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使企业眼光更准,更能弥补传统产业的诸多短板。工业设计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之一。工业产品的功能与外观设计常常不够人性化、智能化。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与开放平台,将用户提升为设计者,使目标受众的消费喜好得以精准锁定。那些先拥抱“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佛山一家小家电企业参考了阿里平台的消费大数据推出定制电烤箱,开售日销量竟超过“五一”假期三日总销量。
互联网思维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还使企业手脚更长,为实业家们开疆拓土、跨界驰骋打开了另一扇门,为草根创业者搭建了搅局的快速路。过去开银行的与做软件的井水不犯河水。可去年以来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成功逆袭,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快速普及,都在打破以银行为中心的传统银行体系。当潜在客户都加入设计团队,一线员工也成了研发核心,忠实消费者更自愿组成免费营销大军,这样的企业得多强大!传统企业又有何优势应对?
无论企业家是否愿意接受,互联网思维都将冲击并改变传统行业的生存现状。即便在制造业已相当发达的德国,也正在上演互联网思维贯穿的工业4.0革命。对于那些规模更大、管理制度更成熟的大企业,这种冲击恐怕更强烈。诺基亚(7.24, -0.02, -0.28%)、索尼(16.38, -0.01, -0.06%)等昔日产业领袖渐沦为市场弃儿,恐怕就是最好的证明。而读懂并运用好互联网思维,涉及生产流程、服务模式、传统业态的涅槃再造,绝非一日之功。只有那些先变革的大企业,才有可能避免沦为无法适应环境变迁的恐龙。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以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送给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传统产业,恐怕再恰当不过。读懂互联网思维,善用互联网思维,企业或许就开启了一个好时代的大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