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渚渔樵 于 2012-5-18 15:41 编辑 推荐理由 书法学习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全国知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我的恩师陈天民先生经常教导我们,技术没啥学的,只要下功夫,人人能学成,难的是你没有思想,终究是个书奴。他还说,书法学习本来没有捷径,只是好多人坚定不移的走弯路,所以你走的路就成了捷径。鉴于此,深感江渚渔樵善于自我剖析,理解深刻,及时扬弃自己的不足,为朋友们开了个好头。故,转发他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笃庵姜志俭 2012年5月2日子夜 随想之四——空杯思想 江渚渔樵\文 先给自己说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吧: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候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一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样越是这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 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权且把它叫空杯思想。 再次听到空杯思想是在姜老师的课上。姜老师分析我们学前班学员学习状况时指出,我们学员拿到作业本后就急于上传习字,或者是向老师请教这一笔哪一画怎么写,或是请教老师我们的习字哪地方不到位等等,忽略阅读他精心提供的学习资料,这就是等于你向点金师要金子,不是向他学习点金的技术。 事实上,我们都是杯子里装满了水,还在不停的要求老师给我们向杯子里倒水的人。 回顾一下姜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项作业,平移、摆动、画圆圈,大家都兴奋的画起来,最后的圆圈都画成蚊香、音符了(从发作业的时间上来看,我是画圆圈的罪魁祸首),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我们忽略了思考,忽略了分析,忽略了理解,与老师的主旨背道而驰。老师要求我们通过平移、摆动、画圆圈,去感知笔毫不同的高度对线条的影响,感受笔毫不同的运动方向对线条的影响,感受不同的手腕、手指动作对线条的影响,分析成因,让我们去感受笔与纸的相互关系,去体会不同动作对线条的决定意义。学员们不假思索的书写,其结果可想而之了。在老师提供的摆动、平移范字中我们很少有学员能够正确的指出哪些是属于平移的线条,哪些是属于摆动的线条。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其一,我们大部分是初学者,或者是自学一段时间仍不得法的(我属于后者),基础差,不能正确理解老师的意图;其二,在我们思想深处其实已经有了平移、摆动的动作,我们很多人都是在把我们思想深处的平移、摆动动作给再现出来,所以表现出来的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我们理想中的平移、摆动线条状态。我们实际上就是那个杯子里已经装满水的和尚。要命的是我们杯子里的水大多是腐化变质的水,也就是说,由于我们学习不得法,长期胡写乱画而强化的思维大多是错误,是习气,这种定势思维严重的制约着我们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办? 倒掉杯子里的水,重新向老师索取! 我们把先前的认识抛开,严格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哪怕别人认为简单到小孩子都能做来的事情,我们都要认真的去思考,去体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好比平移、摆动、画圆圈,看似简单,期间蕴含的复杂动作和深奥的道理,如果不是老师道破,我们又有几人知呢?不知,我们就认识不到他们的重要性,我们就会买椟还珠了。 不破不立!我们必须倒空杯子里的水。树立空杯思想后再去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