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评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短文写作

 许愿真 2014-05-24

简评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短文写作

 

 

邓北平

 

 

 

   自分省命题以来,各地高考英语卷命题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这个是从横向的角度说的。实际上,从纵向的角度看,一个地方卷在连续的几年(如今很多省份已经都有了七年的命题历史了,也该是到了七年之痒的时候了)里往往试题的质量也很难说稳定。再细化一点地说,就一份试卷而言,有些题型命制得尚可,而有些则命制得平平,有些甚至可以用弱智或幼稚可笑来形容了。

   近些日子笔者刚好在湖南、湖北一带行走,而且高考期间正在武汉,所以按“就近原则”,自然而然地首先关注了一下今年的湖北高考英语试题。还是老习惯,笔者先浏览了一下短文写作题。初入眼帘,乍看起来还有些新意,命题思路起码是在往上海方向靠(导引型写作)。但仔细深究,却问题多多,不忍追问,尤其是参看了所给范文之后,觉得问题就更大了。这个容后再表,先回顾一下湖北卷历年来短文写作题的基本情况。请参看下表。

 

   简评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短文写作

 

历史地看,湖北卷的短文写作一直是在蹒跚地进步之中:话题选择比较多样(尤其是2009年的话题,是关于母语文化的推介,请参见笔者相关文章);体裁由议论性质逐渐稳定在陈说性质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卷在2009年将书面表达正式地且自觉地改为短文写作,这一点,至少在理论定位上是需要些勇气的,而且,其实践的指导意义也颇值得称道。

先看看湖北卷2010年短文写作真题:

 

简评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短文写作

 

大家知道,就短文写作题命制的控制程度而言,我国目前高考英语全国卷地方卷短文写作题基本上有三种形制:一是半控制型作文(semi-controlled writing,侧重控制性特征。全国卷I首开先河,后各地争相仿效),二是半开放型作文(semi-opened writing,侧重开放性特征。北京卷为首创。不过,北京卷虽然名之曰“开放作文”,细究命题特征,实际上并非完全的开放,只能算是半开放),三是导引型作文(guided writing, 侧重导引性特征。上海卷用力最早且最为讲究)。湖北卷今年此题大概可以算是导引型作文,和以前命题的控制性程度相比,本题留给考生表达的自由度较高,而且是在导引下的自由度。上海04050708等卷的短文写作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导引,即提示少、几乎没有材料提供,考生思维空间大,发挥区间大。湖北卷今年的走势很明显是走的上海模式。请参看下表。

  问题是上海多年来从不给参考答案(one possible version),可能考虑到答案的可能样态千姿百态,无法给出。研究者自然就无从全面考察上海卷该题的命制技术细节问题。江西卷近年也不给参考范文,也可能是出于这种考虑。由于湖北历来有给出参考范文的好传统,这次虽然改了命题路数,也依然“好心”地给出了参考范文。不过,这次“好心”可能也是一次“不小心”吧,怎么看都是一次“漏底”。读者诸君请仔细参看原题的答题指导语:

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事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谈谈微笑的作用。

我深信受过严格训练且身经百战的湖北考生,他们的审题的过程一定是严谨的、推理的过程亦必是严密的,一定是像揣摩汉语作文题那样地小心翼翼:

以下提示”只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个事例”需要“结合”一下,但核心是“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谈谈微笑的作用。”

从审题的结果来看,这应该是一篇混合性质的文章写作,即叙述一个事例,然后说明一下微笑的作用或对微笑的作用发表一下议论。

可是当你看到湖北卷所给的参考范文时,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原来命题者编造的范文一点都没有想让你“谈谈微笑的作用”的意思,而只是虚拟了一个故事,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特色的矫情叙事。这个虚假的记叙文中居然具备了叙事的一切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场景、事件。注意!这完全不是什么混合性质的文章写作,而只是是单纯的记叙文写作。请参看“范文”。


简评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短文写作 

 

细读这篇三段体的“范文”,显然出自“专家”之手。第一段讲述三年前的第一堂英语课(按理是高一的时候),由于老师上课全部用英语,而“I”从未有过这种经历,自然是听不懂或不大懂。我们知道,用英语授课是基本要求,这个并不神奇,神奇的是这位“心有灵犀”的老师居然第二天就直接走到了“I”的身旁(这个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还在大声读书,但老师只走到了“I”的身边),并且还神奇地听了一会。更为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位“she”老师不仅给了“I”一个big smile,而且她还说she liked my voice very much!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就很“自然”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这是由于这个big smile 的力量还是那句赞美之词的激励,总之,“I”居然还敢毛遂自荐去take charge of English study in my class了。第三段的功能大概是呼应了一下前文,表示由于那个“安慰性的微笑”使得“I”开始自信了。

读罢范文,直欲喷饭!命题者所给的范文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斧凿之迹直奔脑海,让人难受!我们很难猜想湖北考生的作文是否也这般神奇?我们只能默默祝福湖北考生上天保佑了!

另外,本“范文”的汉语思维与汉译性表达可谓“跃”然纸上,随处可见。一言以蔽之,非常汉语!如果这个范文出自考生之手,我们会觉得这篇文章自有其可取之处。但若作为指导全省高考阅卷的重要蓝本,并可能作为范文来指导下一个学年度的高考短文写作备考的话,我猜想那会不会是一场病毒的爆发呢?!我一直在想着Chinglish在五十年之后会风靡全球的,没想到在湖北这种中式英语运动也太过迅猛了!

兹略举数例,以飨读者。

1. in the morning class

依据所给范文的场景表述,我估计是指的“朝读”或“早读”或“晨读”之类。但是,英美人士没有中国人这样勤奋好学,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早读”之类的表达,因此,morning class 一定会被老外们“误读”成“上午的课”呢!当然,也有可能误会成其他的更为神奇的东西,反正不会是“早读”!

2she liked my voice very much

   我们做老师很多年,还真没有听说过第一次见面的老师在称赞学生的声音时会使用这样近乎“逗你玩”般的句子。如果将这个间接引语转换成直接引语,应该是:I like your voice very much.呵呵,还very much!我不好意思说这样的表达不真实、不现实、不靠谱,其实我更想说:简直太不靠谱了!老师们大约说得较多的是赞美学生语音语调好,对于声音也可能会说“You have a nice/beautiful voice”之类的。像这样赤裸裸的表达,呵呵,套用小沈阳的话说,“这个真没有”!

   3to take charge of English study in my class

   我很难想象老外能搞明白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幸亏我是中国人,而且还是英语老师,我自然知道这里大概是指的毛遂自荐当英语课代表的意思。注意,课代表这样的产物纯系中国特色。英美国家学校里没有什么课代表之说,当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但一般要有这样的所谓的课代表的话,英美人士大约也只会说assistant to the English teacher,这个English可以换成其他学科。实在很难接受take charge of 某个学科的study,就自以为着是当课代表的了。此语听上去不仅生硬,甚至多少还有些强硬的味道。总之,读来怪不好受的。今夜,我很虔诚地搜索了一下英美主要语料库,不幸没有得到实例支持!

   事不过三,不再举例了。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上海卷的导引型作文所以不给答案就是因为答案的开放性无法给出相对定型的“范文”。这,一方面给答题造成了所谓的自由,一方面也给阅卷带来不可忽视的压力。阅卷误差势必加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仅没有一个相对标准的内容框架(比如广东卷的内容要点清晰化程度非常高,且直接在试题中作为写作要求列出),甚至也无法做出阅卷前range finders供阅卷者参考。由此看来,缺乏上海相关阅卷经验的湖北,堪忧的地方还不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