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养蝎必需抓五关

 老刻刀 2014-05-19

人工养蝎必需抓五关

-

发布时间:2010-06-16 06:09  来源:安徽农网

摘要:  一、饲养关:  首先不论是动物性饲料还是植物性饲料必须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各种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

  一、饲养关:

  首先不论是动物性饲料还是植物性饲料必须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各种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其二是饲料的营养价值是不是能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性饲料最能满足蝎子生长发充的需要,其三是看饲料是否有和蝎子长期共处在一块,这一条也是饲料的关键,原因是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而动物性饲料鲜肉在蝎窝内因温度太高,最容易发酵变质。不但影响蝎子生存环境,也不利于蝎子生长,一但蝎子吃了发酵变质的饲料,就造成蝎子生病的根源,所以,人工养蝎也可人工养殖,捕捉各种昆虫,但捕捉昆虫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允以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捕捉的昆虫有蟋蟀、蚂蚱、蛴螬、鼠妇、蚰蜒、蚯蚓、蜈蚣等,不过目前最成功的饲料是采用食物链的方式取得,即人工养殖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等,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即可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并能和蝎子长期共处在一块,即使蝎子吃不掉,虫还是活着,不污染环境,所以养虫喂蝎是最佳饲料。

  二、温度关: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也就是人们常讲的冷血动物,它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它也由冬眠时开始苏醒活动、生长、产仔几个过程,在野生或自然温度下养殖,蝎子必须经过这几个过程。冬眠时的最佳温度应为3-5℃,最大不超过-2℃-7℃,温度超过10℃时蝎子冬眠苏醒并开始微微活动,当温度超过15℃后,大部分蝎子已经活动并有少量开始进食,温度超过20℃后,大部分蝎子开始进食,个别蝎子开始生长,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仔蝎成活率增高,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率最理想的温度。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蝎子的怀孕期为95天,一只母蝎加上未受孕的天数一年可产三胎,而不是有些广告上讲的四胎。仔蝎从出生到长成成蝎只需要8个月。但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8℃,一但起过,蝎子因温度过高容易脱水,从温度关可以看出蝎子的整个生长过程完全是由温度的高低所控制。

  三、湿度关:

  蝎子也一样,它同样对水分很需要。蝎子吸收水分是从两方面获得的:一方面是生存环境的湿度,通过体表吸收水分;另一方面是通过进食及饮水直接获得,但温度的高低对湿度及饮水的要求也不一样,蝎子科眠时蝎窝内土壤的含水量为15%,冬眠苏醒后,窝内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到20%,当蝎子开始生长发育时,含水量可提高到25%以上,当蝎子生长发育加快时,蝎窝土壤含水量必须提高到30%以上,并且还要有清洁的饮水供吸取,也就是说,温度低,湿度小,温度高,含水量要大。

  四、产仔关:

  人工养蝎必须严把以下几点:

  1、密度要绝对的减少,当晚子快要临产时,将饲养密度要绝对的降下来,具体一点就是垒窝的瓦片厚度为1cm,可以给两个瓦片四角各垫方园1立方米大小的瓦片,使瓦片与瓦片中间留有1cm空间,这样1立方米的蝎窝所垒体积为0.80立方米,母蝎容量不超过500只,当然也可以减少并且越秒越好,越少仔蝎成活率越高。但此体积不能增加数量。还要说明的是垒窝的瓦片有一面粗糙,一面光滑,必须将粗面朝上放置,以利于蝎子产仔和仔蝎脱皮时能紧紧抓住瓦片,使仔蝎脱成活率提高。

  2、公母要分离。当蝎子临产是坷以将公母蝎及时分离饲养,有条件的可采用单穴式饲养,即一个母蝎放一个瓶子或杯子,但瓶子或杯子要放3cm厚的蝎窝垫土,以利于增加和保持湿度。临产蝎的辨认方法为:本来蝎子尾巴和蝎子背部中心线在同一条线上,怀孕后,尾巴偏移到另一侧,好像尾巴没有长在中线上;平时蝎子尾巴是向上卷起的,约到临产前四天左右尾巴尖部已拖地,并活动缓慢,这时,可用手抓住尾巴将母蝎慢慢翻过身来从母蝎肚皮底下可清楚的看清肚子内面的白色米粒状的小蝎,应尽快分离。

  3、一定要投足饲料。产仔期间一定要让母蝎吃饱吃好,临产期间在傍晚约8-9点,经常投喂,清早一定要将未吃完的虫子及时捡出。蝎子喜欢捕食活动力强的昆虫,原因是蝎子视力低下,主要靠超声波捕食,如虫子活动减少,蝎子就不容易捕到,所以要早上捡出,原因是虫子活动生长的温度低于蝎子生长的温度5-10℃,将虫刚放到蝎窝内后虫子忍受不了蝎窝的高温,活动加快,正适宜于蝎子捕食。但通过一个晚上的高温虫子受闷,而活动减少,所以要捡出。

  4、要给足饮水。母蝎临产期除要不境湿度外,还要将投喂蝎的黄粉虫,喂上新鲜菜叶,让蝎子吃了含水量大一点的虫子后以增加体内含水量,同时将无素养的海绵蘸上少许水,以不滴落为原则,放入蝎池或瓶中,让母晚补充体内水份。

  5、母仔要适时分离。为了使仔蝎成活率提高,母蝎应在产仔后10天左右及时分离,及时分离原因有两条:其一,可以使母蝎早日恢复元气,并使母蝎在18天左右的发情期中早日怀仔;其二,仔蝎不让大蝎残食。

  6、产仔环境。产仔期间环境要绝对安静,以防噪音和振动。

  五、注意事项:

  1、蝎房严禁建造在经常使用农药化肥和有空气污染的地方。

  2、蝎房应建造在远离工厂、公路、铁路和有强烈噪音的地方。

 

幼蝎脱皮期间的综合管理要点

-

发布时间:2010-06-16 06:09  来源:安徽农网

摘要:幼蝎是指刚离开母体独立生活的蝎子。幼蝎的饲养管理及要求的技术难度都高于其它龄的蝎子。所以应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幼蝎顺利脱皮

幼蝎是指刚离开母体独立生活的蝎子。幼蝎的饲养管理及要求的技术难度都高于其它龄的蝎子。所以应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幼蝎顺利脱皮。

1
、温度要求:独立生活的幼蝎生长50天左右时便先后开始脱皮,此时对幼蝎较理想的脱皮场地应为塑料大棚立体多层石子水泥板养殖方式,生活在这种方式内的幼蝎脱皮较为理想,生长明显加快,抗病能力增强,几乎不出现相互残杀的现象。这时饲养场地的温度保持在33度左右,这是幼蝎脱皮较好的温度。

2
、适宜的温度:幼蝎脱皮期间,活动区的土壤舍水量应比其它龄的蝎子稍高一些,特别是在脱皮阶段,幼蝎更需要一定的湿度得以顺利的脱皮。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应在20%左右为宜。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5-85%之间即可。

3
、饲料多样化:在幼蝎脱皮前,应投喂充足的多种类的饲料来满足其脱皮时的营养需要。这段时间可投的饲料有:黄粉虫右虫、蜘蛛、蜈蚣、蝇蚯、土元、蟋蟀、蝗虫、米蛾等。这些昆虫体内都含有不同的激素,不同的激素对幼蝎的脱皮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4
、放养密度:幼蝎脱皮期间,放养密度越小,幼蝎的成活率就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脱皮死亡率越低。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投放3000-6000条为宜。

5
、精心管理:幼蝎脱皮前7天已经不再吃食了,这时应把饲料更换为蝇蛆、米蛾、蜘蛛、小土元等。幼蝎在脱皮时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无法保护自己的安全。因引在幼蝎脱皮前10天应忌投喂大于1.5厘米的黄粉虫,以防黄粉虫咬伤或吃掉正在脱皮的蝎子。

全蝎的夏季饲养管理

-

发布时间:2010-06-13 02:48  来源:安徽农网

摘要:1、入夏时应把蝎池全部清理1次,养蝎池内的砖瓦也进行清洗及消毒,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5%左右,泥土含水量15%-18%为宜。由于蝎子长

1、入夏时应把蝎池全部清理1次,养蝎池内的砖瓦也进行清洗及消毒,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5%左右,泥土含水量15%-18%为宜。由于蝎子长期冬眠后处于饥饿状态,故对食物需求特别大,一只成年蝎1次同时吃掉2条以上黄粉虫幼虫,初养者往往此时大量投喂,结果适得其反,蝎子饱食后消化不良,几天之内暴食而死。正确的方法是:气温在20℃左右时,不宜投食,蝎子在每个傍晚后陆续出窝活动。气温在25℃左右时,开始少量投食,并随着气温升高而加大投食量,投食标准以每天早上发现池内有少量剩余食物为宜。饲料以软体多汁昆虫为主(如黄粉虫、土元、蚯蚓等)。

2
、常温养蝎每年清明后,全蝎处于正常生长、发育,夏季饲养蝎好坏,尤显关键,因饲养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年产仔及存活率的高低,如长期缺食营养不良,所产幼蝎多为死胎或弱小幼蝎,严重者乃至造成流产而前功尽弃。

3
、每个养殖者应注意加强对蝎的营养,每天傍晚喂时应在饲料中加动物性饲料、添加剂及抗菌类药物,这样蝎子吃食后生长快,脱皮死亡率低,且抗病力强。

4
、进入七月后气温达到32℃以上时,有少量孕蝎产仔,产仔高峰时间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气温稳定在35-39℃,为提高仔蝎成活率,养殖者应严格按技术操作,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如恒温养蝎,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且1年产仔2次,有条件者,最好恒温养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