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阴黄”理论历代发展简评

 johnney908 2014-05-21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中医院 永嘉 325102

【摘要】  黄疸分阴黄、阳黄。巢元方等隋唐医家始创“阴黄”,韩祗和、窦材两位宋朝医家将其推向成熟。试就“阴黄” 理论发展过程做一述评。

【关键词】  黄疸;阴黄;中医临床;中医诊断

  brief comment on generations of theoretic development of tcm “yin yellow”

  cheng zhiwen

  tcm hospital of yongjia county,zhejiang province(325102)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clinical theory for jaundice to be divided into yin yellow and yang yellow.such doctors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s cao yuanfang firstly put forward yin yellow,two doctors in song dynasty of han zhihe and dou cai promoted it mature.the article makes a brief review on the theoretic development of yin yellow.

  key words: jaundice;yin yellow;tcm clinic;diagnosis
   
  黄疸是中医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翻阅现代编写的中医内科学著作,几乎无不提到黄疸分类中的阴黄、阳黄,可见阴黄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仔细深入地翻阅历代医籍,便会发觉:在“阴黄”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的有些表述过分抬高了元朝罗天益及其《卫生宝鉴》,而轻视或忽略了宋朝韩祇和、窦材及明朝张介宾对阴黄理论的突出贡献。试就“阴黄”理论的发展过程做一简要述评。

  1  《内经》医家和张仲景奠定了黄疸及“阴黄”的理论基础
   
  《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寒热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阐明了“黄疸”这一常见病证的临床具体表现和诊断的主要依据。《素问·风论》“风气与阳明入胃……则为热中而目黄。”《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黄疸”,《素问·本病论》“黄埃化疫……民病黄疸满闭”,《素问·玉机真脏论》“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均论述了黄疸发生的病因、病机,并且指出部分黄疸的传染性,部分黄疸并发于其他疾病。说明临床黄疸是多种多样的,为后世将黄疸进行不同方法的分类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共有16条条文论及“发黄”,另有3条条文论及“不能发黄”。《阳明病篇》的第260、261、262三条论述了湿热黄疸并提出了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三个著名的治疗方剂。第98、187、259、278四条论述了寒湿或脾虚寒湿发黄的辨证论治。《伤寒论》虽未明确提出“阳黄”、“阴黄”的名称,但已将黄疸病因分为湿热和寒湿两大类、为后世“阴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金匮要略》有《黄疸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了黄疸、谷疸、女劳疸、酒疸、黑疸的病因、病机、病情演变、论治体系及部分鉴别诊断。论述了久延不愈的“黄家”的不同辨治方法。

  2  巢元方等隋唐医家始创“阴黄”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