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首台国产主机天梭K1系统问世 打破美日垄断

 洞庭散人资料库 2014-05-20

  从“我们能吗”到“我们能”

  天梭K1支持32颗处理器,有256个内存插槽、96个I/O插槽,规模和复杂度都数十倍于普通计算机。将如此大规模的单元互联起来,既要保证数据一致,又要将协同开销降到最低,这是计算机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也是主机技术的核心所在。

  在4年多的时间里,项目组除了要克服人才缺乏、经验不足等困难外,还面临着技术上的孤立无援,甚至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阻碍。

  王恩东讲述了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商用处理器接口芯片是主机芯片组一个很小的模块,开发时需要参考美国处理器产品的通讯协议等公开技术文档。然而,2010年天河1A登上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首,引发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计算机威胁论。之后没多久,美国厂商就收回全部技术文档。

  没有基本的技术支持,走在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我们能吗”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项目组成员心中。当按照芯片组理论搭建的原型机点亮时,项目组成员沸腾了。王恩东回忆说,那时我们知道路走对了,剩下的仅是距离问题。“知道天梭K1一定能成功,项目组所有成员一下子有了信心。”

  信息化土壤里播下国产主机种子

  最终,浪潮设计完成了“双翼可扩展多处理器紧耦合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并成功申请全球专利,成为中国在主机核心技术领域的第一项全球专利。随后,研发人员设计出中国第一款大规模处理器协同芯片组,为天梭K1系统强劲的性能表现奠定了基础。他们还继IBM之后,在全球第二个实现超大尺寸高端电路板的加工和稳定量产。

  2013年1月,天梭K1系统在新疆建设银行稳定运行两年多后,浪潮集团正式将其对外发布。至此,460名工程师的4年技术攻关告一段落,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最新主机核心技术的国家。其间,浪潮集团获软件着作权18项、授权发明专利102项,发表论文27篇。

  验收专家团经严格评定,一致认为天梭K1系统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行列,在中国肥沃的信息化土壤里,终于播下自主主机的种子。

  然而,对于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便可举杯庆功,而对于主机,研制成功意味着刚刚开始。在王恩东看来,作为支撑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装备,天梭K1必须实现规模化应用,才能真正解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为此,在随后的一年里,浪潮集团从产业链、技术生态、行业突破等多维度同时布局,一举打开了国产主机产业化的新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