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良和他的满族农耕文化博物馆

 智慧旅游519 2014-05-19

    □马凯旋

    本报驻河北记者赵云龙

    在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大闫杖子村的村民眼中,刘良是个“怪人”:他不但经常搜集一些在平常人眼中没什么用的老物件,还建了一座“满族农耕文化博物馆”,专门展示他收集的东西。

    山谷里的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坐落在燕山山脉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博物馆里藏有清代至今300年来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用品。据刘良介绍,从2010年起到现在,他已经收集了1500多件老物件。自该博物馆去年10月对外开放以来,已经吸引了2000多人前来参观。

    几百平方米的展室里,有许多具有满族特色的物品,如旗袍、满族男子上山狩猎所穿的牛皮乌拉鞋、满文地契、满族家具、清代瓷器、画着金玉满堂图案的描金画镜、嫁妆盒等。

    今年54岁的刘良是满族人,他所居住的山村离县城将近80公里,村子四周全是山,出行很不方便。记者找到他时,他刚刚外出“淘宝”归来。刘良打开汽车的后备厢,向记者展示他搜集来的“宝物”,有近代满族妇女穿的旗袍、裙子和绣花鞋以及满族人使用的铜盆、老账本等。

    刘良曾在村里当了6年会计,当村党支部书记也已经6年了。“最初就是想建个大闫杖子村发展纪念室,后来有人看我搜集了不少老物件,就建议我整大点儿,建一个体现满族文化的博物馆。”刘良说,他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从2010年起开始筹建博物馆。

    千辛万苦搜宝贝

    为了丰富博物馆里的展品,四年来,刘良坚持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搜罗宝贝。他不仅跑遍了承德市,周边的辽宁省凌源市、河北省秦皇岛市等地方他也常去。他还摸索出了一番淘宝的门道,“找这些老物件,一是到看上去很旧的住宅去找,一是到有上了岁数的人家中去找,另外就是勤打听。”

    在搜集老物件上,刘良几近痴迷。每听说一个线索,他甚至“睡不着觉,恨不得立刻把它们买回来”。一次,刘良打听到辽宁省凌源市柏杖子村一位老人家里有清朝时期的纯满文地契,便马不停蹄赶到老人家里,花了800元将地契买下。宽城满族自治县一位干部认为,目前全国懂满文和满语的人寥寥无几,这张地契太珍贵了,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我的故乡是满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近几年来,很多具有满族特色的东西正在消失,我想留住历史的一些印记,老物件散落在民间随时有消失的可能。我想把它们搜集起来,加以传承。”刘良说。

    为了搜集展品,刘良付出了很多心血。宽城县大西庄村逯东武家有个老的火盆桌子。据刘良介绍,满族人冬天为了取暖,特意发明了用来放火盆的火盆桌子,桌子下面有两层抽屉,第一层可以烤红薯,第二层可以烤鞋。84岁的逯东武是个老教师,非常珍视这个火盆桌子,很多古董贩子去了逯东武家要买这个火盆桌子,老人都不卖。刘良先后去了他家五六次,并苦口婆心地告诉他搜集老物件建博物馆的意义,最后,老人终于被刘良的执着和锲而不舍感动,将火盆桌子和火盆一并卖给了刘良。

    展品背后有故事

    每天,刘良都会将搜集来的展品登记在《展品目录》上,并记下金额。四年来,他共搜集了1500多件展品,共花了70多万元,其中,多数都是他自己垫付和借来的钱。起初,周围的村民们并不理解刘良的行为。他们不明白,“整这些玩意儿有啥用呢?”随着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渐渐理解了博物馆的价值和意义,开始主动给刘良提供线索和帮忙寻找老物件。

    大闫杖子村一个村民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辆100多年前的木制大车轱辘,赠送给博物馆。小石柱子村一位81岁的老人家里有个200多年历史的纺车,刘良本来想买,但是老人家不要钱,坚持把物件送给刘良,说,“这小子有这股劲儿,给他吧。”如今,刘良的儿女们都已成家,平时都是他的妻子刘金娥帮他整理搜集来的老物件。提起丈夫的执着,刘金娥不禁有些嗔怪,“因为担心他的安全,有时夜里陪他一起翻山越岭收东西,还要整理、刷洗收上来的老物件。”

    刘金娥告诉记者,刘良几乎每天都会淘来老物件,拿回家后他会先将其刷洗干净,每天都清理到晚上十二点多,弄得手指头上布满了小伤口。他所搜集的物件不光放满了博物馆里的展室,还将家里的两个屋子也堆满了。刘金娥说,以前她看到这些东西就生气,就想把它们扔出去。“像煤油灯这些东西,有啥用啊!刘良说,你把现在的电灯和以前的煤油灯对比一下,看看以前啥样,现在啥样。”刘金娥说,她慢慢理解了刘良,明白了这些老物件的意义。

    “看了那些老东西,真觉得社会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刘金娥转而开始支持他。现在在家里一听到车响,她就赶紧出去帮他搬东西。“该洗的洗,该擦的擦。”她笑着说。未来,刘良打算将博物馆申请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向孩子们展示满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他还打算再建一处规模更大的博物馆,增加展室数量。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新博物馆的设计样式,“青砖青瓦,简单仿古结构,既朴实大方,又符合满族文化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