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如何升官:与金军对战摘掉头盔 披发冲锋

 潭幽居士式微阁 2014-05-23

从汜水关回到东京,宗泽将岳飞升为统制官,经常与他彻夜长谈,很欣赏他的才华、勇气和资质。

有一次,他语重心长地对岳飞说:“以你的勇智才艺论,堪称一流良将。但你偏好于野战,而对古战阵法极为轻视,这样不行。现在嘛,作为一个偏将还可以,但要成为统率三军的大将,岂可不习兵书阵法?!”(“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说完,从案桌上取出几本阵图兵法相授,其中有宋太宗赵光义绘制的《平戎万能全阵图》和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所编写的《武经总要》。

当初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光义呕心沥血,费尽心机专门针对辽人的骑兵军团研究出了一套步兵的布阵图。

骑兵骑在马背上奔驰驱策可以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速机动的骑兵部队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机械化部队,具有大规模杀伤力!但是,中原马匹奇缺,即使有本地圈养的马匹,也因比较矮小、速度慢、耐力不足、爆发力欠佳,和辽人的马匹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因而和辽人作战就不得不考虑如何以自己的步兵优势去对抗骑兵。

和辽人相较,宋军的优势是掌握了高超的锻造技术,武器精良,战甲一般用铁制造,防护性能好,如果能组成科学的步兵方阵,就能在正面作战中所向无敌。

赵光义和他领导下的军事团体经过反复的推演和刻苦的研究,在古人留下的八阵图的基础上,结合了宋朝特有的神臂弓、子母弩等特种武器,由弩兵、盾牌兵、长槊兵、重步兵、骑兵和机动步兵等多样兵种排成大阵,画成图形,在实际中操练,层层叠叠,变化无穷。

《武经总要》,既把“古阵法”都绘制成图,也把“古阵法”、“大宋八阵法”都绘图说明,并在《阵法总说》中强调说:“孙武云‘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不用阵法,其孰能与于此乎?”

也从仁宗一朝开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经典兵书被汇编在一起,宋神宗于元丰三年(1080年)命令当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组织力量校定、汇编、出版上述七书。校定后的这七部兵书命名为《武经七书》,共二十五卷。这是北宋朝廷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来的武学经典。《武经七书》和《武经总要》,成为了各地方军事学校的必修课程。

得到这样的奇书,岳飞如获至宝,欢喜不尽。

然而,才粗读一遍,岳飞便将书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宗泽觉得非常纳闷,问他,“那些行兵布阵之法,你读得怎么样了?”

岳飞回答道:“按图布阵,属于拘泥不化,兵无常形,所以不必深究。”

宗泽听了,非常不高兴,说道:“照你说的,太宗的阵法是没有什么用处了?”

岳飞认真回答道:“布下阵势,然后交战,是战场上最常见不过的战争模式,但这阵法的布置不应该一成不变,应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充分利用和灵活调度。所谓运用之妙,存于一心,请留守明察。”(“留守所赐阵图,飞熟观之,乃定局耳。古今异宜,夷险异地,岂可按一定之图。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虏遇,何暇整阵哉!况飞今日以裨将听命麾下,掌兵不多,使阵一定,虏人得窥虚实,铁骑四蹂,无遗类矣。”)

宗泽一愣,看着岳飞,没说话。

岳飞又解释道:“留守所赐的阵图,都是清一色的固定格局。试想,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同一季节,又有雨雪风霜,不同的地点,又分广狭险夷,两军对垒,难道都照搬书上的阵图?兵者,诡道也。用兵之要,贵在出奇制胜,两军相遇,敌人还没摸清我的虚实,我已取胜,哪还用得着布置阵势?现在我兵力不足,布阵反而让敌人得知我军的虚实,弄巧成拙。”

沉默了良久的宗泽,最后说道:“或许你说的是对的。”

在此,插说几句宋朝的武举制度。读者可能在很多小说和戏曲中,都看到过这样的桥段,说岳飞曾参加武举考试,枪挑小梁王,夺下了武状元。

事实上宋武举与唐武举不同,它一改唐武举只片面追求武艺的做法,考试时既考武艺,又考军事理论,文武并重,注重考查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将武举授官与军队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显示对选拔武备人才的重视,朝廷还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制定了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武艺考试以弓马为主,理论考试则先答策问,后考由朝廷专门编制的军事教材《武经七书》,“以弓马定高下,以策问定去留”。

按照岳飞这种不拘泥于兵书的做法,估计很难通过主考官这一关,更遑论夺取武状元了。

但宗泽却强烈地感觉到,面前的这个年轻人,颇具军事天赋,能够在复杂形势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将来,前途不可估量。

也正因如此,宋人在评论宗泽时道:“虽身不及用,尚能为我宋得一岳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