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沈石蒂(Sanzett),这个曾在街头擦皮鞋的年轻人生意日渐兴隆,一连在上海开设了四家照相馆。成功了的沈石蒂当时有汽车,有专职司机,有自己的厨师,却一直没有自己的住宅,他始终住在酒店里。 沈石蒂乐观、开朗、好奇心很强。他热爱和人打交道,精通俄文、英文和中文。他喜欢音乐,会唱很多英文歌和俄文歌。沈石蒂在上海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就在沈石蒂的生意日渐兴旺时,由于德国排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欧洲辗转到上海的犹太人越来越多。据统计,至1937年夏,定居沪上的犹太人约有1000到1500人,大多是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譬如奥地利医学家韩芬,奥地利心理学家施托福尔,德国作曲家沃尔夫冈·弗兰克尔、俄国钢琴家·H· 马可林斯基和阿达·勃朗斯坦夫人(傅聪的老师)等。 上海沦陷后,日本当局将部分来自德奥等国的犹太人强迫居住在位于提篮桥附近,并将其命名为“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这里后来被称为 “隔都”。 作为早期移民,沈石蒂没有被强迫去“隔都”居住。但沈石蒂在上海的日据时期,他曾被日本人逮捕过。沈石蒂始终没搞清楚被逮捕的原因,因为日本人开始拷问他时,他便开始唱歌。在场的一个日本军官对其余几个日本士兵说:“一个在这时候还能唱歌的人不可能是个罪犯。”于是就把他释放了。 不知有多少照片拍摄于这段艰难的时期。但可以设想,战事不顺,经济萧条,亡国阴影下,瑟瑟寒风中,整理衣装到照相馆去拍一张强作欢颜的相片,寄托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优雅、体面、自尊的上海精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