分享

寻根问祖(上)

 Yfo12321 2014-05-19

寻根问祖(上)

 

方贤明

 

 

我的故乡是浙江慈溪鸣鹤场,但我出生在上海,故乡不过是填表上的文字:“籍贯,浙江慈溪”而已,1989年之前从没有去过慈溪的那个老镇,虽然老母亲说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由她抱着去过一次,但这我如何记得?即使在1989年因母亲想念家乡而陪她去一回,依然对老家没有多少好印象。但近几年逐渐的很对老家感兴趣了。按照收藏家马未都的说法,我虽然是在上海出生,却是“诞生”在故乡。因为那年母亲是怀着我离开了家乡而来到了上海。我2008年驾车去了一次老家,按照老母亲平常念叨的地方,都去寻访了一下,总觉得还有遗漏,总想着有机会再去;有时还真想在老家买一套房子,可以在那里住住。看来真是老了!近来对自己方家的祖先也越来越感兴趣。我的祖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人,方家从哪里来?老母亲说过,方家祖先也算是个“有铜钿人家”。但我家是个普通人家,普通的穷人家,没有家谱,起名似乎也是随意的。那年在鸣鹤场老镇,看到一条名为“方家弄”的路,而慈溪那边似乎以“方家”命名的地名也见过不少。方家园、方家堂什么的。我方家的老祖究竟是谁呢?

方氏是一个大姓。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占全国人口88%100个大姓中,方氏排名前62位。方氏的来源有三:一为周宣王时方叔,一为神农后裔方雷氏,一为周昭王时,由“翁”姓子孙分姓的六个姓氏之一。但那些都太遥远,和我这个“方”,似乎“勿搭界”。

偶然间,从网上看到一篇博文:《沈师桥周围的名胜古迹——古镇鸣鹤场》作者方东,博文来自“慈溪新闻网”。因为讲的是老家古镇鸣鹤场,而且沈师桥也是一个很熟悉的地名,所有很感兴趣,一路看了下去。博文中写道:

 

椿萱桥两岸,居住方氏族人,称为上岸方家和下岸方家,上岸方家在河对岸,此处有方家园、方家弄,有方氏燕德堂。下岸方家有进士门头,明时曾出武进士方志远,门头造得威武气派,门前两只大擂鼓,里面坐南朝北,凹字型构局,共有一排二厢十七屋楼房,再加上正北五间堂前,围成一圈,下岸方家堂前名顺德堂。上岸、下岸方家是三北方氏正脉,是南宋初年鄞县县令、福建莆田人方轸嫡传后裔,总堂号为六桂堂。顺德堂门口也曾挂六桂堂匾。”

 

除了“燕德堂”和“燕桂堂”一字之差外(这也可能是一个笔误,因为那年我去鸣鹤场,向相邻打听,很多人都知道“燕桂堂”),完全和我母亲平时讲的一样。

我母亲讲,我们原来住的地方叫燕桂堂”,是方家祖堂,是方家上代太公传下来,是“公堂”,地处运河桥下去,过了磨坊转弯便是,是上岸方家;因为方氏族人太多,公堂显得有点狭小,有事情的话,摆布不开,因此方家的某代子孙,另出钱修了“顺德堂”在下岸,算是“私堂”,地处当店桥往下。我们方家为下岸方家。上岸方家和下岸方家原来就是一族的。我家是下岸方家在上岸方家燕桂堂住,我家就是从那里来到了上海。方家另外还有个很大的方家祠堂,叫“五桂堂”(不知道这三个字的确切写法,按照老母亲的发音)在盐仓里,1989年去时还在,被用作屠宰场。

还是那个名叫方东的作者,它的另一篇文章《湖山古镇鸣鹤场》(来自慈溪新闻网)中写道:

 

盐仓基广场正北,也可以说是盐仓的最中心位置,原建有的鸣鹤场所有祠堂中最大规模之一的方氏总祠堂。祠堂坐北朝南,为三进,每进十一间的大开间,大门高大气派,有栅栏,前有旗杆,此祠堂为三北方氏总祠堂,堂号六桂堂。约于1970年前后,毁于大火,祠堂后有方家园、方家弄等,在方家弄到底河边,有一幢五间三进大屋,横河而卧,临河有花格石窗,也是鸣鹤一景。”

 

这和我母亲平时说的除了堂名有一音之差外,还基本一致。三北是这一带的总称,因现慈溪北部靠近杭州湾一带,原是慈溪、余姚和镇海三县的北部,就被称为三北。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