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里京先生说我以生活为创作的源泉

 昵称17368427 2014-05-19

周里京先生说我以生活为创作的源泉

615f32c55bb638060eb34520.jpg


作者:周里京先生


著名表演艺术家周里京先生说:“这个时代与电影里的那个时代远了一些,可是,那一幕幕的事情都埋在我的记忆里,都常常出现在我的睡梦里,那段事情烙在心上。似乎我有过那样的经历,他望着那高高的黄土高坡一个被人生作弄的农村青年,让人们无比痛心”。

《人生》电影中,高家林毕业后当上了民办教师,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周里京先生还特意来到陕北体验生活,并接触了几位民办教师。民办教师产生于50年代,当时,中国的教育资源匮乏,一些农村有文化的人便承担起农村基本教育的责任。但他们的教师身份并不被承认,无法享受公办教师的待遇。周里京先生体验生活时认识的一位民办教师就是这样,虽然,刚刚二十七岁的他,眼角和嘴角已过早地布满了皱纹,看上去是地道的陕北农民。周里京先生后来这样描述说:他高中毕业当了教师,也曾希望有一天到师范学校去深造。当然,这一切都过去了。还有个民办教师,甚至希望象高加林一样,尽早离开这块土地。 周里京先生在文章里还写道:当然,愿为这块土地献青春的民办教师、青年也是大有人在的。

周里京先生说:“一部文学作品(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给演员的创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首先大家看了小说,每个人的心中(脑子里)已经有了书中各种人物的形象、年龄、体态音容象貌。无法改变的,不容置疑的是;有1000个阅读者就有1000种样式的书中人物形象,演员如何把这1000种甚至更多的书中人物形象统一成,能够让大多数阅读者认同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一个最大的考题。我周里京这个扮演者首先准确的把小说《人生》里高加林这个人物的基调定准了,亿万各国的影片观看者、小说阅读者认同了这个高加林,这个周里京似乎变成了小说里的高加林、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坡延安地区延川县刘家沟的民办教师周里京——高加林。”

周里京教授说:“演员创作角色,理性的分析是必须的,而感性的认识又是必不可少的。要理解事物的本质,探索人的心灵,就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对生活做出成熟的判断。我对农村的生活了解甚少,要创作高加林这一人物,我必须下去生活,否则,只是“纸上谈兵”。于是,带着问题我沿着高加林的足迹来到陕北。时间紧迫,我必须突击体验生活。白天一起上山劳动,晚上睡在一条土炕上,吃的一个锅里的饭。生活的时间虽不长,我接触的几个民办教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家沟的一位民办教师,有六十岁的母亲和妹妹,下有三个孩子。妻子病势了,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他刚刚二十七岁,却显得有些苍老,那眼角和嘴角过早地布满了皱纹,前额上,也刻着几条深深的皱纹,那酱紫色的脸膛,看上去是地道的陕北农民,我们很快成了朋友。他手把着手教我犁地,一边犁地,一边闲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不仅学会了犁地,也了解到他的过去。他高中毕业当了教师,也曾希望能到县里的学校去任教,想着有一天到师范学校去深造.....当然,这一切都过去了。还有个民办教师,甚至希望能有个象高加林那样的二叔,尽早离开这块土地。当然,愿为这块土地献青春的民办教师、青年也是大有人在。通过体验生活的亲见亲闻,丰富了我的感性认识。我捕捉到了高加林的一点东西,活的、具体的东西。一个人不可能感觉到诸多人的感觉,演员创作角色同样以自己的感觉为基础,去联想和想象别人的感觉。而没有感性印象的丰富,形象只能是干瘪的,到生活中获得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我愿以生活为源泉,创作更多的银幕形象奉献给观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