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养心怡神888 2014-05-24
脾肾双补丸(《中国基本中成药》) 党参 熟地黄 山萸肉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山药 黄芪 甘草 当归 川芎 炒白芍 莲子 牛膝炒白术肉桂 枸杞子 薏苡仁 芡实 麦冬 陈皮 白扁豆 五味子。薯蓣丸(《金匮要略》) 薯蓣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芍药 川芎 地黄 阿胶 麦冬 杏仁 桔梗 豆黄卷 防风 柴胡 桂枝神曲干姜 白敛 大枣。补气运脾汤(《医学统旨》) 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陈皮 砂仁 半夏曲 生姜 大枣。
等下次月经来潮时,服处方1汤药2剂,经净后,服得生丹20丸,每次1丸,每日2次,每次配服栀子清火丸3克,且中午加服逍遥丸9克。服法:先服处方2汤药3剂,后服六味地黄丸40丸,每次1丸,每日2次,每次配服人参归脾丸半丸,中午加服金匮肾气丸1丸;服法:先服处方2之汤药3剂,后服得生丹,每次1丸,每日2次,每次配服六味地黄丸半丸,中午服金匮肾气丸1丸;按上面的次序服完药后,等下次月经来潮时,服处方1之汤药2剂。
处方】附子3分,人参3钱,白术3钱,陈皮1钱,归身5钱,朱砂1钱,铁衣(水飞)1钱,茯神3钱,远志2钱,半夏1钱,薄荷1钱,花粉1钱,胆星1钱,川连2钱。【处方】茯神(去心)3钱,芦荟3钱,琥珀3钱,黄连3钱,赤茯苓3钱,胆星1钱,远志1钱,甘草(汤煮,晒干)1钱,虾蟆(烧灰)1钱,石菖蒲1钱,使君子肉1钱。【处方】人参2钱,茯神2钱,麦门冬2钱,干山药2钱,龙脑2钱,龙齿1钱,朱砂半钱,甘草半钱,寒水石末半钱,金箔2片。
处方】 桔梗2钱,藿香2钱,陈皮2钱,苍术2钱,砂仁2钱,黄芩2钱,益智仁2钱,旧枳壳3钱,厚朴1钱,甘草1钱,苏叶1钱,小茴香(炒)1钱5分。【功能主治】 胎动不安。安胎补火汤【处方】大熟地5钱(净西砂仁末1钱2分同捣烂),北枸杞3钱,菟丝饼2钱,正关鹿膏3钱(牡蛎粉拌炒),破故脂3钱(盐水炒),川续断2钱(酒炒),白归身3钱(酒炒,大便溏者用土炒),正川芎1钱2分,酒杭芍2钱,淮山药4钱,抱茯神3钱,台乌药2钱(后[??
参苓白术散。证属脾虚下痢,处方:党参五钱、白术四钱、陈皮二钱、山药五钱、苡米五钱、莲子肉三钱、木香二钱(后下)、黄连二钱、桔梗二钱、扁豆三钱、砂仁一钱五分(打、后下)鱼腥草五钱、甘草二钱。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白扁豆(姜汁炒)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心)1钱,川芎1钱,当归1钱。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实、砂仁、桔梗、川连、甘草(一方有葛根)。
养阴清肺汤  10-12-18  晴暖暖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基本简介  组成:大生地6克 麦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参5克 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   炒白芍3克。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薄荷宣肺达邪。麦冬养肺阴;处方:大生地八钱,白芍四钱,玄参八钱,浙贝四钱,甘草二钱,麦冬四钱,薄荷一钱,丹皮四钱。
方中部分药物如茯苓、甘草、白术及陈皮主要有抑制作用;【处方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 成】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 000克。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 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脾之药也,然茯苓、山药、薏仁理脾兼能渗湿;作用:以参苓白术散配合枳壳、半夏及麦芽滋阴健脾、和胃止呕消食。
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32首处方中使用了大黄,其中的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等,至今依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着。《伤寒论》承气汤证有"口干燥""口燥咽干",大陷胸汤证有"舌上燥而渴"以及《金匮要略》"舌黄未去者,下之黄自去"的记载,可见张仲景使用大黄的舌象是口燥舌黄。三.常用配伍: 四逆汤是以附子为主的代表方剂,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减低。
附子与半夏配伍应用考证。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明言半夏反乌头,附子又是川乌的附生根,两者同出一物,其所含成分也大致相同,故人们多认为半夏亦反附子。本文就附子配伍半夏的研究情况作一考证。半夏的功效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iamrnata(Thunb)Breit 的块茎。附子反半夏的记载,最早见于清.张璐《张氏医通》,但据谷万里统计,中医古籍中与附子配伍的中药中,半夏位居第17位,达509次之多,甚至可称其为药对。
归脾汤  11-03-25  清源2010
编辑本段备注:  归脾散(《古今医鉴》卷八)、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饮(《痘学真传》卷七)、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卷上)。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