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远:新型城镇化升级的五个任务(2)

 沩江学者 2014-05-21

  第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升。在劳动力无限供给和城市产业就业能力不足的约束下,城镇化初期的经济动力必然是以简单劳动力密集投入、低成本劳动力使用和资源环境的耗竭性使用为基本模式的要素投入型城镇化。但是随着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污染加剧和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恶化,传统城镇化发展必然面临劳动力要素难以支撑、生态环境要素难以支撑的局面。因此区别于发挥劳动力密集的优势,新型城镇化需要更加重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区别于简单加工的粗放经济,新型城镇化需要强调创新和创业的发展;区别于更加依靠土地和资源环境的粗放投入,新型城镇化需要重视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生态友好和低碳发展的模式;乃至新型城镇化需要从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过渡到更多依靠新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的发展阶段,等等。通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低碳发展,才能形成城镇化过程中的新的比较优势,从“粗放投入的城镇化”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城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构造出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第四,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升级。随着城市人口集聚和城市向超大规模巨型城市发展,城市运行的复杂性增强了,城市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强了,要求城市通过更为规范的科学管理来提升城市的品质。各种“城市病”如交通拥挤、住房贫困、社会治安水平下降、食品安全和污染问题等等,都相对反映出城市管理水平的不足。总之,治理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巨型城市乃至上亿人口的现代化城市群地区,和一个几万、几十万人口城市的管理不能相提并论,新型城镇化需要适应城镇化的升级实现管理和治理的升级,从“传统城市的城镇化”过渡到“智慧城市的城镇化”。

  第五,新型城镇化需要从更加重视利益的“土地和产业的城镇化”过渡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重视人的幸福和福利进步。实际上城镇化天然就带来人口的福利进步,数据表明城镇化带来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教育投资提高、生态环保效率的提高和住房改善,等等,但是在城镇化结构矛盾深化的时期也更显著地表现出部分群体的福利和利益受到排斥和损失。所以新型城镇化的升级要从重视物到重视人,并在城镇化的升级中实现“城镇化使人的生活更美好”。

  新型城镇化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能级,过渡到城镇化发展的更高阶段。以城镇化为主线推动当前时期的结构性进步,才能突破转型期陷阱,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友好、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和人的福利增长。在这个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才是未来1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国家的真实动力。

[责任编辑:蒋正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