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而”即是“口头禅”

 jingx 2014-05-23

“述而”即是“口头禅”

天高不为高,人心第一高,虚无心即是自心中的天,此心比天高,比地大,比海深。“学而”即是学“学天”但不是自然的天空,所以孔子不名“学天”而名“学而”。(请参阅“学而”即“学天”博文)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反对“述而不作”。《论语》第七章专有“述而”一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只会讲述虚无心,不习虚无心;只讲述四大皆空,自己却一身病;只会讲述有欲观窍,不知窍在何处;只会开口阿弥陀佛,心中即一遍黑暗。为什么呢?用现代话讲即是口头革命派,过去名只会“口头禅”的人。“述而不作”即是“口头禅”者。“述而好作”才是真正的儒学修行者。

孔子那个时代也有很多人相信儒学但不去实践,他们“信而好古”,好用古代的名人、名言、名句来装扮自己;拿古代的名人、名言、名句来批评别人,还偷偷与我(孔子)老(老子)彭(彭祖)相比。这就是“窃比于我老彭”之义。(应该说三老皆是同时代的人)。

现代研究儒释道学说的人很多,也存在“信而好古”的人们,开口即儒释道的名言名句,但讲躬行实践,并不怎么在行。只会说你谤儒、谤佛、谤道会下地狱,会变畜牲。

孔子说:我“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默而”即静观虚无心。“识之”即静观虚无心时认识了中道、妙道、之道;所以我“学而不厌”,学习虚无心不知厌烦。“诲人不倦”传授“学而”“习之”的学说不知疲倦。“何有于我哉?”你们怎么能与我相比呢?

人们会说:你把孔子讲得很自大。不,孔子说的是实话。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请看:孔子在此讲了“默而”、“述而”、“学而”;“识之”、“学之”、“习之”、“德之”各有不同的内涵,你知道吗?请朋友各述高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