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于助人是人生的大智慧(5月4日)

 hfmhusain 2014-05-19

 乐于助人是人生的大智慧(54

 

关键词:人际经营  人生智慧  贾春宝

 

当你看到一个落魄潦倒的人企求你的救助,你是会慷慨解囊,会冷漠拒绝,还是落井下石?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冷漠拒绝的态度。虽然不至于落井下石那般的残忍,但最终也大抵不会抓住慷慨解囊的机会。

在贾春宝看来,妥善地处理别人的求助是人生之大智慧,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坎坷的时候是否游刃有余,能取得何等辉煌,在很多时候都取决于面对求助时候的态度问题。

珍惜别人向你求助的机会,特别是当你的生存压力没有太大,当你的生活水准比对方高,你所遇到的是重感情、重义气的人的时候,更是不要轻易放过帮助别人的机会,敏锐地识别可以帮助别人走出艰难的机会并抓住,如此才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空间。

 

每个穷人都会结交几个跟自己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其实与那样的人为伍,对穷人内心而言是巨大考验,因为要时刻感受到内心的落差,而且能保持尊严不谄媚,也是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至少那些相对弱势的人在内心更敏感,情感更细腻的,更会用各种方法伪装自己的脆弱。

在残酷无情的社会,绝大部分人都不想展示自己的脆弱。都习惯于自强,即使那强大是虚的。当你看到并感受到那种脆弱,或者说明TA对你很信任,不设防,或者是真到了山穷水尽的窘境。从哪个角度对你们之间的关系与情感经营都是难得的机遇。

你需要了解其虚强的本质,或者是怕被人看不起,让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或者是更渴望得到尊重。但对TA最恰当的尊重,绝对不是需要你的援手的时候你却袖手旁观,即使你没有落井下石,并招致对方的仇恨,也会完全就此失去让你们之间友谊更上台阶并发生质变的机会。

 

吝于施以援手的人往往是善良的,因为善良,所以也曾经慷慨解囊,不吝于提供援助,因为那在他们看来是举手之劳的微薄之力,但也恰恰如此,而让自己的利益受损,感情受到伤害。原本有希望得到维系的关系成为一种鸡肋。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甚至反而由于受到雪中送炭的帮助而认为别人帮助自己是应该的,是明智的,是有所图谋的。

其实当我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发现困难会让人更强大,但你是无法指望那些走出来的人对你的冷漠感恩的,因为TA知道,在TA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却拒绝施以援手。虽然或者TA会理解,感觉其实你的冷漠也是有苦衷的。

你把一个人留在痛苦的折磨之中而无所作为的时候,你在TA心中的形象已经倒掉了。即使你所竭力营造的形象是值得信任与依赖的。实际上你也并没有别人平日看上去或者感受到的那般强大。

形象一旦倒下,再重新塑造起来需要投入更多,其难度相当于把一个同样漠然的陌生人拉近,并成为盟友,甚至相当于奢望一个没有好的体验的客户重新提交订单。

 

有的人可同甘却未必会共苦,有的人会共苦却未必会同甘。同一个阶层的人之间会有友谊,但基本都会比较空泛,不同阶层的人或者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或者会是知心换命的忠诚。

一个从来都对你无所求的人,也不会对你有特殊感情。人与人之间,从仇敌结怨到相逢一笑泯恩仇,从模式到莫逆之交,从虚伪的应合到知心换命的诤友,并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可以并由此机缘而发生质变的,而那有天意的成分,也有内心的取舍。

要知道每个人在寻求帮助的时候,都是相对弱势的,不管是相对于别人(包括你),那是相对于TA在平时刻意的表现,在这样的时候,提供帮助的时候,有意识地让TA感觉不到你的为难,让TA感觉你举手之劳就可以把TA摆脱困境。这是另一重境界,TA即使不把你供成心中的神,也会倍加珍惜你们之间的患难与共。

 

得到对自己忠诚,在自己危难之间挺身而出、救主护驾的人,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流传千古的佳话,比如楚庄王的“绝缨会”以及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后焚毁部下那些与袁绍的那些勾结的信件,都被证明是取得了忠勇之士的效果。

如何得到死忠之士,而不单纯是利益之分享,这是极大的人生智慧。如果没有死罪的冒犯,没有赦免死罪的豁达心胸,也就没有后来的死忠的勤王救命之恩,更不会有流芳后世的美名。那不仅需要有智慧,而且需要有阶层的客观差异。

 

如果一个人不是走投无路或者众叛亲离,那么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恳请同一个人帮助的。习惯于袖手旁观是人是不会得到自己未来鼎力相助的人,当然前提是有一双慧眼,让你识别哪些人值得帮助,哪些人在帮助了之后却恰恰是引火烧身。

理性地对待你所面对的,看不清的人与事,你多一些防范,让自己免受损失也是应该的。

识人的眼光是一种天赋,有多大的力量助人更多的是可以理性度量的物化指标,而机遇稍纵即逝。眼光很重要,假如你无法识别哪些人是忠勇之士,哪些人难测心机,有不臣之心,哪些人是不值得相信的,无法知心换命的人,甚至会恩将仇报。假如是在助纣为虐,无疑会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在别人困窘的时候提供援助,就会让自己在未来孤立时不会无援,举目时不至于无亲,如是观之,很多因缘际会,与其是天意不如说是人为,在一个瞬间中的决断。

基于对某个人而言如白驹过隙,只是直觉的判断,然后便人各殊途逐渐陌路的,但切实的是,没有人会断言自己不会有山穷水尽、穷途末路的时候,到潦倒的时候再回首,必然会在祈望有人施以援手的同时,也会反思有多少人曾经给过自己机会,而自己的举手之劳。

 

贾春宝

201454日星期日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