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阖补泻,《内经》中多有载述,如《灵枢·官能》载“泻必……摇大其孔,气出乃疾;补必……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灵枢·终始》载:“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 ,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无使邪气得入”。《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这些都是说明在出针后速按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按压为泻。至于《素问·针解》所提的“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则是指营卫气血流注的盛衰而言,后世发展为子午流注针法中的“纳支法”。 [操作方法] 出针后,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按压,为泻法。 [临床应用] 本法常与其它手法配合操作,一般不作单独应用。 [注意事项] 补法要求右手出针,左手按压针孔;泻法摇大针孔,如扶人头摇之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