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新化北塔
年代:清雍正九年(1731)始建,嘉庆十二年(1807)重建;
形制、特点:八角七级砖塔,高44米;现状:2013七批国保
![]() 新化北塔,位于娄底市新化县城关镇境北二公里资水之滨,为旧时县城外八景之一,高大挺拨,雄据一方,旧称“北门锁钥”。北塔建筑精巧,为湘中名塔。
据清道光《新华县志》载,雍正九年(1731)修木塔于此,至嘉庆十二年(1807)因木塔倾毁而改建石塔。六年后因资金短缺而停工,直至道光十四年(1834)始建修完工,前后历时二十五年。
北塔高四十四米,料石青砖结构,八角七级。各层出短檐,角上嵌石舫,舫尾或为龙头,或为鱼尾,状如翘角。上覆铁瓦铸顶。塔基尽铺巨石,缝灌灰浆,层垒而上,中无片隙寸土,固如磐石。石栏上嵌刻唐十八学士像,栩栩如生。正门南向,门楣由青石砌成,上拱下方。石刻对联为“正欲凭栏舒远目,直须循级上高楼”,横批“北门锁钥”。第一层堂面宽广可容八席,高十米,堂顶似覆大锅,四隅棱削。左右两厢有曲巷螺旋而上,每层顶部绘人物故事及动物图案。二层石碑记载北塔修建过程。从第三层起,高广递减而精巧递加,每层曲巷有牖,高平腰,可凭以俯瞰远眺。各层塔堂,均置石床,可坐可卧,可诗可画。更进七层堂外,南通小巷,别开一室,更为巧致,纵横有石凳、面对维山开牖,左右石壁,诗画相连。
1981年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4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同批被入选国保的还有魏源故居、蔡锷故居、公馆和墓、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
新华北塔赏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