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趣味文化

 祝冀馆藏 2014-05-22
中华趣味文化
趣味文化 - 红芙蓉 - 红芙蓉的博客

1.旧时在公堂上为何只打屁股。

很早以前公堂上罚打犯人,没有明确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打死。到了唐朝李世民时,有一次他在太医处看到一幅“明堂针灸图”,得知人体的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这些部位被撞击拍打会有生命危险,他再看图中屁股部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这对他很有启发,后来他对刑罚中的罚打作了规定,不许打犯人胸背部,规定屁股作为罚打的部位,从此在公堂上打屁股就传了下来。


趣味文化 - 红芙蓉 - 红芙蓉的博客

2.博士、硕士、学士的来历。

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是一种官职,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识渊博的人。

硕士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识的人。

学士最早出现于周朝,原是指在学堂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成文人学者。


趣味文化 - 红芙蓉 - 红芙蓉的博客

3.黄冕前垂下的珠子有什么用。

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冕上的前后两端各缀珍珠十二串,这种珍珠会在皇帝的眼前脑后来回晃动,其目的在于提醒皇帝必须具有端庄的仪态,以免影响皇帝应有的威仪。


趣味文化 - 红芙蓉 - 红芙蓉的博客

4.三长两短的来历。

“三长两短”是和棺木有关的。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共是四长两短。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只称“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后来再加入意外、灾祸等意思。

5.年号是怎么决定的。

年号是古代各王朝的帝王用以纪元的名称,最早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刘彻,他于公元前 141年即位,这一年的年号为“建元元年”。从此,各个王朝都有年号。

中国最后一个使用的年号是袁世凯称帝,曾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他做皇帝不及三个月便下台,无论如何,洪宪乃中国历史上最后出现的一个年号。

6.一月为何读做正(征)月。

在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的次序,就把改正后的一月称为“正月”。此外,古代的帝王大都在一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为了“正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赢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读作征。正(征)月的叫法,就此传了下来。

7.“杜撰”一词的来历。

宋朝有一个文人叫杜默,他喜欢写诗,不过他写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是不伦不类,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象样或不合逻辑的的诗文,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后来逐渐简化为“杜撰”。再后,又被引伸为不真实的、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


趣味文化 - 红芙蓉 - 红芙蓉的博客

8.“万岁”和“万万岁”的来历。

中国称颂皇帝“万岁”。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唯一专称皇帝的,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民间遇到庆贺之事时还是有人呼“万岁”。到了宋朝,皇帝才不许称他人为“万岁”。

“万万岁”的来历。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彩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