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党的形象“印”在群众心中

 埂溪书楼 2014-05-24

2014-05-24 10:31:09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426 次 | 评论 0 条

把党的形象“印”在群众心中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党委、各单位、各部门除了按要求完成上级的规定动作外,还有不少自选动作,不少创新的工作方法,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更好地落到实处。据茂名日报载,高州市沙田镇六联村党员干部“名片送上门,服务送到家”,“亮出党员身份”的好做法,让群众有困难找党员,这不仅仅是把党员名片“印”在群众心中,而是用实际行动把党的形象“印”在了群众的心中,可赞可学,更应推广。

一张小小的名片何以代表了党的形象?这是因为,该村党员干部此举大得民心,真正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真正让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实惠。就如村民说的,以前要办点事,要多次到村长家里或村委会,现在一个电话打过去,包片的干部就会来到家里帮助解决,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群众身边的每一名党员,都是党的形象的代表,群众看我们的党,是从看我们身边的党员干部的言行、作风来来进行评判的。当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风雪中访问困难群众,面对老大爷的询问,一句“我是你的儿子。”就是与群众心连心的最动人的形象表达,震动着人们的心灵,也让党的形象,永远刻在了群众心中!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六联村党员干部通过印发名片,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样做,就是让群众看到党的“一切为了群众”的好作风回来了,很好地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更难能可贵的是,该村党员干部派发了名片,并不是被动地等群众来电才上门服务,而是主动进村入户,不断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模式。就是针对群众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的工作制度,比如隔天入户制度,比如农民房屋土地纠纷问题的解决方法、农田用水等,做到有章可循,更好地让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这样做,可以避免一阵风,可以通过制度的形式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象六联村党员干部一样,现在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各显神通,都在想方设法把实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都在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俗话说,“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借用这句俗语,现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做到时时、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好做法、好传统。但也许会有群众担心,如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这样的好做法还能够保留吗?要消除群众的疑虑,我们各级党委、各有关部门就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工夫,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与群众心连心,永远都是“进行时”,倘能坚持这样做,就可以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做法,取得的良好成效巩固下来,就可以把党的良好形象永远“印”在群众的心中!

(《茂名日报》2014年5月22日“热评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