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6)统计表格判读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C.②④ 2.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所以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总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费的比重降低比天然气小,石油消耗的总量大于天然气,所以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根据图表内容显示,该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过80%,而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多,说明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变化,反而增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第2题,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增大,主要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013·
A.先增后减 C.不断增加 答案 C 解析 据表可知,我国1985~2011年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所以,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不断增加。 4.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D 解析 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所以商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高考地理押题精粹【课标版】(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下表为“2004~2008年东北地区及全国平均抚养比(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A.总抚养比小于少年儿童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抚养比之和 B.0~14岁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C.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低于全国水平 D.从2004年三省均未进入老龄化社会 6. 东北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 ) ①教育资源稀缺 ②劳动力就业困难 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④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A.①② C.①④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省的总抚养比均低于全国水平,可说明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低于全国水平。第6题,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省老年人口的比重在不断升高,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可能引发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经济缺乏活力等问题。 下面为“2011年我国东部某市农产品产值构成表”。据此回答7~8题。
A.地形和气候 C.政策和劳动力 8. 该市在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的战略,与此战略最不相适应的农业类型是 ( ) A.园艺业 C.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由该市农产品产值构成表可知,其农产品主要是蔬菜和花卉,影响这两种农业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第8题,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从事粮食生产,显然不符合“城郊农业”的战略要求。 【天津市第47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我国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他们获得的两组气象资料,据此回答9~10题。 第一组资料:某月4~7日气象资料
A.冷锋 C.气旋 答案 A 解析 某月4~7日气温逐渐降低,所以此天气系统为冷锋。 10.据第二组资料分析,该地冬季海陆风天数最少,其原因主要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C.地形阻挡 答案 D 解析 海陆风主要是由于白天与晚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而冬季冬季风势力强劲,掩盖了海陆风,所以冬季海陆风天数最少。 【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摸底考试地理。】读世界某地气候资料表,回答11~12题。
A.36°S的大陆西岸 C.45°S的大陆西岸 12.该地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 C.棉花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由表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且7月较冷,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其大致分布在30°S~40°S的大陆西岸。第12题,结合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即可判断油橄榄为该地的主要农作物。 农户消费空间是乡村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摸清农户的消费空间结构意愿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镇布局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上图是“我国某区农户消费活动空间结构模式图”,下表为该区农户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消费空间分布。根据图表回答13~14题。
①3 km范围内集中了50%左右的消费活动 ②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③各距离段内骑自行车消费始终大于骑摩托车 ④交通工具机动能力越强,农户消费空间越大 A.①② C.③④ 14.农户消费活动空间呈圈层分布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强消费活动带的空间范围可能为0~3 km,是农户消费活动的主要空间带 ②强消费活动带内以农用车为交通工具的消费活动最集中 ③弱消费活动带的空间范围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比率不断下降 ④弱消费活动带内交通工具对农户的消费空间影响不大 A.①② C.②④ 答案 13.D 14.B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由表可知,交通工具机动能力越强,农户消费空间越大,故②④正确。3 km范围内集中了80%以上的消费活动;在3~5 km处,骑自行车消费小于骑摩托车。第14题,由图可知,在0~3 km范围内,集中了绝大部分农户消费活动,而成为农户强消费活动带;由图表可知,在3~6 km弱消费活动带的空间范围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比率不断下降,故①③正确。强消费活动带内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消费活动最集中;随着距离增大,弱消费活动带内交通工具对农户的消费空间影响越大。 【湖南衡阳市八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下表示意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完成15~16题。
A.8:00、17:00 C.8:20、17:00 16.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 A.(50°N,100°E) C.(40°N,125°E) 答案 15.B 16.B 解析 第15题,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为昼长,24小时减昼长等于夜长。冬至日的昼长等于夏至日的夜长,本题中冬至日昼长为9小时,因此,该地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7:30;又因为二分日时,各地地方时6时日出,而此时北京时间为6:40,则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0°E,因此冬至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8:1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7:10。第16题,根据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计算出该地纬度为40°N;由上一题可知,该地经度为110°E。 【河北省邯郸市2013届四校联考高三地理。】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天气变化,测得当地2012年11月3日~6日同一时刻气温垂直分布数据(单位:℃),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17~18题。
A.11月3日,天气晴暖,气压较高 B.11月4日,气温高,气流上升,一定为阴雨天气 C.11月5日,该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D.11月6日,天气晴暖,空气湿润 18.最不利于晨练的是 ( ) A.11月3日 C.11月5日 答案 17.C 18.D 解析 第17题,11月3日,天气晴暖,气压较低;11月4日,气温高,气压低,可能出现阴雨天气;11月5日,气温大幅度下降,说明有冷空气过境;11月6日,逆温现象明显,空气晴冷。第18题,11月6日有明显的逆温现象,风力较小,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晨练。 【山东省枣庄市2013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表”。读表完成19~20题。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C.②③ 20.两省城市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滞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答案 19.D 20.D 解析 第19题,辽宁省属于老工业区,其城市化起步早及后来发展缓慢都与国家政策有关;广东省的城市化得益于工业化和国家政策的推动。第20题,以辽宁省为代表的老工业区,产业需要转型和更新,以广东省为代表的新工业区,则需要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 [解题技巧] 统计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解答统计表格型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表名及不同表格项目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 (2)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题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是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因素。 (3)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作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和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再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作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解读表格题,是作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作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4)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和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