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症的中医辨证施治

 常青树7229 2014-05-21
作者/浙江潘才豪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临床常见者多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几种类型。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常见者,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主要有肝阳头痛,血瘀头痛,痰浊头痛几种类型。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肾主藏精。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一、风寒型

【病因病机】: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

【主    证】: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为紧束感,或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    法】:祛风散寒,

【选    方】: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8克,荆芥12克,薄荷1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细辛8克,防风15克,葛根15克,甘草5克,生姜lO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咳嗽加半夏。遇寒加重、寒象显著者加藁本。

二、风热型

【病因病机】:风挟热邪,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

【主    证】:重者头痛剧烈,痛胀如裂,面红目赤,恶风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    法】:祛风清热。

【选    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18克,自芷15克,石膏30克,菊花15克,藁本15克.羌活15克,白僵蚕15克,滑石20克,淡竹叶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热盛者加黄芩、栀子、薄荷。大便燥结,口鼻生疮,加大黄。伴流浊涕者加苍耳子、辛夷。

三、风湿型

【病因病机】:外感风湿,上犯巅顶,清窍为湿邪蒙蔽,清阳不升。

【主    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脘闷纳呆,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    法】:祛风胜湿。

【选    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8克,独活15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川芎15克,蔓荆子15克,桂枝12克,砂仁12克,泽泻15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胸闷,纳呆,加苍术、厚朴、陈皮。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半夏。

四、肝阳型

【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或化火动风,风阳上扰。

【主    证】: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睡眠不安,口干口苦,面红面赤,耳鸣便秘,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有力。

【治    法】:平肝潜阳。

【选    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30克,生石决明30克,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栀子lO克,黄芩12克,益母草20克,朱茯神15克,夜交藤2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肝肾阴虚加生地、女贞子、枸杞子。睡眠不宁者加枣仁、丹参。头痛剧烈,目赤、口苦、胸痛、便秘者加龙胆草、大黄,或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五、气虚型

【病因病机】:脾虚而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不利。



【主    证】:头痛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加剧,倦怠乏力,时有眩晕,畏寒少气。口淡乏味,胃纳不佳。苔薄白,脉大无力。

【治    法】:益气升阳

【选    方】:顺气和中汤加减:党参10g、黄芪30g、当归10g、炒白术10g、陈皮10g、升麻3g、柴胡10g、川芎10g、白芍10g、葛根20g、蔓荆子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

六、血虚型

【病因病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劳伤过度,久病,失血过多,产后体质虚弱,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脑髓。

【主    证】:头痛绵绵,头昏眼花,午后较甚,神疲乏力,心悸易惊,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弱。

【治    法】;补养阴血。

【方    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2克、熟地黄15克、川芎6克、白芍15克、鸡血藤、何首乌、蔓荆子12克、何首乌18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兼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心悸不安者加麦冬、远志、枣仁。

七、痰浊型

【病因病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浊上扰,阻遏清阳不升。

【主    证】:头痛昏重,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纳食呆滞,身体困重,苔白腻,脉滑。

【治    法】:化痰祛湿

【方    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5克,白术12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蔓荆子,蒺藜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胸闷、苔白腻者加厚朴。口苦,苔黄腻者去白术,加胆南星、黄芩。痰浊化热者加黄连10克、竹茹12克。



八、血瘀型

【病因病机】:跌扑损伤,或久病入络,致气血瘀滞,阻塞脉络。

【主    证】:头痛缠绵,势如锥刺,痛有定处,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或有外伤史。妇女月经色褐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    法】:化瘀化瘀。

【方    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白芷10g、生姜各10克,丹参15克,当归12g、柴胡6g、地龙20g、全蝎8g、枳壳10g、赤芍药12g、甘草6g、牛膝12g、泽泻15克,白芥子12克。

【加    减】:疼痛较甚者,可加全蝎、蜈蚣各5克;或乳香、没药、五灵脂。头晕者菊花。睡眠不宁者加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

九、肾虚型

【病因病机】:火盛伤阴,或肾水不足,不能濡养肝木,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或肾阳衰微,清阳不展。

【主    证】:头胀痛,头痛且空,眩晕耳鸣,健忘遗精,腰痠困痛,肢软乏力。舌红,脉沉细无力。

【治    法】:滋阴补肾。

【方    药】:主方大补元煎加减:熟地黄20克,山药18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杜仲15克,白芍12克,女贞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    减】:传统滋补肾阴用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比地黄丸效用尤佳。肾阳虚证见舌质淡,苔薄白,形寒肢冷者,则宜温补。可选右归丸(熟地黄、山药、杞子、山茱萸、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鹿角胶)。或上方加熟附子10克、肉桂5克、巴戟天15克。

十、邪火热毒型

【主    证】:头痛,高热,口渴,甚至抽搐动风者,

【治    法】:治宜泻火解热毒。

【方    药】:清瘟败毒饮:石膏、犀角、黄连、山栀、黄芩、知母、生地黄、赤芍药、玄参、牡丹皮、连翘、竹叶、桔梗、甘草、加羚羊角、天麻、钩藤等。

附:辨六经

1.太阳经:头痛连项背,或有发热恶风寒者,舌苔薄,脉浮者,治宜发散解表,常选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川芎、茯苓、甘草)或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2.少阳经:头痛发于两侧,或有往来寒热、胁痛,口苦,舌苔薄黄、脉弦者。治宜和解少阳,选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加味。

3.阳明经:头痛发于前额或眉心处,胃热口渴欲饮,脉洪大,舌苔干燥者。治宜清胃火。选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味。若肠热便秘,脉沉实有力者,治宜攻下法,选用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加减。

4.太阴经:头痛,食少,大便溏薄,脉迟缓,舌苔白腻者,治宜温中补脾。选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加味。若痰湿重头痛,亦属太阴。可选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蝎蜈片(全蝎、蜈蚣)。

5.少阴经:头痛,四肢逆冷,脉沉细,舌淡苔白者,治宜温经扶阳。选麻黄附子细辛汤(药同方名)加味。老人阳虚感冒多见此证,治疗相仿。

6.厥阴经:头痛甚于巅顶,或有干呕吐涎沫,舌苔白,脉沉者,治宜温肝降逆。选用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加味。

附:辨五官

1.头痛伴耳鸣,或有耳痛与头痛并见,实证从少阳经治,选小柴胡汤加减。虚证从肾治,选方与肾虚证型同。

2.头痛伴目赤多垢,新病多感风热外邪,选桑菊饮。急痛,目赤,便秘,多肝火邪热上冲,治宜清肝泻火。选用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或三黄丸(大黄、黄芩、黄连)加减。若伴见眩晕、视糊、舌红等阴血虚证者,治宜滋养肝肾。选杞菊地黄丸(地黄、杞子、菊花、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3.头痛伴鼻塞、咽痛、脉浮者,宜清散风寒,选苍耳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甘桔汤(甘草、桔梗)。若兼肝火旺,鼻涕黄浓者,宜清肝为主,选清肝保脑丸(藿香、龙胆草)。若伴咳嗽、舌红,属肺肾阴虚者,宜清养肺肾之阴,选麦味地黄丸(麦门冬、五味子、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4.头痛伴见牙齿痛,舌苔黄,脉实有力者,宜清胃泻火,选白虎汤。若伴见便秘者,宜攻之,选承气汤。若伴见牙龈肿痛,日轻夜甚者,宜清胃兼补肾。可选玉女煎(石膏、知母、地黄、牛膝、麦门冬)。

结语 “头痛治头”是贬词,因为是治标之法。按:新久、内外、邪正、虚实、寒热、气血以辨证施治是治本的。现代医学中的各种热病头痛,当从外感治之。高血压、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贫血等病所致头痛,当从内伤治之。凭此虽不全面,但可算掌握住重点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