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词赏析

 老樟xy67896789 2014-05-23

苏轼算得上少年得志,他在朝朝廷举行的两次科举大考中,连续拔得头筹,实在让当世之人以及身后历代士人由衷敬佩叹为观止。正是这样的良好开端,使得这个从巴蜀大地走出来的青年才俊难免落入俗人的窠臼。自此以后,苏轼便处处显得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恃才傲物,言词无度。然而世事就是难以预测,一个人最得意的时候往往就会潜伏下最失意的种子。正是由于他的不拘一格,言行放浪,有意无意之间冲撞得罪了某些当朝权贵,为他日后遭受诬陷而深陷困境埋下了伏笔。苏轼本身天资聪颖文采过人,深得朝廷赏识。他和弟弟苏辙曾被仁宗皇帝称赞为“太平宰相”的合适人选。所有这些自然招引了某些奸邪狭隘之人的嫉恨。于是,正当他陶醉在如鲜花芬芳般日子里的时候,陡然间便风生水起,一下子从事业人生的浪头上跌入人生谷底。

元丰二年,一些人处心积虑已久的“乌台诗案”不期而来,苏轼因此身陷囹圄。到了元丰三年正月,受尽牢狱之苦的苏轼在多方努力下,虽然侥幸躲过性命之忧,可再也不能呆在京城里继续他本来无可限量的仕途了。就在朝野上下万家灯火喜迎新春的大年初一,因诗获罪的苏轼携带着家人,踏上了远赴黄州的贬谪路程。可想而知,一个曾经深受皇帝器重,名贯华夏,前程似锦的旷世才子,一旦从荣誉的巅峰上倏然跌下,内心的痛苦和沮丧会是何等的深沉。就在这一年的八月中秋时节,已经在贬谪之地入居为安的苏轼,虽然部分适应了这个偏僻之地的风土人情和卑微的团练副使之职,可内心遭受的那份苦痛恰如一道新愈合的伤痕那样,总会时不时地隐隐作疼。中秋之夜,明月如镜,流华似水,万家团圆,天涯与共。此时的苏轼,置身偏僻的黄洲,难免望月思涌,感慨万千。情难自已之下,文思如泉,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这首短接明快寄寓着他内心无限感慨的词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欲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上阕前两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开言便发感慨。一年多来梦幻般的身世变化,人生路上突发的锥心变故,已经在苏轼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原本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乌台诗案的百般蹂躏,品尝了牢狱之灾的屈辱与酸辛,对人生的感悟已经逐渐由当年的浪漫率真进入到几近品茗悟道的圆熟境界。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有金榜题名之初,深受朝廷赏识时的那份骄矜自持与沾沾自喜,更多的是历尽磨难后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喟与觉悟。他的思想也渐次由质朴单纯与肤浅慢慢走向沉稳成熟与凝重。在他后来写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已经完全从“小我”的狭隘境界中跳出,雄浑大气地走进了纵连古今俯瞰人生的宏大视野中。正是在那首词里,他带着纯熟练达曾经沧海的心态,深情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喟,和之前写下的这首《西江月》里“世事一场大梦”之言气韵相通遥相呼应。既真切反映了他内心波涛汹涌般的起伏变化,又凸现了他从容淡定俯仰万物的阔大胸襟。本来对于人生来说,成败荣辱只在转念转瞬之间。朝看旭日升,暮看夕阳坠;花红耀眼日,争奈凋零时。人生细细品味起来,哪一刻哪一时节不是宛如梦幻之中?“人生几度新凉”,更是直言了人生如梦,世事难料的现实。坦平的路上也会突然栽跟头,平静的水面上也会陡然起波澜。人生就是这样,谁也难以预料自己生命中能有几多变故,更难预料变故什么时候就会突如其来。一个“新”字,说尽了厄运的不可预测性;一个“几度”道白了厄运的频现与不可避免。接下来,作者没有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月朗星稀充满喜庆的团圆之夜,而是把我们带进了秋风萧瑟落叶缤纷肃杀凄凉的中秋甚至暮秋境地里。就是那样一个中秋之夜,在诗人和家人亲手搭建的茅屋廊檐下,萧瑟秋风穿廊而过淅沥嘶鸣。独立院中的诗人,闻风望月,心潮难抑,凄清如许。树上的落叶在秋风的砥砺中纷纷飘零,诗人的眉头鬓上,间或有三三俩俩的叶片落下了,又被秋风吹走了。这样的特写镜头,反反复复循环不停。面对此情此景,不要说诗人那样对事态万物具有敏锐犀利洞察力的人,即便如我等愚钝之人,也会被那景那情所缠绕,多多少少都会从心底迸发出几多感慨来。如果说上阕的前两句是诗人直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感慨的话,那后两句就恰如其分地以景物描写衬托、佐证、支撑了前面所发的感悟感慨。使得前面原本看似太过直白干枯无所依托的词句,在后两句景与情的描写中,如红花托负在绿叶上一般稳妥自然、光鲜滋润,极具艺术感染力。前后词句连接在一起,实在是珠联璧合互为依托相映生辉。

下阕前两句“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已经把写景与抒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慨、以及对所有这一切逐渐视之淡然的思想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中国有句民谚叫“酒香不怕巷子深”。诗人这里所写的“酒贱”,我认为当有二解:一是,此处的所写的“酒贱”确指生活中人们饮用的劣质酒酒味淡薄。必定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诗人志得京华时,以其远超众人的才华地位和被许多人看好的光鲜仕途,任何好酒都是断不会稀缺的。而今时过境迁,诗人因罹难飘落黄州,世态炎凉自是感同身受。眼下获取的俸禄,地方上艰苦的生活条件,与之往来的人群,和京城均有天壤之别。而此时所饮酒的等级质量低下也是在所难免的,于是诗人止不住心下恓惶与失落,如何也难掩积郁已久的憋屈与愤慨。故而发出“愁客少”的慨叹与焦忧,也当在情理之中。二是此处的“酒贱”当有寓意,应指诗人如今的身份地位而言。人的身份地位就如酒一样,酒好酒浓酒香时,巷子再深也会有饮者闻香而来门庭若市;一旦酒差酒薄酒苦时,哪能再招来此前如过江之鲫一般的各路饮者?如果这一句尚说得不够明白的话,那么后一句就有点简明如大白话了。“月明多被云妨”,说得多好!本来中秋之夜月圆如镜,兆示人间之团圆。可偏偏就多有天公不作美的时候,人一生中固然不少看到花好月圆之夜,可谁又能保证自己不遇见几多不见明月的中秋之夜呢?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这里的“月明”显然不唯指月光明亮,它更暗指作者卓尔不群的才华和光洁如月的人品。想当年,或者说也就是在刚刚过去的乌台诗案之前,诗人那时的身份处境何尝不是一轮朗朗明月?可人世无常翻云覆雨,眨眼之间诗人便因自身光亮太过逼人,而被滚滚而来的四方乌云呼啸遮掩。好好的皎洁之光,裹挟在浓重的云团里不得发亮。这实在是苍天的不公,更是诗人自己的不幸。这两句诗如怨如泣亦愤亦慨,让人读之油然而生出几多悲凉与辛酸啊!接下来,作者从浮想联翩的无限感慨中,悄然回到冷酷的现实中来。诗人独自伫立在中秋之夜的院落中,家人此刻可能已经安歇了,四周除了依然淅沥作响的秋风之外,就是偶尔飘落在眉头鬓上最终全然落入地面的叶片,当然还有最能勾引作者感慨自己身世遭际的明月之光。固然,伴随自己左右的是亲情难舍血肉相连的家人,寄寓自己情怀的是四季变幻无常的自然风光,最招自己倍感精神孤独的是离开京城后知音寥落的“无处话凄凉”。其实,此时的诗人还没有真正走出所遭变故的阴影,他心中有可能还在世俗的名利场中被困扰被煎熬,或许还在对生活止不住地频生丝丝抱怨和隐隐期望,还没有真正走进后来那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的旷达乐观地域,还没有把自己化入到把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看做可与人共有的大化之境。于是依然带着寻常人那种偏狭的思想意识,在此夜晚幻想着“中秋谁与共孤光”,以此来诉说自己彼时略显空虚的心境。是的,知音不在,有才难施,有志难展,如此的遭遇如何不让才高八斗笑傲天下的苏轼产生深深的失落与不平?正是有鉴如此,才有了最后一句的“把盏凄然北望”的举措与沮丧。此时,可能是一家人刚刚在院落里庆祝中秋的残席未撤,可能是诗人独自进屋重新把酒出户再饮?反正此时诗人的感情已经走向了不喝上三杯两盏淡酒,就难以释去心头万般感慨的狭境。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心中依然依恋着昔日京城里的繁华生活,依然依恋着原本对他器重有加的神宗皇帝,依然依恋着那些仍在庙堂之上与他心气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甚至依然依恋那些以莫须有罪名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的政治对手们。总之,诗人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感情也是于炽烈中难免哀伤消沉与失落的。一个“凄然”便道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感受,一个“北望”同样表明了他对京城对朝廷的关注期待,还有试图东山再起的些许渴求。

正如任何一个修行的人都不可能一步成仙一样,必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功德圆满。苏轼后来在古代知识分子中之所以备受推崇与爱戴,其根本原因就是他的乐观旷达积极进取和随遇而安。不管身处何种境地,苏轼都能够抛开自身所受的不幸遭遇,很快把整个身心融入到当下所处的环境中,并且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辉煌人生。然而,苏轼之成为苏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后来所达到的至高人生境界,也是他在人生的每一个驿站中不断砥砺后才百炼成钢的。这首词就能帮助我们窥视到他心路历程中的某些原始轨迹。

2013-6-6

来源weiyh的博客(伏牛石); 收藏xy678967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