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优美的夜曲与小夜曲》

 wany356 2014-05-24

古典音樂史上最優美的夜曲与小夜曲


古典音樂史上最優美的夜曲与小夜曲

 《小夜曲》(法国诗人魏尔伦诗歌)
《小夜曲》为一首诗歌,作者魏尔伦(Paul-Marie Verlaine,1844-1896),法国诗人。魏尔伦着迷于波德莱尔的诗歌,1866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他早期的诗风讽刺而沉思,类似于当时的印象主义。他的诗歌是人生片段的缩影:初吻、贝壳、街头即景。1881年,魏尔伦出版了诗集《智慧》,销量好于他以前的作品。1894年,他出版了名为《死后书》的诗集,他的诗歌是自指的,一个豪饮苦艾酒的诗人的形象,成为诗歌的主题。同年,勒贡特·德·李尔这位伟大的诗作家死亡之后,魏尔伦便被人法国的诗人给推上“诗人之王”的宝座,时年他五十岁整。在继波特莱尔之后,魏尔伦和兰波、玛拉美一道将法国的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他于1896年逝世。
诗文:
如亡灵的歌声,从深深的坟冢
刺耳地飘出,
情人啊,你可听见我走调的声音
飞向你的窗户。
听到我的琴声,请张开
心灵和耳朵:
为了你,我唱出这支
残酷的柔歌。
我将歌唱你玛瑙般的金眼
纯净无影,
歌唱你乳汁的忘河,
黑发的冥河。
如亡灵的歌声,从深深的坟冢
刺耳地飘出,
情人啊,你可听见我走调的声音
飞向你的窗户。
我还将大加赞美,理应如此,
你的圣体,
在我不眠的夜里,那馥郁的香气
阵阵袭来。
最后,我将歌唱你的亲吻,
你的红唇,
歌唱你折磨我的温存,
——我的天使!——我的情人!
听到我的琴声,请张开
心灵和耳朵:
为了你,我唱出这支
残酷的柔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生活需要音乐。 
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独具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 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去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产生共鸣。 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感受,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提起音乐,人们首先肯定都会想到音乐圣地维也纳.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便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涌现. 
在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毫无疑问应该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贝多芬是音乐的巨人,当之无愧的“音乐的普罗米修斯”。莫扎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西方音乐史上一个耀眼的瞬间。海顿则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由他开创了古典主义音乐时代。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离开人生便无所谓音乐。音乐是情趣的表征,生活就在音乐之中。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就是:“慢慢走,欣赏啊!”

夜曲的鼻祖——约翰.菲尔德

说到“夜曲”,只要爱好古典音乐的朋友,马上就都会想到肖邦那著名的21首夜曲,并以为肖邦就是夜曲的创始人。其实,“夜曲”这个名称,在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就已经常出现,但是,一直到十九世纪费尔德写了十八首夜曲,大家才用法文把这类音乐作品叫做Nocturne。所以,夜曲的创始人不是肖邦,而是名气远没有他大、很不得志、寿命也很短的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费尔德。费尔德从1813年到1835年共写了18首“夜曲”形式的钢琴作品(也有人说十九首,那是因为有时候,费尔德把它们叫做“浪漫曲”——Romance——但有人认为,实际上它们也应属于“夜曲”)。其中头三首,1814年就已经在莱比锡出版,所以,费尔德就是我们今天所称之为“夜曲”的这种乐曲形式的公认创始人。
费尔德之所以在那个时期创造出“夜曲”,那是因为他具备了两个条件:一是,新型的钢琴正好在那时候产生。新钢琴在机械结构上作了很多新的调整,尤其是安装了踏脚板,使钢琴和声伴奏的表达能力大大增强;二是,费尔德在俄国时熟悉了意大利歌剧中cantilena这种歌唱形式,现在他就能把cantilena的歌唱特征用“夜曲”的形式在钢琴上表现出来了。费尔德的十八首夜曲歌唱性和抒情性都很强。我甚至觉得费尔德的夜曲更为清新高雅。要是我能把肖邦的夜曲比做水晶的话,那么,我愿把费尔德的夜曲比做露水!

当然,不可否认,肖邦在“夜曲”的发展和定型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再说,一生写出21首夜曲来的,除了肖邦,可能还没有过第二人!不过,肖邦是在费尔德夜曲的影响下才创作出他自己的夜曲来的这点,现在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虽然肖邦要到1833年才遇见费尔德,但是,很可能,他八岁(1818年)在华沙演奏费尔德的作品时,就已经演奏过他的夜曲。后来,可以肯定,肖邦住在巴黎时,又不但演奏过这些夜曲,还用它们当作教材来给他自己的学生上课。肖邦自己的第一首夜曲,则要到1830年左右才问世。
在肖邦夜曲的影响下,法国和俄国的作曲家也纷纷写起夜曲来,不过,那时,奥地利和德国的作曲家写的夜曲却比较少,因为那时他们还在用没有踏脚板的老式钢琴,不宜演奏夜曲。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就写过Nachtstucke, op. 23。至于后来,有人又把夜曲这种形式从钢琴发展到乐队(比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著名的Trois nocturnes),甚至加上人声(比如,英国作曲家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的为男高音、圆号和弦乐器而作的Serenade),那就不属于这里讨论的范围了

肖邦夜曲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鲁宾斯坦的演奏在良好的节奏把握中自然追求的一种完整性与统一性,你忘记了乐曲何时开始,而不经意之间在你的陶醉感消泯之前乐曲却已悄然结束。就是这么让人充满期待,却又恋恋不舍。
  要想认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的独特韵致,肖邦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肖邦似乎命里注定是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指下,钢琴以自己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我们不妨先从夜曲听起,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瞑想、缱绻气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得不同。
肖邦的夜曲,旋律悠长、音乐优美、空灵、含蓄,傅聪先生说他的音乐里包含着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里线条的艺术。肖邦的夜曲,旋律的装饰性变化具有较强的即兴色彩,它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散板也很相像,节奏比较自由,但形散而神不散。在肖邦的21首夜曲中,流传最广的要数op.9-2 了,这是他所写的最早的两首夜曲中的一首,全曲有三个主题素材,第一个主题反复了三次,每次在旋律的装饰音上都有不同的变化。
有人说肖邦的夜曲旋律非常优美,可以歌唱,这首夜曲就像一个女高音在歌唱。确实有人将它改编为歌曲,这是一个通俗的男声演唱版,唱得很动情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

德沃夏克(Dvorak, 1841-1904),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管弦乐色彩大师之一,他的精湛的配器技巧几乎体现在他所有的管弦乐、歌剧和室内乐所品中,这些作品的配器不仅打上了德沃夏克鲜明的个人印记,也时常折射出作曲家的祖国捷克的民族色彩,因而,在聆听德沃夏克的音乐时,绚丽斑澜的管弦乐色彩本身就是源源不尽的乐趣,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令我们的思绪徜徉于波希米亚的原野和森林。
  德沃夏克一共创作过两首小夜曲,有趣的是,他好象在两部风格轻松的作品中故意放弃使用管弦乐队整体,而是仅仅运用“管弦乐调色板”(这是指挥大师卡拉扬喜欢的比喻)上的一半“颜色”:《E大调弦乐小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s in E, Op 22)为弦乐创作;《D小调小夜曲》则主要为管乐创作。《E大调弦乐小夜曲》即人们通常习惯称的《弦乐小夜曲》早已成为音乐会上备受钟爱的弦乐队曲目,是德沃夏克作品中最具有轻柔、优雅气质的作品。
德沃夏克灵敏的乐感和纯真的心态让他善于捕捉器乐声音中的色彩,特别是弦乐。因此德沃夏克的作品,无论小提琴、还是大提琴,总能够引起听者的回味,如置身于炫彩的心灵世界。弦乐小夜曲是德沃夏克朴实和温暖风格的代表。第一乐章为作品定下了基调,是满怀温情和憧憬的。插部旋律揭示了作品主旨,有象征家庭和亲情的振奋情绪。主题简单的对比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传达幸福到骨子里的感受。
在布拉格首演。该曲融沙龙音乐与民歌调性于一体。“评论家描绘德沃夏克的词句包括‘简洁’、‘真诚’、‘天真’、‘甜美’、‘忧伤’。他创作的音乐发自真诚的心,易被大众接受,而且自始至终旋律优美。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48

《C大调弦乐小夜曲》作于1880年, 同年十二月三日由莫斯科音乐学院师生合奏演出,初演即取得极大成功。翌年十月又在彼得堡俄罗斯音乐协会的演奏会上正式公开演出。其中第二、第三乐章的旋律最为著名,常常单独演出,乐曲从始至终浸透着浓郁的俄国民谣风格。
—“柴科夫斯基不愧是俄罗斯浪漫主义大师。《C大调弦乐小夜曲》温暖的旋律,穿透寒冷的冬夜,在这祝福平安之夜,带给您的是无限的温馨与浪漫感受。浓郁的俄罗斯风格的旋律,把您带到满天飘雪、其乐融融的圣诞的莫斯科街头,旋律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悠扬;在音乐中,您看到的是暖暖燃烧的圣诞蜡烛,偶尔擦肩飞驰而过的溜冰少年,洋溢着温馨微笑正在置办圣诞礼物的各色人群和伏尔加河两岸被冰雪覆盖而美不胜收的浪漫景色。
柴科夫斯基十分钟爱小夜曲的写作,并写过好几首不同形式的小夜曲。《C大调弦乐小夜曲》从结构上开,与莫扎特《弦乐小夜曲》相似,也有四个乐章。作曲家被人也承认,他的作品是受了莫扎特的影响。他说:“在这部作品里,第一乐章,是我向莫扎特表示经意。我不是有意在模范他的风格。如果人们发觉我与所循的东西相差不远,那我也会引以为荣。”当您仔细聆听这部乐曲的时候,相信您会感受到:既是如此,它仍然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的小夜曲。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87 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该曲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总曲感受: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充满激情与活力,表现了对美好社会、对光明和正义的追求。如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
那愉悦、美妙的旋律,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使人的心情很快溶入其中,从而得到洗涤、净化。这首乐曲篇幅虽然不大,但展现了莫扎特音乐的精华。那铿锵有力、富有激情跳跃的音符,使人无比激动;那亲切抒情、富有柔美流畅的曲调,又深深打动了人的心。 那欢快流畅、淳朴优美的风格,如同陈年香醇的酒、浓郁芳香的茶,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感受完美。

去虾米试听 试听

曲目列表:
  • 1 Serenade from `The F... -- Chee-Yun

    “比才:歌剧《美丽的珀斯姑娘》第三乐章夜曲 《美丽的珀斯姑娘》》是比才早期根據史谷脫的小說寫成的歌劇,1867年12月26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而後改編為管絃樂組曲,共分5段:前奏曲、晨歌、小夜曲、進行曲和波西米亞舞曲。”

  • 2 夜曲升C小调遗作-萧邦 Nocturne... -- 李云迪

    “肖邦《升C小调夜曲》作品Op.27 克列金斯基(Jean Kleczynski)认为:“那是在描写平静的威尼斯之夜,在恐怖的谋杀景象之后,海水淹没了尸体,但依旧一平如静地反映着月光。”或许,他在左手波浪般起伏的伴奏,和主题旋律的不和谐音中,发现了充满悬疑的描写性格,才产生了如此的联想。芬克(Henry T.Finck)则对此曲推崇备至,他说:“在这四页乐谱中所包含的巨大情绪变化,以及天才般的戏剧精神,比许多400页乐谱的歌剧更丰富而强烈。英国一位管风琴家威尔拜(Charles Willeby)则说:“如果以简单性(Simplicity)作为判断艺术的因素,我们再也找不到比它境界更高的艺术作品了。”根据美学中“饱沃原则”,也就是创作应以最简单的素材,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那么这首《升c小调夜曲》无疑是旷世精品。 中间一段的效果与谱面的表情记号略有出入,弹奏时可以参照二者而定,由于肖邦的夜曲细节上变化非常丰富,因此本曲短短三页,也花费了两天时间,力求音效尽可能自然”

  • 3 Nacht und Traüme -- Chee-Yun

    “舒伯特《夜与梦》Nacht und Traume, D. 827 圣洁的夜幕慢慢落下 梦境被缓缓筑起 美妙的月光穿越时空 越过人群静留在胸前 好奇的人儿正在那窥听 正在那窥听 天渐亮时我急急地呼喊 回来吧,圣洁的夜 回来吧,甜美的梦 甜美的梦啊,回到我身边。 十九世纪德奥逐渐兴起的“艺术歌曲”,是一种足以与歌剧或教堂圣咏平分秋色的声乐体裁。歌词多采用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些著名诗歌,演唱风格内敛含蓄,通常与钢琴伴奏浑然一体,其调性也不单一,比如舒伯特的《夜与梦》等。其中,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把德国艺术歌曲发展到了顶点,他的艺术歌曲既高雅又通俗,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幸福和爱情的渴望,完美的解决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完成了音乐与抒情诗有机结合的使命。”

  • 4 Georges Bizet: Carme... --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Charle...

    “比才《卡门组曲-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夜曲 太阳累了,拉开了缀满星星的帐子 虫儿轻鸣,哄着花儿睡着了 我快等不及了,当月亮上了树梢 你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小路的那头 是含羞带笑还是跳跃着扑进我的怀抱? 只要打开你的心扉 这个夜晚的一切都会变得天使般美妙 没有给你准备花环,也没有珍珠的桂冠 只有这一曲可以拨动月光的心曲 邀请你,旋舞,快乐和迷醉 天地间,你是唯一的花儿 我的爱情,我的温柔 即便是荆棘,我也不会后退一步。”

  • 5 La serenata (Braga) -- Anneke de Vries

    “巴西作曲家:布拉加(Gaetano Braga )《天使小夜曲》 大提琴家、作曲家布拉加Braga所作。原为钢琴伴奏、大提琴助奏的独唱曲。后由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等人改编为小提琴曲。也曾被译作《希拉加天使小夜曲》。幽静的夜晚, 天空中没有月亮, 身边没有你。 心里一丝惆怅!听着动人的音乐, 念着你的名字。 想甜甜地睡去, 却又在梦里见到了你……””

  • 6 Nocturnes -- Giovanni Marradi

    “乔瓦尼 《梦幻夜曲》 你驾着昨夜星辰, 来到我梦中, 那时月华静默, 星光敲响宿命的铃音。 乔瓦尼的钢琴弹奏出乐圣最浪漫的乐章,人称“现代钢琴诗人的”乔瓦尼以轻柔的琴音,撩动现代人的心弦,营造出泛着银晖的浪漫情境。想要不被乔瓦尼的音乐吸引,很难!Giovanni的钢琴音乐 犹如清晨荷花上的露珠,晶莹、透明;有时又象森林深处夜莺的私语,饱含不食人间烟火的凄美。 聆听Giovanni的音乐 你会觉得是在读一首首的抒情诗,有象在欣赏一幅幅的风景画……”

  • 7 忧郁小夜曲 -- 薛伟

    “柴可夫斯基《 忧郁小夜曲》 柴可夫斯基的有一首著名的以“忧郁”命名的小夜曲, Op.26。此曲作于1875年,小提琴独奏,管弦乐伴奏的乐曲(在演奏会上,通常以钢琴伴奏演出),1876年首演于莫斯科。本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是通俗演奏会常选的曲目。一般来说,器乐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轻快的组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这首乐曲里,柴科夫斯基却把它解释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首“给无情人之歌”了。 乐曲为行板,降b小调,后又转为降a小调,3/4拍子。小提琴独奏的主题在G弦上展开,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 乐曲开始,随者长笛、双簧管、大提琴和单簧管演奏引子的牵引下,小提琴在G弦上用降b小调独奏出“形象鲜明的俄罗斯风格”忧郁主题,主题旋律委婉与缠绵,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该主题旋律重复一遍后,进入了一段明亮色彩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明显的对比作用,刚才的忧郁心情一下子变得“晴空万里”。好似在痛苦中暂时找到了一些安慰。可是不久,愁云又笼罩着作者的心房,第二主题转转为b小调重复后进入一段自由带半音变化华彩,高八度带出忧郁主题旋律。 乐曲的中间段落的展开部,先转为降e小调,小提琴在弦乐和管乐的低声附和下奏出了有点激动但略受压抑的旋律,带些舞曲的性质,好象是在思索。但是,痛苦仍然折磨着作者。这时,调性转为F大调,该旋律情绪一路上扬,之后运用的八度双音像是对命运的大声呐喊。他与命运的抗争并没有取得胜利,于是,愁云再次向他袭来。经过一段烦躁不安的音乐过渡,第一段主题再现,接着G弦上的忧郁主题再次出现(再现部),回到第一段落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似乎进入了某种高潮但随之不久就冷却下来。乐曲表达的正是这种感情。 接下去,小提琴用变奏的形式来表现痛苦的挣扎,结果仍然是失望。乐队和独奏小提琴在忧郁的音乐上作了呼应。在管乐低声奏出主题的烘托下,小提琴再次奏出悠扬的华丽旋律,最后,随后乐曲在慢速的弱音下,在压抑、哀愁的气氛中结束。”

  • 8 Nightingale Serenade -- André Rieu

    “安德列里欧《托塞利小夜曲》 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作曲家托塞利《托塞利小夜曲》,也被称为《夜莺小夜曲》,又译为《悲叹》或《悔恨》。托塞利于十七岁时写出了他那首动人心弦的、绝美的小夜曲,堪可与舒伯特的小夜曲媲美。它表达的是凄美的爱情主题,哀婉悲伤,百转千回,感人至深。 此曲是为西尔韦斯特里的一首诗谱写的。旋律缓慢轻柔,流露出深深的哀伤。 诗的大意是: “快乐的幻影像金色的梦, 占据我的心灵, 难忘往日的款款深情。 我依然看见你那迷人的眼睛, 依然听见你那令人忘忧解愁的笑声。 可是一切都已成梦, 我的爱永远不再归来!可知青春年华逝去不复返, 没有你的爱,我怎能延续此生!莫再逗留, 岁月不停, 你好比是我的灵魂, 失去你就是失掉我的心。 啊!你是我的天上明星, 归来吧,照耀我前程。” 乐曲以不正规的三段式写成,首段的音程上下起伏较大,展示失 去的爱情引起了幸福回忆。中段唱出了悲伤的叹息,后段变化再现了首段的乐句,表达了深情的感叹,刻画出过去的爱情已经成为幻影的客观事实。这首《小夜曲》其实是一首失恋的歌曲,但是改编为乐器演奏后却呈现另一种风貌,原来由男高音演唱的悲若激情减弱许多,音乐反而变成一种纤细唯美的情调。 小提琴琴音缓缓响起,小提琴奏出的主旋律如泣如诉,似乎在向人诉说着那段美好的时光,旋律是异常的优美,风格抒情浪漫,小提琴是一种抒情的旋律乐器,具有歌唱性。 这首《托塞利小夜曲》,悲伤的歌词,哀怨的旋律,令人动容.失恋的痛苦只有当事人最深切:蓝天不蓝,阳光不亮,食不甘味,卧不能寐!爱人啊,你可知我心在淌血... 在人间已打动了无数痴情男女的心!并将会永远! 托塞利一生创作了不少轻歌剧、管弦乐曲、室内乐曲和歌曲,但留传下来的作品寥寥可数,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小夜曲》。(六)正是这一曲优美的《小夜曲》,让他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这首动人心弦的《小夜曲》,不仅被广为传唱,而且常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从作品中,人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作曲家那深沉的感情和凄婉的爱意.”””

  • 9 Tchaikovsky: Nocturn... -- Zuill Bailey

    “ 柴可夫斯基《D小调夜曲》-大提琴 《夜曲》赋予大提琴高雅又有歌唱性的旋律,可说是让大提琴唱出最动人的生命之歌””

  • 10 Nocturne from Quarte... -- Joshua Bell

    “鲍罗丁《第2号D大调弦乐四重奏:夜曲》 鲍罗丁是俄罗斯“强力五人集团”成员之一,“强力五人集团”说起来挺有意思,巴拉基列夫是领袖,居伊是乐评,真正有作品的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而这三人风格也不尽然相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有后期浪漫主义的典型特点,穆索尔斯基最强烈地表现了厚重、粗犷的俄罗斯风格,且向遥远的轻巧唯美的法国印象主义招手,而鲍罗丁这个化学家则比较遵循古典主义形式进行创作。 鲍罗丁这首俄罗斯风格的弦乐四重奏共四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D大调;2、谐谑曲,快板,F大调;3、夜曲,行板,A大调;4、终曲,行板—甚快板,D大调。 本曲是最有名的第三乐章夜曲。这首《夜曲》醉人浪漫,有着俄罗斯作曲家谱写浪漫旋律时独有的浓郁风格。曲调柔婉抒情, 朴实亲切。”

  • 11 Antonín Dvo?ák: Sere... -- Festival Strings Lucerne;Achim Fiedler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一乐章,E大调,中板。主要主题带有叙咏的特点,平和而亲切,如同絮絮的情话,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满怀温情和憧憬的基调。这一柔和的主题经过变化重复手法展开后,呈现出明朗的色彩。中间部带有鲜明的双拍子民间舞曲的特点,充满了活泼欢悦的气氛,揭示了作品主旨,有着象征家庭和亲情的振奋情绪。主要主题再现时变得更为丰满,并带有更浓郁的田园风味。最后,乐章以抒情的尾声结束。”

  • 12 Antonín Dvo?ák: Sere... -- Festival Strings Lucerne;Achim Fiedler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二乐章,升c小调,圆舞曲速度。主要主题委婉纯朴,情绪开朗,带有斯拉夫民族音调的特点和浓郁的乡村色彩。中间部由第一小提琴呈示出柔和的中间部主题,这一主题悠扬而宽广,如同荡漾在波浪间的小船,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情绪色彩。主要的圆舞曲主题再现后,乐章在轻快的抒情气氛中结束。”

  • 13 Antonín Dvo?ák: Sere... -- Festival Strings Lucerne;Achim Fiedler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三乐章,F大调,快板,谐谑曲风格。主要主题活泼而跳跃,具有轻快的舞曲特点。这一乐章即兴性比较突出,经过不同性格的主题旋律的发展,使乐曲洋溢着多姿多彩的欢乐气氛。”

  • 14 Antonín Dvo?ák: Sere... -- Festival Strings Lucerne;Achim Fiedler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四乐章,A大调,小广板。徐徐奏出的主要主题幽静而甜美,充满对生活和爱情的憧憬。中间部的气氛转为轻盈活泼,最后回到主要主题的柔美恬静色彩中结束。”

  • 15 Antonín Dvo?ák: Sere... -- Festival Strings Lucerne;Achim Fiedler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五乐章,升f小调和E大调,活泼的快板。贯穿整个乐章的主要主题节奏坚定,曲调欢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使乐曲具有生机勃勃的气势。这一主题经过发展后插入一段具有民间风格的新主题,随后再现第四乐章和第一乐章的主要主题。最后,用本乐章主要主题的素材构成结尾,用急板速度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终曲。”

  • 16 肖邦:夜曲,Op.9,No.1 -- 李云迪

    “肖邦《夜曲-1 降B小调》 OP.9.1 甚慢板 这首夜曲所表达出的意境与之前所有的钢琴作品的意境都不一样,把人带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这是属于肖邦所设想的独特梦境,他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在点缀、描绘一个梦境。 如果你进入了这首乐曲的境界,可能你会感觉自己飘在了一个梦幻世界里,不停的游荡,不停的游荡,而围绕在你身边的,是你从未看见过的景象,也许你看见过,那也只会是在你的梦里。 中段是一种追寻。第19小节从降b小调转到了降D大调再从降D大调游离到D大调,我们一定要注意色彩的变化,这里整个意境的光线在发生变化。转到降D大调时我们感觉得到色彩光线比之前变得稍微明亮,但只能看见微弱的光。逐渐的,渐强和调式游离使光线渐渐明朗,我们也随之飘到了那个地方,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感受到和弹出追寻那束光的感觉。 全曲的最高点是整个意境最明亮点,之后又渐渐地回到了原有的梦境。而在中间,我们是在不断的飘荡在幻境中。 乐曲又会到了先前的意境,但已与先前的不一样了。”

  • 17 Serenade to Spring -- Secret Garden

    ““神秘园《春之小夜曲》 感伤、隽永的旋律、深情的演奏,这一切构筑在一起就是Secret Garden和他们独一无二的音乐。乐曲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些许的忧愁,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像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路边大树的阴影下,静静看路上人来人往,别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看到,因为你害怕,因为你孤独,你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只有这样,受伤的心才能感到一丝安全,这样的孤独一直在诱惑你……””

  • 18 Delius – Hassan (Arr... -- Various Artists

    “弗里德里克"戴留斯(Delius Frederick)《小夜曲 》”

  • 19 Serenade -- Joshua Bell

    “舒伯特的《小夜曲》 歌词(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 穿过暗夜,轻轻地 我的歌声祈求你 林子里静悄悄 爱人,来会我! 月光皎洁 挺拔的树梢簌簌低语 对心怀叵测的偷听者 莫要怕,我的爱 你可听见夜莺的歌唱? 哦,它们在恳求你 用那甜美而伤感的曲调 它们为我而恳求你 它们懂得心的渴望 它们明了爱的痛苦 那银铃般的歌声 感动每一颗深情之心 让它们也打动你 我的爱人,请听我说! 颤抖着,我等你! 来吧,爱人,让我欣喜若狂”   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成。   作为西洋乐曲体裁之一的"小夜曲", 都以爱情为题材,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飘向你……",在钢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响的导引和烘托下,响起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随着感情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便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结束。抒情而安谧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亲爱的请听我诉说,快快投入我的怀抱",情绪比较激动,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来的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 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听到的回响。这里选用的是改编后的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片段1),虽无歌词,但同样能体会到这首小夜曲中表现出的真挚而热烈的感情。””

  • 20 Serenade -- André Rieu

    “海顿《小夜曲》(奥夫斯泰特Roman Hoffstetter改编) 奥夫斯泰特曾经说过:“海顿笔下的一切对我来说, 都是那么的美丽, 久久都刻印在我的脑海中, 以致我不能阻止我自已现在或未来再次以我所能够的去仿制他的一些作品。” 顿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他的一生中写了十二部交响乐。而其中《小夜曲》可谓是世界经典曲目,耳熟能祥。 《海顿小夜曲》系弦乐四重奏曲,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拔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它伴奏的音响效果。 《海顿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轻松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表现了无忧无虑的境界,在展开的旋律进行中,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 。 这就是海顿的风格,倾听他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轻易的感受到热情、典雅,其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如同优美的田园诗一样的自然与深厚醇美的浑融意境。 安德列·里欧将“高雅”和“严肃”的古典音乐融入鲜活的时代气息,使之更加贴近生活和普通大众的欣赏趣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欣赏安德列·里欧演奏的音乐,总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他以轻松活泼的演出形式,让人们不仅轻轻松松地听音乐、也能情不自禁地和他一起参与到音乐中。不论原曲是管弦乐曲、歌剧咏叹调、民谣、还是流行金榜名曲,安德烈.瑞欧总是能以独到的华丽管弦编曲,保留原曲的风味,赋予全新的觉。”

  • 21 肖邦:夜曲,Op.9,No.2 -- 李云迪

    “肖邦第2号夜曲《降E大调夜曲》 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 饱含诗意, 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 作品Op.9的三首夜曲,是肖邦1831年09月到巴黎之前就已创作完成的作品。他在沙龙和朋友聚会时,经常喜欢演奏其中的第二号《降E大调夜曲》,而这首夜曲也成为现今最通俗、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肖邦初到巴黎时,是使用一台伊拉德钢琴(an Erard piano),这种钢琴的键盘较笨重,要弹奏弹性速度的乐曲常无法得心应手,于是肖邦的好友波列意(Camille Pleyel,1788-1855)慷慨解囊,赠送肖邦一台触键灵活的钢琴。这台钢琴伴随肖邦直至1879年辞世。肖邦为了感念他们一家的友谊,将他的第一号《降b小调夜曲》题献给波列意夫人。””

  • 22 Nocturne in e minor -- Chee-Yun

    “菲尔德《夜曲》 菲尔德的夜曲,是一些优雅的抒情小品,内容多情善感,形式简单朴素,曲调优美典雅。好象一首抒情歌曲。全曲只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一个乐段,末尾用一连串“半顿音”的短音符作为补充。“半顿音”是音与音之间似断非断的一种演奏方法。每个音保持一半、休止一半,叫做“顿音”。每个音保持四分之三、休止四分之一,叫做“半顿音”。这个曲子的意境,好象在静静的夜里,独自一人在念一首诗,念完以后感到怡然自得;那一连串“半顿音”的短音符,就表现了这种怡然自得的意态。然后乐曲的主题反复演奏了一遍,反复时旋律装饰得更加华丽,好象是把诗再念一遍,念得更富于抑扬顿挫的变化。”

  • 23 Serenade -- David Garrett

    “大卫·葛瑞特《夜曲》 穿越古典与流行,能将多种音乐元素包括流行、摇滚、节奏、蓝调等风格),融入到古典音乐里融入到古典音乐里,唯有小提琴王子David Garrett 能与之媲美。欣赏David Garrett 的小提琴演奏,令人激情澎湃!David Garrett的小提琴演奏行云流水,流光倾泻,飞扬超脱,浪漫、委婉、激情、唯美……David Garrett 【Serenad】 在大卫·葛瑞特 自己主导的新专辑中,达到了一种美丽又神秘的平衡。他尝试将更多音乐元素,包括流行、摇滚、节奏蓝调等风格,融合进他的古典提琴音乐世界里。”

  • 24 Serenade for Strings... --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Vl...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一乐章 小奏鸣曲式的小品(Pezzo in forma di Sonatina)C大调,6/8拍子。 序奏采用行板,第一主题庄重有力,充满内在活力。该主题不断重复,流畅而委婉,旋律起伏较大,色彩沉郁而略含哀怨。为了划分前后两个段落,作曲家特别作了一个停顿(01:50)后,转入活泼的第二主题(中庸的快板)。在这里,小提琴与大提琴“一唱一合”,欢快的跳跃,与第一主题沉闷气氛形成强烈对比。最后的尾声与序奏主题一样(08:29),回到行板结构。”

  • 25 Serenade for Strings... --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Vl...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二乐章 圆舞曲(Walzer),G大调,中速3/4拍子。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经典圆舞曲。主题旋律轻盈舒展,典雅柔美,充满青春的活力。 你会不禁联想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中圆舞曲场面。该乐章用复三段式写成。第一大段的音乐以抒情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一种真挚亲切的感情。波状起伏的旋律线和。 旋转舞的律动,对于圆舞曲是有典型意义的。第一大段分三个小段落,开始部分直入主题,热情奔放;第二小段(00:36),抒情流畅;第三小段(00:57)是第一小段的反复,但增加了新的流动声部,其中包含着一个跳荡的节奏型。以这个节奏型为基础,第二大段(01:58)的音乐重复第一大段主题旋律加以变化。 第三大段(02:50)是仍然是重复第一大段主题的变化反复,最后加上一个尾声,音乐由强而弱,渐渐消失。”

  • 26 Peter Ilyich Tchaiko...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三乐章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和著名的弦乐六重奏“佛罗伦萨的回忆”》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和著名的弦乐六重奏“佛罗伦萨的回忆”》这两首是柴科夫斯基室内乐作品中最受推崇的两部经典之作,几乎所有知名的室内乐团都演奏过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也有一定的民族乐派特征。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 27 Serenade for Strings... --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Vl...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四乐章 终曲,俄罗斯主题(Finale- Tema Russo)。序奏采用行板,后转为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行板,也就是步行的速度。序奏承接了第三乐章(悲歌)的调性和气氛演绎一个俄罗斯民歌《在牧场上》的旋律, 由小提琴加上弱音器来表现这个抒情而略带忧伤的曲调。 从主部开始(01:47),变成了快板。第一主题采用一首俄罗斯民歌《在绿色的苹果树下》。 (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连续变奏了三次。(变奏就是变化反复)每次变奏的时候,刚才的旋律移到不同的音区和不同的乐器上演奏。)第二主题(02:20)不是真正的民歌,但也具有一些民歌的风格。第二主题的结构是三段式,第二主题旋律在三个阶段中变化反复发展,充满极为细腻流畅舒展的诗意。接着是奏鸣曲式的展开部(03:03)。在展开部中,先发展第一主题,再把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结合起来发展(03:29开始),然后再用模仿复调的手法发展第一主题。所谓模仿复调,就是一个旋律先由一件乐器演奏 出来,然后隔开一定的距离,先后由第二件乐器和第三件乐器 依次模仿这个旋律。(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在C大调上,第二主题在降E大调上)。到了再现部(04:55),两个主题都在C大调上出现,并且增加了一个结束部,也就是补充第二主题的部分。最后是尾声,雄健有力的尾声,以强烈的音响先后变化(06:33)再现了引子(第一乐章)的主题和第一主题,也就是两个民歌主题,全曲在节日欢 庆一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 28 Drigo: Serenade -- Boston Pops Orchestra

    “里卡德.德里戈(Riccardo Drigo)《小夜曲》”

  • 29 Chopin: Les Sylphide... -- Herbert von Karajan

    “肖邦《仙女》(道格拉斯改编):夜曲(Nocturne in A flat, Op.32, No.2 ) 其實蕭邦並沒有寫過芭蕾舞劇、甚至他連一首管弦樂曲也沒有編寫過,他主要的創作都是鋼琴獨奏曲,不過,因為他的音樂實在非常優美,所以讓編舞家在尋找靈感時,第一個都會考慮他的作品。 性格柔弱的肖邦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美的最细腻的意境,而根据他的钢琴曲改编的管弦乐组曲《仙女们》,更是将这种意境的美达到了极臻,也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最早欣赏到《仙女们》时,我还只有12岁,那时对音乐已经如痴如醉,偶尔看到了一部六十年代的纪录片《苏联芭蕾舞艺术》,最后的剧目就是《仙女们》,由乌兰诺娃主演. 当序曲的音乐响起,林中的仙女们白色的衣裙轻盈妙曼地在银幕上起舞时,那种如诗的美与画般的意境,在夜色背景的笼罩下,使我在第一瞬间就进入了一个美得令人心碎的梦幻.惊叹和陶醉已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 对于芭蕾舞艺术,我当时并无欣赏力,只具有视觉的美感,而肖邦的音乐,尤其当它改编成管弦乐时,钢琴所没有和无法体现的魅力,则被最完美地与舞蹈中的意境融合得无从分辨,并赋予本已优美的芭蕾以无可替代的生命,也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受的艺术之美的洗礼. 此后,为了能一再欣赏到它,每天最重要的事便是寻找报缝中的电影预告,无论在什么地方放映,我会不顾一切地想方设法去看,再远的影院也在所不惜,并穷尽一切千方百计地弄到影票的钱,向家里或亲戚编造谎言,卖掉自己喜欢的书刊甚至于毛衣,不计后果地向所有能够借到钱的人借.不分昼夜,哪怕旷课也义无反顾,有时电影结束依依不舍地离去,却将读书的课本都忘了带走,充满了最深的遗憾回到无奈的现实生活中去.疯狂而沉迷,并留下了青少年时代难得的最美好的回忆. 后来一直没法寻到这音乐的录音或磁带以及CD,只是在肖邦作品的海洋里觅到它钢琴演奏的片段.更没再能欣赏到《仙女们》的演出. 去年在德国时.偶然于汉诺威的一家书店里见到了原版的Les SylphidesCD,买下了仅剩的二张,如获至宝地带了回来. 《仙女们》里的芭蕾舞没有故事,没有戏剧情节,这是我特别喜爱它的原因之一.正如音乐需纯一样,舞蹈也要纯才能体现它的魅力.所以我不怎么喜欢华丽且戏剧性很强的芭蕾舞剧,哪怕是葛佩利亚,胡桃夹子或浮士德与堂吉科德… 二十世纪初,当浪漫主义芭蕾趋于僵化的时候,俄国编导佛金等人对芭蕾进行了革新。采用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根据肖邦七首钢琴曲改编的管弦乐组曲《肖邦尼亚那》作为芭蕾音乐,用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取消了一切庸俗的装饰和程式化的舞蹈设计。演员们一律白色轻盈的舞服和音乐的韵律融合得完美无缺。《仙女们》于1909年在巴黎初次演出后时被评为"恢复了浪漫主义的真正精神",至今还是传统芭蕾的保留节目,并非偶然.其中回旋曲式的升c小调圆舞曲, 结尾时辉煌的复三段式的降E大调圆舞曲,简直就是只有仙女才有的意境. 肖邦作品的另一魅力在于他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最细腻的美感,而《仙女们》则将这美感变为永恒的艺术 降E大调圆舞曲又称大圆舞曲,是肖邦的经典之作,辉煌而又细腻,华丽而又柔美,是《仙女们》最完美的尾声,如果是管弦乐演奏,再配上优美的芭蕾仙女的群舞,呵...我想只有看到与听到时才能体会.无以伦比。”

  • 30 Georges Bizet: Noctu... -- Julia Severus

    “乔治·比才《F大调小夜曲》”

  • 31 John Field: Nocturne... -- Benjamin Frith

    “约翰.菲尔德:《F大调 夜曲》 菲尔德对后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夜曲(nocturnes)。虽然夜曲这个名词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菲尔德却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在菲尔德之前,除了练习曲、奏鸣曲、变奏曲、和幻想曲这类正规的音乐形式,钢琴 “小品”这种体裁还不曾真正的存在过。菲尔德创造的这个体裁并不注重任何主题的发展,也不注重结构,甚至也不属于标题音乐,而旨在制造一种氛围或环境,迎合了听者和演奏者之间传递情感的需要。菲尔德的夜曲不管从名称、概念、还是风格都预示了肖邦的到来,并为李斯特和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提供了灵感和参照。它们是最早的“无词歌”,是情感的语言,符合了浪漫主义中“音乐始于语穷词尽之时”的说法。”

  • 32 Frédéric Chopin: Noc... -- Ruggiero Ricci;James Wilhelmsen

    “肖邦《夜曲》No.21 Nocturne No.21 in C-Minor Op.Posth 是蕭邦的全部21首夜曲當中並不廣為人知的一首夜曲. 這隻夜曲是肖邦的遺作,樂譜草稿到1938年才被發現. 作曲年代有不同說法,但一般都認為是1847~48年間蕭邦最晚年病痛中之作. 在這個夜曲中,柔和的旋律似星光灑落,先給予一個小小的前奏。忽而綻放的強音,標志著主題的開始,音樂發展出歌唱風格,唱出了一段憂傷的歌謠。 具有回旋特性的幾個變化,使樂曲在保有夜晚安寧的同時,也陷入無盡的思考””

  • 33 Nocturne (Suite) -- Janinie Jansen

    “阿拉姆·哈恰图良《假面舞会》(Masquerade Suite)》-《小夜曲》 他的这首《假面舞会组曲》是为莱蒙托夫的戏剧《假面舞会》而作,戏剧配乐完成于1939年,1943年编成组曲。人们最熟悉的是第一首,而最迷人的是第二首《夜曲》,小提琴与单簧管那种缠绵的柔情如水,饱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 哈恰图良最敏感于舞曲节奏,于是舞曲旋律总成为他结构的基础。在他的乐曲中你能明显感觉一个他钟情的旋律出现前的焦躁,这种焦躁总依靠狂放的节奏去冲破,于是,暴烈的节奏与作为这暴烈之后休憩的抒情,总成为对比强烈的两极。”

  • 34 Charles-Fran?ois Gou... -- Janet Baker;Raymond Leppard;Joy Hall

    “查理斯.古诺《小夜曲(Sérénade 法)》 《小夜曲》, 法国作曲家古诺作于1855年。原为独唱曲,根据法国文学家雨果的诗谱成。后被改编为小提琴、单簧管、小号等乐器的独奏曲或合奏曲。  《歌词》 在那迷人的晚上, 你依偎在我胸前歌唱。 你亲切的歌声使我想起欢乐的时光, 我的心禁不住轻轻跳荡。 啊,爱人啊!唱吧,永远歌唱。   当你的嘴唇露出微笑, 爱情的花朵正在开放。 你因幸福而面露羞容, 更使人发出海誓山盟。 啊,爱人啊!笑吧,尽情欢笑。 当你在树荫下安然入睡, 你轻轻的呼吸犹如甜言蜜语。 你那洁白娇嫩的皮肤是如此美丽。 啊, 爱人啊!睡吧,静静安睡。     乐曲采用小快板,6/8拍。先由伴奏奏出模仿曼陀林声响的引子。接着,在轻舟荡漾般的六拍子节奏伴奏下,婉转恬美的主题旋律,犹如黄昏时分掠过湖面的阵阵微风,温和柔顺,充满了纯真的情感。乐曲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一纯洁而崇高的感情,最后在憧憬和希望中结束。”

  • 35 John Field: Nocturne... -- Benjamin Frith

    “约翰·菲尔德《降B大调第五夜曲》 降B大调第五夜曲,曲调优美典雅。好象一首抒情歌曲。全曲只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一个乐段,末尾用一连串“半顿音”的短音符作为补充。“半顿音”是音与音之间似断非断的一种演奏方法。每个音保持一半、休止一半,叫做“顿音”。每个音保持四分之三、休止四分之一,叫做“半顿音”。这个曲子的意境,好象在静静的夜里,独自一人在念一首诗,念完以后感到怡然自得;那一连串“半顿音”的短音符,就表现了这种怡然自得的意态。然后乐曲的主题反复演奏了一遍,反复时旋律装饰得更加华丽,好象是把诗再念一遍,念得更富于抑扬顿挫的变化。”

  • 36 Notturno -- Chee-Yun

    “路易吉·登扎《小夜曲》 路易吉·登扎(Luigi Denza)1846年生于那不勒斯的卡斯特拉马雷迪斯塔比亚;1922年卒于伦敦,意大利作曲家。”

  • 37 Josef Suk: Serenade ... -- Los Angeles Chamber Orchestra;Neville Ma...

    “约瑟夫·苏克 (Josef Suk,)《降E大调弦乐小夜曲》, Op.6 - 3. 慢板 作于1892年,弦乐合奏曲。1894年12月25日在布拉格音乐学院首次演出,是作者苏克的成名之作。   1892年夏季,苏克从布拉格音乐学院毕业后,应邀来到他的老师德沃夏克在布拉格南部乡村维索加的别墅作客。期间,他深深地爱上了德沃夏克的女儿奥茜丽娅(六年以后奥茜丽娅成为苏克的妻子)。离开维索加后,苏克在无限思念和怀恋的心情下,创作了这首寄托了他美好回忆的小夜曲。乐曲柔美而明朗,与他早期情绪低沉、色彩黯淡的作品迥然不同。 第三乐章,G大调,慢板4/4拍,采用夜曲体裁写成。由独奏大提琴呈示出宁静的主题,舒展而柔顺的旋律渗透着怀恋之情。”

  • 38 Jules Massenet: La N...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Richard Bonyng...

    “马斯奈《纳瓦拉姑娘 - 夜曲》”

  • 39 Felix Mendelssohn: A... --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Rafael Frühbe...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Op.61 – 7. 夜曲》”

  • 40 Edvard Grieg: Lyric ...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Stanley Black

    “格里格《抒情组曲, Op.54 - 4. 夜曲》”

  • 41 Mozart: Serenade Nr.... -- Herbert von Karajan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一乐章 快板,G大调,4/4拍,是奏鸣曲的形式,曲风华丽典雅。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 42 Mozart: Serenade Nr.... -- Herbert von Karajan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充满激情与活力,表现了对美好社会、对光明和正义的追求。如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   那愉悦、美妙的旋律,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使人的心情很快溶入其中,从而得到洗涤、净化。这首乐曲篇幅虽然不大,但展现了莫扎特音乐的精华。那铿锵有力、赋有激情跳跃的音符,使人无比激动;那亲切抒情、赋有柔美流畅的曲调,又深深打动了人的心。 那欢快流畅、淳朴优美的风格,如同陈年香醇的酒、浓郁芳香的茶,令人神志清爽、心情愉悦,感受完美。”

  • 43 Mozart: Serenade Nr.... -- Herbert von Karajan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三乐章 小快板,G大调,3/4拍,轻盈的小步舞曲,像情侣沉醉在自然美景中,翩翩起舞的欢乐。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充满激情与活力,表现了对美好社会、对光明和正义的追求。如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   那愉悦、美妙的旋律,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使人的心情很快溶入其中,从而得到洗涤、净化。这首乐曲篇幅虽然不大,但展现了莫扎特音乐的精华。那铿锵有力、赋有激情跳跃的音符,使人无比激动;那亲切抒情、赋有柔美流畅的曲调,又深深打动了人的心。 那欢快流畅、淳朴优美的风格,如同陈年香醇的酒、浓郁芳香的茶,令人神志清爽、心情愉悦,感受完美。”

  • 44 Mozart: Serenade Nr.... -- Herbert von Karajan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四乐章 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曲调轻快,描写幸福的情侣踏上归途,全曲在最愉快的气氛下结束。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 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 45 Notturno In Gondola -- Rondó Veneziano

    “意大利Rondo Veneziano威尼斯韵律乐队《冈朵拉(小船)小夜曲》 威尼斯的贡朵拉(小船)。在威尼斯所有的船中,最可爱的要属贡朵拉了,呵呵,除了价格,一切都可爱。坐贡朵拉游览威尼斯可是昂贵的活动,一次要花掉八十欧元,相当于八百块人民币,如果想再浪漫一下,加上乐师的贡多拉,还要花上更多的银子,呵呵,即使这样,也没有人打退堂鼓。 贡多拉船身纤巧、船底扁平,使它十分适合在狭窄又浅平的水道中穿街入巷,而贡多拉船夫,更是每人一身过硬的本领,即使在大海里乘风破浪,也挥洒自如。 每当夕阳斜下,夏季的威尼斯便迎来了一天里最好的时光。金色漫长的黄昏一直会持续到十点。 手风琴起,伴着船夫划水的橹声 ,我们穿行在纵横交错的水道里。两边建筑触手可及,细细弯弯的水道,有的仅能并行两只小船,但就是它们,丝丝缕缕,把整个城市沟络在一起。”

  • 46 'Haffner' Serenade K...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莫扎特:《第七号小夜曲(哈夫纳)》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G小调,三段体。这首小步舞曲与交响曲K550相似,中段转为G大调,不用弦乐,由管乐与主奏小提琴应和。 莫扎特的这部作品还被后人称为“优雅风格时期的巅峰之作,”其中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气氛将打动您的心。”

  • 47 Elizabethan Serenade -- André Rieu

    “安德列里欧《伊丽莎白小夜曲 》”

  • 48 Frédéric Chopin: Noc... -- James Wilhelmsen;Ruggiero Ricci

    “肖邦《f小调夜曲OP.55NO.1》 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瞑想、缱绻气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得不同。”

  • 49 Dmitri Shostakovich:... --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Ukraine;T...

    “肖斯塔科维奇《牛虻组曲--夜曲》”

更多好音乐尽在虾米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