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会穴”是首创于 <难经>的一组特定腧穴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这八个特定腧穴 ,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症之外 ,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 ,因而受到今人的特别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腑会不仓(中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穴、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膻中一)也”,如下:1、腑之会,中脘穴治疗术后呃逆一例,陈某某,男,37岁,汽车驾驶员,1999年6月17日,急行胆囊摘除术后1年,因饮食不当呃逆,腹痛住院,住院号0027799。临床用新斯的明,654-2等药治疗,疗效不显,即此申请针灸,查舌淡,脉浮弦,扪之骨腕压痛,柔软适度,精神欠佳,呃逆频频,即取任脉中腕穴,斜向下建里,下腕穴透刺,提插捻转至沉重感为限度,久留针,病员入睡半小时后取针,配阳陵泉急刺,连续7天痊愈出院。 中脘穴治疗早期肝硬化腹水并发呃逆,例:某某婆婆,166团退休工人,慢肝10年,皮色暗灰黄,嗜烟、嗜酒,呃逆不寐,心慌腹胀,下肢微肿胀,查脉弦,舌红苔薄。因经济困难要求针灸治疗,即取胃之募穴中脘,进行任脉排刺,上脘、中脘、下脘、针斜下20度,用电针,选疏密波微电量,配内关穴,足三里,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10天后呃逆消失,下肢肿退,嘱中药汤剂自回家煎服,至今一年复查呃逆痊愈。 小结:中脘属任脉经公安部,又是胃之募穴,而任脉总督阴脉,古言:“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胃为脾之表脏,胃之募穴中脘是治疗呃逆主穴,然而,例1配阳陵泉目的是肝主筋,肝与胆相表里,阳陵泉又是足少阳胆经经穴及筋之会穴,故治疗胆囊摘除并发呃逆意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而例2配内关穴目的是胸乡内关谋,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症呃逆意在利水行气,宽胸止呃,而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主要是降逆和胃。并且治疗下肢浮肿有独道疗效。 2、脏会穴,章门穴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愈后并发症一肋间神经痛1例,曹某某,女,主管护师,结核性胸膜炎愈后8年,于1999年11月突然间门区疼痛,喜按,呼轻吸重,口服654-2疗效差,即此前来要求穴封,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磷酸钠5mg、2%奴夫卡因注射液2毫升,局部封闭,隔日一次,三次痊愈。例2:师傅端木济康,始年76岁,男,90年10月26日终于胃癌,同年4月突发章门区肋间神经痛,令我刺其章门穴,以就急痛,尤于当时我胆怯,未刺,至今深感遗憾。 小结:章门穴脾之募穴,脏之会穴,足厥阴肝经经穴,主治本经及本经所属病,如胸膜炎愈后粘连牵引痛,取脾之募穴章门止痛,止痛效果好。 3、气之会,膻中穴治疗老慢支(哮喘性支气管感染)1例;张某,女,14岁,学生,哮喘5年,每遇冬春继发咳嗽,咳泡沫痰,哮鸣音强,呼多吸少,年年往院,经济不支即要求针灸治疗,选膻中穴埋线术,配合四缝穴,刺四缝穴挤出淡黄色液体,每周二次,半月痊愈。 小结:肺朝百脉,居胸腔最高部位,有“华盖”之称,其本性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膻中气之会穴,肺主气,司呼吸,《难经·八难》:“气者,从之根本也”,所以膻中有“气海”之称。故哮喘首选膻中是调气清肺,止咳。 4、血之会,膈俞穴治疗逆返性食道炎,1例:王某,男,57岁,邮局退休工人,嗜酒,酒后即呕吐至胆汁出,胃脘区灼痛,查舌红,脉弦,1999年8月因为结婚喜饮酒,酒后突发呕吐,胃脘痛住院,住院号006808,要求针灸治疗,即选膈俞、肝俞等背俞穴叩刺加拨罐至少量血出,3天好转,15天痊愈出院。 例2:膈俞配血海治疗荨麻疹初期。杨司机,县粮厂驾驶员,其妻子是厂卫生员,多次用抗过敏药治疗,停药后即刻复发,因此来本院就诊,当时查前及四肢抓痕试验阳性,面红、舌降、脉浮大,选膈俞穴及背俞穴进行华佗侠脊叩刺,拨罐,配血海、丰隆封闭,疗效显著,5次痊愈,嘱病发即行上述治疗,至今未复诊。 小结:膈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属于阳经经穴,又是背俞穴之一,有利胸膈,清血热之功能,因此,逆返性食道炎并发呕吐,胃脘痛首选膈俞穴,配合背俞穴疗效满意。对于初期荨麻疹瘙痒症,取之目的是清血热毒,亦有所见效。 5、筋之会,阳陵泉穴是治疗偏瘫后遗症常用穴,亦是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穴,同样治疗胆囊炎、鹤膝风疗效显著。仅此,例举1:韩某,女,63岁,去年5月因突发脑溢血住院,后遗偏瘫表现左侧上肢、下肢功能障碍,即选取阳陵泉配其它穴治疗1个月,现下肢肌力基本正常,活动自如; 例举2:严某,男,37岁,农民,坐骨神经痛半年,来院就诊,腰椎摄片正侧位均未有异常,查舌红,苔薄,脉弦紧,针灸选环跳配合阳陵泉、飞扬和绝骨穴,10天痊愈; 例3:李某,女,农民,经常右上腹痛,且放射至右肩,B超确诊慢性胆囊炎,口服利胆片等药配合针刺阳陵泉等穴疗效一般,查舌红降,脉弦,考虑内有瘀热,用当归注射液4m1进行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封闭,10次明显症状减轻。 例4:兰某,男,17岁,学生,双膝关节肿疼两年,遇阴天加重,查舌红,苔少,脉弦沉,步履困难,即行针灸治疗,选仰卧位,足底面紧贴床面,取阳陵泉、绝骨加针灸后令其盘腿静坐15分钟,20天痊愈,后嘱其每天坚持盘腿,至今未见复发。 小结: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经穴,又是胆经之合穴,筋之会穴,所以治疗偏瘫、坐骨神经痛意在筋之会、疏通经络、温经通络。而治疗胆囊炎是取其胆合阳陵泉,即胆经的下合穴是阳陵泉;鹤膝风《玉龙歌》:“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 6、脉之会,太渊穴治疗慢性肺气肿并发肩周内侧痛,1例:王某,男,61岁,养路段退休工人,经住院治疗咳嗽,气喘缓解。而肩周痛甚,申请针灸治疗,查舌红,脉细弦,即行太渊埋针治疗配合针刺四缝穴,目的是脏病取其原穴,疏通肺经经脉,肩周痛自愈。嘱其腋下保暖,痊愈后一周,未复查。7、髓之会,绝骨穴治疗髓关节痛1例,刘某,男,57岁,主诉髓关节区痛两年,局部刺环跳,风市、阳陵泉癍痕灸绝骨穴有黄白色粘液出,隔日一次,一个月痊愈。例2:李某,65岁,坐骨神经痛年余,摄片腰椎1-5节增生,腰椎中央型骨关节病、针刺八寥,肾俞痛减,停针后复痛,后取绝骨穴瘢痕灸至黄水出,月余痊愈。 小结:绝骨是足少阳胆经经穴,髓之会穴、髋关节痛,腰椎中央型关节病取阳陵泉穴等均有祛湿除痹之攻,然而髋关节病及腰椎中央型骨关节病有久病及骨之说,故取绝骨穴行瘢痕灸,病愈。 八、骨之会,大杼穴治疗颈椎病l例:尚某,女,65岁,油库退休千部,主诉一颈部痛牵引上肢麻木,并有耳鸣、头晕、寐差,住院治疗所述症状减轻,仍颈部不适伴有耳鸣,要求针灸,X摄片,颈l一7增生,关节间隙变小,即行颈椎大杼区药物离子导入,在离子导入时选坐位,头低压住上臂,令其双手压住耳门穴,每次25分钟,10次治疗耳鸣消失,颈椎痛轻,出院了。 例2:李某某,女,47岁,干部,主诉颈椎痛,头晕,上肢麻木,X线颈3-5椎增生,关节间隙变小,即行中药离子导入,方法同上,10次病愈后,嘱其坚持每天按压耳门穴25分钟,半年后复查末见异常。 小结:大杼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颈椎骨质增生取针刺治疗,疗效维持时间短,考虑颈椎骨质增长并发颈椎疼痛多有瘀血,局部组织炎性渗出、水肿现象,即此首选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使中药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的目的,颈椎疼痛消失,病员自然耳鸣消失。 综上:从八会穴阴经与阳经循行方面看,八会穴中阳经多在背部及下肢外侧皮毛部位正是西医解剖脊神经分部区域最多的地方,而八会穴阴经多分布在胸前以及腹正中线上,针刺多在腹内膜与网膜之间,是迷走神经和植物神经分布的区域。 迷走神经是从大脑延髓发出,支配内脏神经,调节人体部分组织器官,且通过神经节与脊神经相结合,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神经调节,又植物神经系统可分为胆硷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而胆硷能纤维又分付交感神经结前结后纤维及交感神经结前结后纤维支配内脏神经和骨骼肌,即此,八会穴具有独特的、系统的治疗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