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西(栖凤渡河)河观变化

 邓新华馆 2014-05-21

  一提起西河,在我的记忆里是晴天流黑水,雨天泄黄水,河岸泥土裸露,河面杂物漂浮。4月中旬,有幸参加市水利局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组织的“水生态文明在行动——走西河”活动,从河之源仰天湖到汇合口永兴塘门口镇西河村,一路领略了西河之景色,完全颠覆了西河在我脑海中的印象。

    西河发源于仰天湖风景区,“西河之源”的大理石碑竖立在源头1355米高程的山坡顶,周边既无大树,又无灌木,只有高低起伏的绿草地,碑虽不高,但特别显眼。站在碑位仰望高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初春萌发出来的青草,尖尖的嫩叶、淡淡的绿黄,仿佛是一床硕大的绿毯覆盖在仰天湖的大地上。碑的不远处,几台高耸入云的发电风车,70米高的的巨大叶片在风力的推动下,慢悠悠地转动,有节奏地发出“呼呼”的声音。站在碑位俯视低处,是陡坡峭壁相连的沟壑,一簇簇鲜艳夺目的杜鹃花在坡壁上竞相开放。

    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是西河上游月峰支流与主干流的汇合处,主干流从桂阳方向慢流而来,月峰支流从崇山峻岭奔腾而下,水流经三合村水电站发电后,减弱了咆哮的气势,变得平静温顺。汇合口两岸保留着一片古树林,棵棵枝繁叶茂,参入云天。几百年来,虽历经洪水冲刷,但当地村民一代一代传承着对树木、河流的钟爱,精心保护,才使河不变道,树木永存。古树林中掩映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据当地人讲,桥已有100多年历史,横跨西河两岸,既是三合的一处景观,又是三合老辈村民出行的交通桥。河的南岸有一条蜿蜒平整的水泥路,路的两边耸立着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整个村庄显得特别干净整洁。村庄的南面是一大片稻田,灌排沟渠纵横,规整顺直,刚翻耕过的田面,透露出泥土的芳香。河流、古树、古桥、稻田、洋楼、马路,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水彩画卷。

    从三合村往下游走,河面变得越来越宽,水变得越来越清,河两岸越来越开阔,平整的农田,漂亮的村庄,苍翠的树林,簇拥着西河往远处延伸。一条新修的水泥路沿着河的右岸,陪伴着西河,转过吴山的大弯道,越过同和的水电站,又过荷叶坪大坝,缓缓地来到苏仙区栖凤渡镇的南香村与九山河汇合。这里是支流九山河与主干流的汇合口,九山河又名泥河,因水流从永兴马田、三塘、悦来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带来大量的泥沙而得名。我在水利部门工作了三十多年,多次去过九山河,但从没有看见过清水,而今则情况大为不同,九山河的水质与主干流已无太大差别,清澈度也相差无几。几年的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成效,泥河已变成了清河。

    离开九山河汇合口不远就到了油塘,西河在这里转了个180度的大弯,人们在河道上建起拦河闸坝,坝上是一座多拱桥,在大坝左岸开挖一条650米长、36米宽的人工河,引水到弯道的另一端建电站发电。从高处往下看,河流大弯与人工河仿佛一张巨大的弓,河上的大坝则是一支未上弦的箭,别有一番景致。从油塘电站继续往下游,经湘阴渡圩场后,河道在龙王岭和牛栏岭间的狭谷平原中部流淌。此区域是老煤矿区,仍在开采,但溪沟中没有了黑水,道路上没有了泥浆,空气中没有了尘埃,河面上没有了垃圾漂浮。这一段河流水面更宽了,水流更缓了,河堤更矮了,堤岸爬满了各种叫不出名的草本植物,编织成两条长长的绿带,夹护着蓝蓝的河水奔向天际。堤岸边偶有几棵杨柳,柔软的枝条垂入水中,随着水流泛起一道道涟绮。河两岸平整的水田刚刚翻耕过,群群白鹭在水田中悠闲地觅食。

    一路上都是清清的河流,一路上都是绿绿的景色,到了终点西河口,更令人心旷神怡。西河在此处汇入耒水,在汇合口不远处的耒水主干流上建有永兴二级水电站,水电站大坝拦截住耒水,形成一个容积4958万立方米的水库,水库顶托西河口水位,西河与水库容为一体,水面宽阔、平静,水体清澈。伫立河边,俯视着水中蓝天白云的倒影,别有一番风味。

    一路西河行,使我爱上了西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