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情,既是人之常情,又是人之感情。在中国文化看来,有情与无情,简直就是人与非人的分水岭。不通人情,便不是人,不懂人情也不是人。所谓不通,就是不能与他人做感情交流,不能通过感情的交流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如何同朋友相处呢?而面子又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潜规则。
中国人比较爱面子,很多人也喜欢摆面子,这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可以体会到的。比如某某名人给张三写了一幅字,张三恨不得把那幅字贴在小区门口,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与某某名人认识。“顾面子”便成为一件和个人自尊密切关联的重要事情。

最近有一个以内省法对中国受试者所做的调查显示,当中国人主观地觉得“失去面子”时,他的自尊心会受损,造成情绪的不平衡。因此,个人平时不仅要消极地“维护面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种种的面子功夫来“争面子”。正因为我们如此在乎面子,就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留下了一个缝子,即只要给足对方面子,人情自然也就容易积累了,所办之事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由于了解了“面子”对他人的重要性,如果个人能在实质上给他人“添加面子”,至少在对方处境尴尬的时候不让人家丢面子,你这个人情对方可就欠下了。在“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社会规范之下,将来一有机会,他就会助你一臂之力作为回报。

人都是爱面子的,你给他一个面子,就相当于给了他一份厚礼。山不转水转,说不定哪天你办事遇到他,或者正需要他的帮助,他自然也就给你“面子”了,哪怕他感到为难或不乐意,也会还你上次的人情。
现在的人好胜心极强,常常把事做绝,如果在一些小事上,让对方赢一把,高兴一次,照顾照顾他的面子,着也是一个获得人情的机会。
在现实中,总一些人为了面子奔波一生,最后留给自己的还是烦恼一堆。其实,他们输的不是他们的个人能力,也不是他们的行为技巧,而是这个不名一钱的薄薄的脸皮。其实,只要放下面子,一切都不成问题。

网络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