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木匠耗资10万用1000天做一张床 电锯锯断手指

 国魂001 2014-05-22
老木匠耗资10万用1000天做一张床 电锯锯断手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老木匠耗资10万用1000天做一张床 电锯锯断手指

□记者李春通讯员李伟恒桂焱炜文图

阅读提示

在汝州市,有这样一位老木匠,他带领家人用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耗资10多万元,打造一张精美绝伦的纯手工木床。这张床在中原六省中秋节展览会上一举夺魁,获得金奖,名动一时,赢得与会参展商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可这样绝世罕见的工艺品因为做工精细,耗费时日价位昂贵而罕有问津者。打造这张床的老木匠就是汝州市民间工艺家侯万坡,他倔强而又自信地等待着识货的主顾前来鉴赏他的这张构思奇特、美轮美奂的木床。

在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慕名来到汝州市广成西路富盈街25号,探访一位老木匠打造的一张富有传奇色彩的木床。

在一栋还没有来得及粉刷的楼房里,记者见到了今年64岁的老木匠侯万坡。在堂屋里,记者看到一张红色油漆的古色古香的大床,床两头上方雕刻着一串串硕大的葡萄串,还有花鸟虫鱼、瑞兽祥云等精美图案,着实让人赞叹不已。

儿时奢望竟成真:“能睡在自己制作的床上!”

侯万坡出生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父母不能给他提供一张普普通通的柴床,只好在他的卧室用土坯垒出两道一米小墙,再找来一些笔直的树枝,用绳子打成木排,铺上被褥,就成了他的卧榻。这让侯万坡非常懊丧,也让他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一张床。一次,他到同学家做客,看到同学家有一张漂亮的罗汉榻床,古朴的造型,精美的雕刻都让他看得目瞪口呆,甚至在床上连坐一坐的勇气都没有。

17岁那年,母亲看他不小了,就鼓励他学习一门谋生的手艺活儿。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想当一个木匠,先做一张床让自己享受一下躺在床上睡觉的感觉!”母亲听了笑着说:“你选这活儿好,在屋里干活,不用担心风刮雨淋,又受人尊重!”

那年麦收时节,一个精通木工的知识青年由于手艺出众,被留在县城为群众做木匠活,侯万坡就赶了过去,拜他为师,他们二人成立了木匠社。19岁时,他应征入伍,在部队上他发挥特长,经常为部队做架子车、修理桌凳,他的技艺和热心肠赢得他的战友们的一致好评。经过5年的军队生涯,侯万坡又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走街串巷揽活的木匠,他人缘好、做工精细,整天扛着木匠工具忙个不停,主人家也拿出好饭好菜招待他,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不久侯万坡打造出一张属于自己拥有的一张床,娶妻生子,过上了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

1000多个日夜磨一剑:“呕心沥血做梦想中的床!”

1998年,正值壮年的侯万坡面临着他人生的重大抉择:大量南方批量生产家具涌入中原家具市场,而传统木匠工艺却受到挤压,几乎失去市场,他的木匠生意也受到不小的冲击。

侯万坡思考着,谋划着自己的未来出路,思谋良久,他对家人说:“我想打造一张葡萄架顶子床,这张床不用一颗钉,全部用手工工艺制作。”这让家人大吃一惊,中原古代人们对床赋予了种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就集中体现在对顶子床的制作上。顶子床是明清时期的中原家具的代表作品。它要求所有部件厚度按照鲁班尺的要求,不能超过4寸。它还有四腿四柱、上边有顶、顶下有檐、四周有床围,采用燕尾和卯榫结构做家具,所做的家具不用一颗钉子,床体有五十多幅图画,代表了一百多种寓意……因为这顶子床号称床中之王,在过去只有官宦和有钱人家才能使用。现在,人们已很难看到这种古典家具,这费工费时的活儿干不好就赔钱。侯万坡听了笑着说:“咱是中原人,咱们老汝州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眼看这些先人留下的宝贝要失传,要是不恢复制作出来,我觉得愧对祖先!”侯万坡找来《中国清代家具图录》《陕西民居木雕集》等专业书籍,认真揣摩其中奥妙。

2005年,侯万坡开始制作他人生中的第一张顶子床。为尽快恢复顶子床工艺,精心挑选上等核桃木作为加工原料,他还动员儿子、儿媳学起了木工。家里整天响起叮叮当当的斧凿打击声。家住汝州的古建筑专家孟双立家收藏一件残片的顶子床部件,他赶到孟双立家,虚心求教,经常一待就是大半天,仔细琢磨顶子床的制作工艺。由于家里长时间断绝了经济来源,候万坡一家人生活几度陷入绝境。他清楚地记得,一家人用10元钱度过了11天,整天就着咸菜喝粥、啃馒头。一年春节,一家人过年连肉都没有买,每人吃了碗素饺子就又忙开手头的活儿了。在亲朋好友的接济下侯万坡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一次由于侯万坡连日劳累,在用电锯加工木材时打瞌睡,让电锯把自己右手两个手指生生给锯了下来,疼得他抱着残手满地打滚,他的哭叫声惊动了家人,家人哭着把他送入医院,由于失血过多,最终导致他终生残疾。他出院后,家里人劝他别再忙活这可望而不可即的顶子床了,侯万坡躺在床上一言不发。不久,他再次投入到自己牵肠挂肚的工作当中,儿子、儿媳见父亲态度如此决绝,都默默无声地拿起工具,家里再次响起木匠工具“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两年后,这张顶子床的部件终于全部完成,让全家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可是令侯万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对顶子床作最后的拼装时,一些部件尺寸不符,竟相差10厘米,这次拼装最终失败。极度沮丧的侯万坡因心脏病复发,躺在病床上。许多亲戚朋友都劝他说:“这顶子床再好也不能当饭吃,你得要命啊!你这样干,一家人怎么办?”侯万坡笑了笑,又从病床上爬起来,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2009年2月9日,一张历时1000多个日日夜夜、3600多个工时,经过105道工序精心打造的全核桃木葡萄架顶子床终于制作成功,16个部件、53幅图案,制作雕刻工艺高超精细。每一幅图案都寓意深刻,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风俗习惯。

荣誉与困惑并存:顶子床的出路在哪里?

侯万坡成功仿制顶子床的消息传出后,在汝州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好奇的人们络绎不绝,前来观看这张神奇的床,并对老侯伸出了大拇指。星期天,侯万坡和儿子把这张床的部件拉到公园里让市民们欣赏自己精心打造的杰作。顶子床在公园一亮相,游人们就把这张精美的大床围得水泄不通。侯万坡认真地向人们讲述着顶子床的来历,葡萄架顶子床是中原地区明清时期官宦人家和有钱人家常用的床具。这类床总高为259.5厘米,正面宽232厘米,侧宽150厘米,雕刻图形50个,组件27件,以燕尾卯榫细装而成。首先,迎眼的是床正面挂连上的七副三层透雕。它们自下而上、下三上四,正应床不离妻的俗语。下面两边对称的雀替是一举中魁;中间是飞黄腾达。上面自左至右分别是世留百子(石榴百籽)、世子攀升(狮子盘绳)、钟磬和鸣(麟凤高中)、福贵寿考。福贵寿考和石榴百籽上面雕刻的鸟为白头翁是白头偕老的意思。希望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光宗耀祖、福贵无疆,挂连下垂的四个柱头是两两对称的石榴莲子圆雕。雕刻栩栩如生,莲子在莲蓬的庇护中活动自如,灵动可爱,如同真的一样,巧妙比喻床上连着孩子,寓意睡在此床上的夫妇能生出一群聪明伶俐的小孩,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渴望与憧憬。

床的里侧和两头是山字形结构的围栏。中间用童子观音,两边是松鹤延年的高浮雕组成。中间高53厘米,两边高35.5厘米,这是人们的习惯叠放被子的地方,俗称靠厚被(靠后辈),加上山字结构,有未竟事业,有望后人达到的暗含。

这张床端庄秀气、浑厚而不笨拙、浩繁而不重复,处处流露着一般儒雅,带着中原厚厚的文明积淀,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

2013年10月,在中部六省中秋文化民间工艺美术联展活动中,侯万坡父子带着制作的葡萄架顶子床赶赴郑州参展,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夏冠群来到顶子床面前,驻足观看良久,说你真不简单,把这失传的民间工艺做活了。”这件耗时1000多个日夜的艺术品不负侯万坡一家人的厚望,一举夺获得该次展出活动的金奖。

侯万坡告诉记者,他制作这张漂亮的顶子床用了全家人4年时间,4000多个工时,耗资10多万元,可以说为这件艺术精品耗尽家财。许多爱好者得知这样一张床后都前来观看,可一打听这张床花费的代价,都望而却步。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侯万坡不无感慨地说:“这样的传统工艺如果不继承,就有可能面临失传的危险,可制作出来了,代价却高得惊人。我这两年一直在想,在加工程序尽量压缩工期,缩短加工时间,做出让人们接受得起的顶子床。可这太难了,光工序和雕刻就很难做到!这人见人爱的顶子床的出路在哪里,啥时候才能进入普通百姓家?这是个很难实现的一个愿望,但我会一直无怨无悔地做下去,让中原这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才无愧于自己是炎黄子孙的称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