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蝎的几种不同饲养方式

 老刻刀 2014-05-19

蝎的几种不同饲养方式

-

发布时间:2010-05-21 12:42  来源:信息田园网

摘要:1)池养。用砖和水泥沙浆砌1米深的池子,池的内壁要粗糙,以利于蝎在壁上爬行、栖息。池内壁上端2530厘米用光滑材料(玻璃、瓷片、铁皮、

1)池养。用砖和水泥沙浆砌1米深的池子,池的内壁要粗糙,以利于蝎在壁上爬行、栖息。池内壁上端2530厘米用光滑材料(玻璃、瓷片、铁皮、塑料等)镶嵌,池外壁用沙浆抹平,以防蝎外逃。池口封铁丝网或塑料网,以防蝎的天敌进入。

2)缸养。将内壁光滑的缸埋入地下1/3,缸内装2030厘米深的熟土,土上放置砖块、瓦片、树枝供蝎栖息。缸口也要用铁丝网罩住。

3)坑养。挖1米深的土坑,坑内放砖块、瓦片等,坑口处用砖砌好,坑口向下33厘米镶嵌光滑材料。此饲养方式的优点是坑内温度适宜蝎生活,不必人为调节环境温度。

4)箱养。选高约8厘米的木箱,箱内放入510厘米厚的土,土上放置砖块、瓦片等。箱内壁上部20厘米镶嵌光滑材料。采用这种饲养方式可随时移动箱的位置,以调节饲养温度。

蝎子养殖技术相关资料:

养蝎求高效 防斗很重要

-

发布时间:2010-05-21 12:42  来源:中华畜牧业信息网

摘要:  蝎子不但有毒,而且生性凶残,主要表现在蝎子有相互咬斗的现象,如果在人工饲养时不注意这个特性,未能采取有效防止措施,往往会导

  蝎子不但有毒,而且生性凶残,主要表现在蝎子有相互咬斗的现象,如果在人工饲养时不注意这个特性,未能采取有效防止措施,往往会导至养殖失败。首先相互咬斗表现在公蝎之间,每当公母蝎发情之时,公蝎为了争得母蝎进行交配,公蝎之间就会发生相互残杀,胜者才同蝎交配繁殖后代。因此,人工饲养时,公母蝎就要搭配好,由于公蝎在短期内可以同几个母蝎交配,而母蝎一旦配种怀孕之后就不再与公蝎交配,故每群中的公蝎数可以比母蝎少,一般是公母蝎比例为1:3,这样既能保证每个母蝎能配上种,又不致于公蝎太多,互相咬斗而影响繁殖,降低饲养效益。互相咬斗的其次表现是大蝎吃小蝎,强蝎吃弱蝎,未蜕皮的蝎吃食正在蜕皮或刚蜕皮的蝎。这种咬斗多出现在饲养密度大、饲料缺乏,或者是生活条件如湿度、温度不适合时,有的养殖户放养时不管蝎子的大小和强弱,统统养在一个池内,结果事倍功半,难于养好。因此,人工养蝎时首先要按大小分群,强弱分群,每群密度适中,其次要按照每群蝎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保证每群不但生长发育均匀,而且密度合适,这样能就很好防止蝎子的相互咬斗,让它们健康安宁地生活。此外,如果食物缺少,生活条件恶劣之时也会发生相互残杀。由于投放的黄粉虫或蚯蚓不足,为了争吃必定会有争斗,同时窝内过于干燥使蝎子烦燥不安,或者因为窝内残料、死尸、粪便未有清除,堆积发酵产生大量有毒的气体,刺激蝎子,都会使蝎子的行动不正常而产生相互咬斗。人工饲养时只要做到食物充足,让每个蝎子能吃饱吃好,同时及时清除残食、粪便及死尸,保持窝内湿度合适,这样可以使蝎子之间和睦相处不产生相互咬斗。蝎子除了有相互咬斗的特性之外,还有与此相反的生活习性,那就是喜欢群居、胆小怕惊和怕光等。蝎子多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每窝有35只或更多。同窝内有公有母,有大有小。因为它们有识窝和认群性,因而同群内不发生相互咬斗,所以池内的垛要做好,垛内的洞穴既要有足够的数量,洞穴又不宜太大或太小,适于蝎子分群定居,同时不宜经常搬动垛内的瓦片或砖块,以免干扰破坏其安定的群居生活。蝎子胆小怕惊,稍有异常的响动,就马上躲避,或静止不动假死,或发生异常行动如残杀、孕蝎流产等,人工饲养时应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更不能天天揭开瓦片观看蝎子,或用小竹枝扒动蝎子等,否则都是饲养失败的因素。

花园巢穴式的养蝎法

-

发布时间:2010-05-21 12:42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摘要:蝎子,医学上称为全蝎,它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目前以全蝎配伍的药方达百余种,其中以蝎毒素配制的中药就达60余种。此外,以全蝎烹

蝎子,医学上称为全蝎,它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目前以全蝎配伍的药方达百余种,其中以蝎毒素配制的中药就达60余种。此外,以全蝎烹调的菜肴为中国一大保健名菜,所以需求量是很大的。发展人工养蝎,前景广阔。

养蝎子的方法很多,利用盆、缸、木箱等器具饲养,虽然也能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太费人工,难以大规模养殖。实践证明,蝎子生长发育不仅需要严格的温湿度,还需要一定的阳光,并且孕蝎产仔,小蝎脱皮时必须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花园巢穴式养蝎法是养蝎者总结了多年的养殖经验,根据蝎子的生活习性,模拟了它们的野生环境,经多次试验研制成功的。它的优点是比较容易控制蝎窝内的温湿度,使蝎子有和野生环境一样广阔的活动场所。孕蝎产仔、小蝎蜕皮时都能有一个单独的小室。大小蝎可以自动分离,并且能美化庭院,净化环境,解决了传统养蝎的诸多缺点,非常适合大规模、大面积养殖。具体方法如下:

选通风向阳、环境较安静的地方建池,不需下挖,样式和养猪用的暖圈相似,注意附近不要安装机器及堆放化肥、农药等有气味的化学物品。面积自定(一般家庭养蝎场20平方米宜)池高1.5米,池底及四周用水泥砌平,留好排水道,用铁纱网封固,以防蝎子外逃。池四周距地面一米左右处贴上一道玻璃条,作为止行线。然后用塑料布、草苫子封顶,这样便于采暖防雨。如果加温饲养,蝎子可以不冬眠,并且能缩短生长周期。

根据蝎子喜潮怕湿,喜弱光怕强光,爱钻小缝的习性,蝎房主要由内外两块同样大小,规格为63厘米×23厘米×4厘米的水泥预制板合在一起而组成的,其内板一面均匀地分布着55个规格为3厘米×3厘米×4厘米的凹形方格。外板在同内板凹形方格对应处留有规格为2厘米×2厘米×3厘米的小孔,把内外两板对齐靠紧,这样就组成了由内板方格为蝎窝,外板小孔为门的蝎板房。然后把同样的四块蝎板房靠在一起即成为一个共有220个蝎窝的长方体花盒,花盒中放上土,栽上花(木本无味的植物为好),有顺序地排列在蝎池内,使其东西成行,南北成列,以便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因为水泥板有隔水吸潮的作用,浇花即可保潮,并且蝎窝内潮而不湿,光线也是弱而不强,正好满足了蝎子产仔、蜕皮需要单房的特点。

实践证明,蝎子有残食同类的本性,大吃小,强欺弱,这给人工养蝎带来很多麻烦。为了达到大小分养的目的,用一块规格为50厘米×70厘米×4厘米的水泥板放在两个花盆中间架起,上面放一个由蝎板房组成的花盆,这就建成了两层楼式的蝎房。在预制水泥板时距周边5厘米处留几个1厘米×1厘米的小孔,郫上塑料管,水泥板四周用玻璃封好,防止孕蝎到处乱跑,应该分离的小蝎,从小孔中钻下去,因小孔中的塑料管内壁光滑,只能下去而上不来,母蝎因体大又根本下不去,这样就达到大小分类养殖的目的。

花园巢穴式养蝎法,使人工大规模养蝎变成现实,并且实现了"三高""二化"(高繁殖、高成活、高效益、美化庭院、净化环境)。有兴趣的养殖户不妨一试。

蝎子养殖技术相关资料:

人工的养蝎技术

-

发布时间:2010-05-21 12:42  来源:中国中药材GAP

摘要:人工养蝎作为特养项目,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初养者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若盲目引种,甚至违反科学饲养,均将以失败而告终。首先

人工养蝎作为特养项目,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初养者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若盲目引种,甚至违反科学饲养,均将以失败而告终。

首先,须从蝎子的生物学特征了解人工养蝎的科学依据,及蝎子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变体温蝎子是冷血动物,其体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气温高,蝎子的体温就增高,血液循环就加快;反之,气温低,蝎子体温也降低,血液循环减弱,低到一定温度,蝎子即进入休眠状态,活动停止,生长发育亦随时停止。

饮食特征蝎子进食的方式是吸食、食量小,但对食物很讲究,以鲜、活、多汁,软体昆虫为主食,以各类水果皮为副食,严重缺水时也直接饮水。

呼吸特征蝎子的呼吸气孔在腹部,有8个气孔,腹内有8个肺叶。蝎子的呼吸系统有两种功能,一是呼吸空气,二是吸水排水。蝎子正常情况下体内含有60%水分,体内水分过多或过少都直接和间接影响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生殖特征蝎子是卵胎生,雌雄异体,间接交配,并且一次受孕,终生繁殖,但受孕率较低。蝎卵在母体内孵化期间,对气温、湿度,饲料营养程度,以及母体环境均有较严格的要求。仔蝎的生长发育的明显特征是蜕皮,而且仔蝎蜕皮对气温、湿度、营养、放养密度以及栖息环境要求更严。

视觉特征蝎子有l对中眼,3对侧眼,眼珠定位,不会转动,视力很差,但触觉很灵敏,蝎子对白光有负趋性,对黑光有正趋性。

基于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人工养蝎涉及热力、营养、昆虫、生物等科学,从事人工养蝎必须充分考虑到气温、湿度、环境、饲料培育等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蝎子的生活习性有:食性多而杂;喜高温(8℃--39℃)中湿气候,有冬眠习性;怕光,昼伏夜出;喜在黑暗无光而干燥的夹缝里栖息,在较潮湿的场地上活动;喜群聚,好静少动,怕惊扰;种群间有争斗残杀现象;爬越能力差,但逃跑能力强;母蝎有食仔现象。

基于以上蝎子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从事人工养蝎必须掌握以下基本技术要领:

1.
培育多种多汁、鲜活、软体昆虫,使蝎子有充足的饲料,合理搭配蝎饲料;

2.
给蝎子设计良好的栖息和活动场所,使其有良好的栖息和活动环境;

3.
科学调节温、湿度,以及栖息的窝和活动场所的潮湿度;

4.
有严格的防逃设施,以防蝎子逃跑;

5.
合理调节蝎子放养密度,以利正常生长发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