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笛子完全贴膜调膜技术

 星辰雨123 2014-05-22

(一)贴膜:包括在膜孔周围匀薄地涂好合适量的粘液(完全手工不依靠贴膜叉)
    (1)用锋利的刀将膜带整齐截断,锋利的刀可以防止笛膜有效面受到手指的强力挤捏变性。膜展开后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尽量不要随便应付。如果膜稍微好,没有必要揉膜,真的灭有任何必要。可以强调,我一直非常反对揉膜,认为这会破坏膜本身的均匀性质。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朋友(其中包括多位专业笛子演奏员)用揉膜的方法比我用不揉膜的方法贴调出的笛膜音色更好。这是可以负责任地讲的,我们对这个很认真,进行过数不清次数的比较,现在大家都不再采用揉膜的贴膜程序了。
    (2)一般我们都是追求灿烂亮丽的笛子音色的,所以我建议大家采用顺贴法,就是膜纤维纹路与笛身纤维纹路平行。用两手拇指食指轻轻一拉笛膜,它就会出现很多皱纹(与膜纤维纹路相垂直)。这个称为拉纹,应该算得上细致活了,大家可以多多练习,尽量(就是尽量而不是强求)拉出细致平行的皱纹来,越好的笛膜越容易拉出细致平行的皱纹。力度以刚刚出现你希望的纹路样子为度,尽量不要超度使劲拉,这也是练习多了就有感觉的,其中并无更多理论技术了。然后往膜孔上贴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交代的地方。在众多笛子教材上也没有特别详细说明,有些作者甚至太随便,其说明文字值得商榷,也许他们本身不是那样做的吧。我们的做法是把笛膜裁的尽量长些,拉纹之后,是两手同时合作,对准膜孔,把膜基本同时轻轻压到膜孔两侧上,而不是象有些书上说的:先用左手拇指把膜按在膜孔左侧,然后用右手拉纹,再按上膜孔右侧。也许是因为我们水平有限,先后按压笛膜在膜孔两侧的贴膜程序始终没能让我们顺利很好贴出满意笛膜。
   (二)调膜:

   (1)注意:轻轻压贴上笛膜以后,放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不要立刻调膜,否则通常本次贴膜报废。这个以后大家就会认识到的,我自己感觉用“领教”两个字更形象。应该是等到贴膜粘液干透之后才可以调膜的,通常要等5分钟以上。因为调膜技术利用的正是在笛膜上不同局部润膜后,笛膜的干湿程度不同所以可移动性不同才得以实现调膜的。调膜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在笛膜的不同分布区域,获得不同的拉力分布状态。
   (2)笛膜不同分布区域处,拉力应该如何分布?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回答了我在篇首提到的调膜要调到什么样才好?如果我说得够详细也许就同时回答了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得上是好到了极致:
   拉力是这样分布的:(能说明清楚就行,做不到太严格下定义的哦)
    第一点   在膜孔两端的部分,笛膜比较光而且紧,一丝皱纹都没有。这个紧,是有说法的,只能这样描述:在它不影响膜孔中心部位的拉纹形状时,可以尽量紧。但是不能仅仅(注意这个不是“不能”而是“不能仅仅”)通过润膜后往膜孔两端方向抹动笛膜来拉紧(此时抹动方向与拉纹垂直)。正确的是在膜孔每一端处,平行于笛膜拉纹的方向,两手同时往两边按压抹动笛膜来拉紧。总的说来就是用多次往垂直方向挪动的两边抹拉紧膜动作实现两端膜面光紧状态。
    第二点   在膜孔中心区域处也就是膜孔边缘最平的地带(为了笛膜拉纹受力均匀,所以要求膜孔边缘在这个区域最佳为完全平直且平行),大约长度为整个膜孔长度的1/3到1/2之间。注意我要进一步说明这个长度范围,并不是说1/3或1/2都可以,而是取其大概平均值得到所谓最佳那一类的值了。这个值范围,是我们保留笛膜拉纹的范围。在这个区域里调整拉纹的松紧度,如果不是太变态太过分,那么不会影响笛子发音音色的通透性,也就是说,不会发沙,而仅仅是脆亮和温暖的变化了。大家都知道,这两种音色的状态是笛子美好音色当中的两端状态,不属于难听音色范围。如果想要更脆亮酥软,就把该区域的拉纹微调松些;如果想要更刚劲温暖,就把该区域的拉纹微调紧些。
    第三点    任何时候笛子音色发沙,那一定是膜孔两端区域中某处的笛膜没有拉紧或拉紧后又变松了。发沙现象与膜孔中央区域处有拉纹的笛膜部分无关,所以此时不要去调整中央区域笛膜。笛膜的松塌是一件有趣但折磨人的事,常常是虽然松了,可是表面却看不见。唯一能够探测笛膜松塌的正确方法是冷却笛膜,方法是把笛子放远,向笛膜吹气。冷却的笛膜一般立刻就显现出膜孔某端处本来的光膜面,出现了松动的膜况,这种现象非常肯定。如果不怕影响笛膜质量,用清水湿润笛膜,可以非常明显地检查到该种现象。
    第四点    笛子音色发紧发暗,那一定是因为膜孔中央区域的笛膜太紧了,只需要调松该处的笛膜。发紧现象与膜孔两端区域处光紧面笛膜部分无关,所以此时不要去调整两端区域笛膜,而是整体微调松动笛膜拉纹部分。拉纹最好是细致平行,没有重叠。重叠就是在膜孔周围可以看到笛膜一条拉纹的汇合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如果不重叠,膜孔周围被粘液粘住的笛膜是光滑的,没有皱纹。用贴膜叉可以轻易做到,但是如果单凭手工,我们的感觉是,要想做到完全没有重叠,非常困难。总是或多或少有一条。调膜可以大大减轻甚至消除重叠,不过可能会牺牲拉纹一定的平直度,虽然对音色影响不大,但终究是有影响的。      通常拉纹非常细致,能够在4mm(可得用卡尺认真量啊)区域内达到6~8条,甚至达到过12条的。条数并非越多越好,我常常注意到8条以上拉纹容易在中音区产生金属光彩音色,但是超吹高音区发音不够灵敏,低音区发音不够醇和。条数特别少2~4条的,通过调整拉纹松紧度,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音色。但是,音质始终是不如6~8条那么完美精湛。意外情况也不时出现,有一次一位朋友拉出3条纹,调膜以后也无法增加纹数,因为他竟然使用了粘纸胶水,太牢了。那是我们有生以来听到的世界上最美的笛子音色(并非我们没有听过大师们的笛声),很奇怪,贴在E调中音笛上的。后来我们模仿贴也贴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1个月之后,最美的笛声-消失在-世界的-尽头,心痛得-无法-呼吸 
     润膜是在贴膜液干透之后,或者演奏排练前调音时不满意而进行的。准备干净的清水(万分危急时我打赌你会用你的香唾的,用事先准备好打磨光的一支细橡胶棍(最好就是在牙签大小的钢线头粘有橡胶头了,人的小指指头最尖端为最低要求)粘水点膜孔周围(为了叙述方便下面我都说是点到笛膜区域上,实际上是指点到膜孔周围上对应该笛膜区域的粘膜处。前面已经有所提及,我们是把笛膜的调整区域按照膜孔区域来划分的,分为膜孔两端部分和膜孔中央部分。两端处为光面区域,中央为拉纹区域)。润膜时清水只能点在膜孔周围而不能点上膜孔中央,湿润的极限是到达膜孔边缘。每次根据音色发紧或发沙(不可能同时发沙又发紧)只松紧拉纹区域或两端光面区域,什么地方被湿润那个地方就能被抹动否则抹不动,所以清水摊开的最大面不要蔓延到另一个无关区域因此得十分小心啊。如果蔓延到了另外区域,比如本来是要松拉纹区域的,可是膜孔周围的清水蔓延到了粘住光面区域的地方,那个地方的膜就可以被抹动()。当我们抹松粘住拉纹区域的膜时,原来粘住光面区域的膜也不免会松动,只要动一丝一毫,真的毫不夸张,笛子音色立刻发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