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毒邪在sars发病中的作用*

 johnney908 2014-05-21

   
  结果:出现发烧时的体温以38℃~38.9℃为主;极期以39℃~39.9℃为主,甚至40℃以上;恢复前期体温降至38℃~38.9℃;恢复后期体温集中在37℃~37.9℃。

  分析:各阶段的体温变化反映了sars初起即见发热;随着邪正交争剧烈,正盛邪实,极期体温持续升高至39℃~39.9℃;恢复前期邪衰正虚,体温降至38℃~38.9℃;由于正气渐伤,阴亏愈甚,恢复后期体温集中在37℃~37.9℃。

  图4  各期体温变化(略)

  3.3.4  发热(壮热)特点  见图5。
   
  结果:初期以壮热和低热为主;极期和恢复前期可见持续壮热。

  分析:初期、极期和恢复前期均可见壮热,说明温疫邪毒炽盛,邪正相争剧烈。

  图5  各期发热(壮热)特点(略)

  3.3.5  频数分布结果  毒在初期89.95%,极期98.38%,恢复前期79.45%,恢复后期53.23%。大多数变量集中在初期和极期,其中极期程度加重;恢复前期至恢复后期变量逐渐减少,且程度减轻,基本符合“毒”的临床表现特征。

  3.4  证候因素-毒与各个阶段不同证候印证  见表3。

  表3  毒证候因素在各证候中出现比例  (略)

  毒的证候因素在初期和极期较高,进入恢复期依次递减。

  有学者认为,西医的内毒素是引起中医温病卫气营血传变的最重要病因之一[5],中医的毒邪与西医学的内外毒素有相近的一面。西医的内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热性和强烈的毒性,其特征有三:一为发热反应;二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三为毒血症与休克。也是sars病理演变过程中热、咳、喘、脱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于俊生.毒邪学说与临床.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25,91-94.

  2  于智敏.中医药如何防治“非典”.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30-31.

  3  张伯礼,王晓晖.非典的中医命名、分期及病机.天津中医药?非典专辑,2003,20(3):12-14.

  4  张立山,戴雁彦,武维屏.毒损肺络与sars.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2):18-19.

  5  孟澍江.温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3.
 
  (编辑:悦  铭)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编号:2003aa208107)

  作者单位: 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

        110032 辽宁沈阳,辽宁中医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