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巷弄探秘寻幽之旅(二)

 拾得夜半钟声 2014-05-22

上周苏瑞发了一篇苏州巷弄的文章,对此反响不错,不少微友都给苏瑞投稿了,苏瑞在此表示感谢,也欢迎更多的朋友给我们来稿,与大家一起共享美文、美图。


今天再与大家分享一篇苏州巷弄的文章,同时,苏瑞也做了几个分类文章的合集,有兴趣的微友可以回复编号读一读:


801 吴越人文历史

802 苏州传统美食

803 江南水乡女孩

804 未来手机惊艳

805 苏州巷弄之旅

806 老苏州的印象

807 吴侬软语话苏州

808 红豆杉


901 馋佬胚(美食)

902 白相相(旅游)

903 吴越文化

904 魅力金鸡湖


今天是2014年5月20日,都说今天很特殊、超特别、机会难得,其实苏瑞觉得不过是寻自己开心的途径而已。要相信,真正的爱与日期无关,这辈子与之在一起的每一天人生都只有这一次。愿大家每一天都幸福、充实!


(本文作者:弄堂依旧)


记得苏州的街井总是有着清晰的脉络,纵横穿梭在城市里的马路只有南北与东西两个指向,井字型地将这座古城网罗起来:置身城中,随时随地都能够清楚辨识出方向,给人莫名的塌实感。


然而,城市的核心命脉却并非这些柏油铺盖的马路,取而代之的是玲珑的弄堂和星罗棋布的水巷。


在河畔桥旁沉睡的弄堂中,尘世的喧嚣仿佛被禁锢起来,永远不会打搅这里的宁静。就是中年妇女最习以为常的窃语或争执,都因为一腔水一般的吴语而听似悦耳起来。



偶尔传来老人“卖糖粥”,“卖酒酿”的吆喝声,打破一下午的沉静,而不一会儿,声音又消失在小巷的另一头了。


小时候,外公一边载我骑脚车穿行在弄堂里,一边无比温柔地告诉我:“苏州的弄堂都是活弄堂。”听在我耳中,我觉得外公说的时候是带着些许自豪的。


长大一些,自己骑着单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巷弄里摸索,果然印证了外公说过的话,同时,也为它们的精巧构造深深的吸引了,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却蕴藏了巨大的生命力,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江南英杰,就仿佛他们是充满灵气的。


尝试寻觅灵气的源头,或许就是那碧绿的流水以及朴实的枕河人家了吧。


一条不深的弄堂,却被曲折蜿蜒的走向以及记忆的冗长而拉的深邃无比。


夏天的傍晚总是最清新的时分。太阳还在西山露出半个脸的时候,弄堂里的人们早早地吃过了晚饭,搬出凳子或竹席铺到门前的弄堂里,仿佛为了在这窄小的空间里占据一席之地。



小孩子涨红了脸抱出一个井水中浸泡过的西瓜,切成两半,用勺子掘着吃。而大人们则悠然地扇着竹扇,靠在躺椅上闭目养神。慢慢的,太阳的光辉消失在地平线,而风也悄悄地来了,扫去一天的闷热,给每个弄堂里的人的面颊挂上一丝惬意的微笑。


这是一个苏州人对这座古城的城市记忆。这样的记忆足以陪伴我到天涯海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