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良心负起的道德责任

 抱朴守拙169 2014-05-24

用良心负起的道德责任

——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杨德科  

   [摘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标志是师德修养高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就意味着自己选择了一份道德责任。在道德责任的驱使下,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在自己的执教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师道德品质。

    关键词:教师、职业修养、道德责任

    教师的职业修养是道德修养中的一种,它是为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由此形成的教育能力和职业水平。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既是一种一种锻炼,更是一种责任,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为之坚持奋斗。

    一、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所要教育的广大学生可塑性很强,教师的世界观、道德品质都会给学生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标志是师德修养高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老师不但可以把知识顺利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些年来,我们的教师队伍都在逐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提高各自的个人作风。可以说当前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政治可靠、思想先进、业务过硬的好队伍。但受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一些负面效应波及到校园,师德建设受到冲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重教书轻育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关心,易导致学生人格方面出现问题,发生心灵扭曲的现象。有的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抱着上一天班领一天工资的态度,推一天算一天,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工作责任心不强,损害了教师的道德和人格。还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师表形象,行为不自尊,言语不检点,仪表不整洁,缺乏进取和奉献精神,不钻研业务,对学校安排的工作随便应付,直接影响了自己所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育人效果,影响了学生心目中教师应有的良好形象。

    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为自己选择了一份道德责任

    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当我们走出学校的大门,再一次的踏进学校的门槛,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就意味着自己选择了一份道德责任。在道德责任的驱使下,我们要在以后的教育学习和教学实践中认识和了解教师这一职业,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在自己的执教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师道德品质。由于社会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师道德人格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行为,逐步培养自己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自主地将道德义务转化为道德信念,严格地用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约束,自愿地不断内化、丰富自己。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道德责任,也是我们要为学生的发展担负起的道德责任。这份责任延续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伴随我们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教师职业的道德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鲜明的职业特征。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选择了教师职业的道德特性,就要学习和掌握教师道德的基本特征与要求,以及其中的修养。这有利于我们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热爱自己的职业,也有利于我们在道德上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符合自己职业身份的要求。

    一要了解自身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影响的深远性。学生在校时,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育往往感受不深,领悟不透。但他们离开学校,踏上社会后,教师的影响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并且扩而大之,绵延不断,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一个对学生高度负责,且有很高威望的教师,或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教诲,引导作用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持久的爱戴和怀念。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很“深远”,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丰富内心世界的形成,并且这种影响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是影响其终身。

    二要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情感世界。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获得教师的爱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要,有了爱心支撑,我们教师面对工作才能自觉去完成。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劳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灵活性,从教师劳动的时空看,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教师可花级小时可花几小时备一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也可以花5分钟,10分钟草率了事。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备课,改作业,进行个别辅导,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也可在上班时间闲聊,自由外出。这就说明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相比具有更强的自觉性。教师在教育中抱怎样的劳动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品行,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感和内心的自我监督,在工作中要时刻自觉的约束和规范自己处处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积极负责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三要认识自身职业在社会要求中的崇高性。因为教师的劳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备受社会众多对象关注的职业。首先,是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期望和要求高,人们认识到教师工作具有特殊的社会作用,是育人的职业,对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将它视为一种崇高而又光辉的职业,在社会中普遍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因为,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导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育人,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在道德修养上不仅体现全民范围的道德要求,还要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真正完成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者、学生优良品质的弘扬者、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者、学生未来道德的启迪者的光辉使命。

    四,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师德修养的特殊要求

    我国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集大成性,是在批判继承中外传统师德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1997年3月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核心的内容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热爱教育,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着追求。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而无私的献身精神。显然,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另外,学而不厌,严谨治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学而不厌,严谨治学的态度,是一种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进取创新的开拓精神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在教学工作中的体现。还要发挥自己的威信在教学中进行的有效教育,这是我们教师发挥教育作用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学问精湛,品行端正,处事公道,人格高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能以无声的号令感染和带动你的学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使学生信服你,产生自愿接受你的教育的积极情感,这是影响教育和教学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

    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爱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师德的核心和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爱学生就要关心尊重学生。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粗暴地对待学生。任何体罚,训斥,辱骂,讽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就是在受到学生不良言行触犯的时候,也要沉着冷静,不冲动,不意气用事,以宽广的胸怀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学生才能自尊,自信,自强不息。自己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同志式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求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老师也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生向上进取就有了无穷的动力,教师的施教效果也会是令人满意的,我们的教育也就迈进了成功的大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是师德修养的具体体现。任何一所学校,必须通过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就能和谐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有效而愉快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与同事搞好团结,一要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树立同行相亲,相助的新风尚。在工作中不贬低其他学科而提高本学科,也不片面地去争地位,争时间。而是在团结中追求共同进步,在互助中完成各自承担的育人任务。学校领导应当尊重,信任,关心教师,公正,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劳动,要严以律己,勤恳坦诚,做教师的表率,深入教育实际,提高管理水平。教师则应服从,接受,支持领导的工作,并理解体谅领导的难处,共同分忧解难,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学校的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学校兴旺发达。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传统内涵。要求教师在各方面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以身垂范,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亲身参与;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要首先掌握;要学生守的守则教师要身先履行。这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养,治学精神等等,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既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还要注重自身师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让自身的人格影响在为人师表中放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陈爱苾主编.师德与教师职业生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