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九大”系统之二——消化系统(胃炎)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5-24

人体“九大”系统之二——消化系统(胃炎)

 

【【胃炎概况】】
    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
    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关于急性胃炎】】
一、分类
  急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化学、物理、毒素原因、应激状态)引起的胃粘膜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急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疼痛、恶心、嗳气、呕吐和食欲减退等,致病因素有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或误食不洁食物、受凉、服用药物等。
   1、急性糜烂性胃炎
    **病因:药物(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酒精和急性应激(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严重器官病变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 症状:多为上腹部的隐痛或剧痛,伴恶心等症状。少数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还有呕血(或)柏油样便,出血常为间歇性,部分病人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病情较重,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2、急性化脓性胃炎
      **病原菌:急性化脓性胃炎是严重血源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胃壁全层化脓性病变。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细菌侵入胃壁的途径可由:
     1)因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内异物等,使胃黏膜受损,咽下的致病菌直接经受损黏膜侵犯胃壁。
     2)患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等疾病时,致病菌通过血流进入胃壁。   
     3)在患胆囊炎、腹膜炎时,致病菌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胃壁。饮酒、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低胃酸或无胃酸,常为此病的诱因。

      **症状:急性上腹部疼痛、发冷、发热、腹痛较重,多不放射,坐位时疼痛减轻或缓解,常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常混有坏死的胃粘膜组织、胆汁等,亦可有腹泻及呕血和便血现象。 穿孔时表现为化脓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3、急性腐蚀性胃炎
       ** 病因:由于自服或误服强酸、强碱或其它腐蚀剂,如硝酸、盐酸、硫酸、来苏儿、石碳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引起胃黏膜发生变性、糜烂、溃疡或坏死性病变。
       **  症状:开始时即感口腔、咽喉、胸骨后及上腹部剧烈疼痛、烧灼感,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粘膜充血、水肿及粘液增多。严重者为糜烂、溃疡、坏死、甚至穿孔。
二、病因
    可由化学因素(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及药物)、物理因素(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三、症状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轻重不等,但发病均急骤。轻者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四、饮食
    ①患者在急性期常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因失水较多,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大量液体,可供给鲜果汁,藕粉,米汤,鸡蛋汤等流质食物,并应大量饮水,以缓解脱水并加快毒素的排泄.     

     ②待病情缓解后,可给少渣半流食,逐渐过渡到少渣软饭。饮食需无刺激,少纤维.       

     ③补充适量蛋白质。   
     ④为减轻胃肠负担,应少食多餐,一日进餐5~6次较为适宜。
【【关于慢性胃炎】】
一、分类
  慢性肥厚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诊断
    胃痛,因病变情况各有不同。当胃收缩过于亢进或过多饮食时,上腹部有紧张性或压迫性的疼痛;胃下垂或胃扩张时,可有沉重或膨胀的感觉;慢性胃炎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胀闷或疼痛;溃疡病时,规律性疼痛;溃疡穿孔时,上腹部可突然发生剧烈的刀割样疼痛;胃癌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食欲不振,急慢性胃炎、胃癌晚期病人多伴有食欲不振,溃疡病人若同时有胃窦炎、不完全性幽门梗阻也会食欲不振。
    胃胀,主要原因有胃肠道积气、腹腔积液、腹腔积气。呕血与黑便,溃疡病引起的出血最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也引起呕血,胃癌出血量较少,持续,呕吐物咖啡样。
    嗳气,当胃粘膜发炎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腺分泌大量唾液,由于泡沫状唾液不断被吞入胃内,以及氮气及氧气的吞入、胃内发酵产气等因素,使胃内气体大量积存,结果患者常常嗳出大量气体。有时有“臭蛋”气味,有时有苦味。
    胃酸,是指卉门功能不全、胃功能障碍,逆蠕动导致酸性胃液反流至口咽部,口腔出现酸性物质。
    烧心,典型表现为食管下部——剑突下心窝部,有一种烧灼样感觉,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酸过多的病人,主要由酸性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下段所致。
    恶心呕吐,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幽门梗阻等胃部疾病。幽门梗阻时呕吐发生于食后6-12小时或更久;急慢性胃炎时,恶心呕吐较重,吐后症状缓解;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癌患者呕吐发生于食后不久,呕吐两不多。
三、病因
   1.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这些因素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肿    2.胃粘膜长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粘膜长期处于淤血、缺氧,引起营养

        障碍导致胃炎。   
     3.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4.胃酸缺乏,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5.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6.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不断地被吞入胃内;或胃内缺

        乏胃酸,细菌易在胃内繁殖,长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7.精神因素。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

        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粘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四、症状
  症状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常有上腹不适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症状。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五、饮食
     1、消除诱发因素。如彻底治疗慢性胃炎,避免对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饮食及药物,治疗口腔及咽喉部慢性

        感染等。   
     2、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半流质或少渣饮食。   
     3、少量多餐,忌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   
     4、宜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嫩叶蔬菜。   
     5、凡胃酸过多者,应禁食浓鸡汤等浓缩鲜汤、酸性食品、大量蛋白质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宜进

        食豆奶,菜泥,粥等。

【【关于慢性肥厚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如饭后饱胀,嗳气等。少数可有食欲减退、恶心;
2)胃癌样症状,表现有上腹部无规律性的疼痛,进食后可加重,服用碱性药物并未减轻症状。伴食欲减退,体

    重下降、消瘦、贫血等;
3)类似溃疡症状,上腹部表现有疼痛感,并伴随有反酸、嗳气,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可使疼痛缓解,但服抗溃疡

   病药无效;

【【关于慢性糜烂性胃炎】】   
  1、病因:

     长期服用大量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饮食不注意卫生,病毒和细菌感染,或吃喝一些含有有害物资的食物,会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慢性糜烂性胃炎。
   2、症状:

      糜烂性胃炎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隐痛、食欲减退、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内镜下显示胃粘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胃粘膜有糜烂、充血、水肿等,个别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呕血、黑便,休克等。

【【慢性浅表性胃炎——重点】】
    主要是指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
1、病因:
   1)细菌、病毒及毒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

      变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如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

      慢性浅表性胃炎。
   3)药物(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刺激性食物(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

      糙食物等)、嗜酒、抽烟等,都可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
   4)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
      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均与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关。充血

      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

      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

      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5)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浅表

      性胃炎。
   6)心身因素
    由于心理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

      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亦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

      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2、症状:

   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而隐隐作痛、胀痛或灼痛,可伴嗳气(打嗝后舒服一些)、腹胀、恶心、泛酸,偶有呕吐,便秘或腹泻等,常常因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胃镜检查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黏液性渗出物。
3、治疗:
   1)保护胃黏膜;
   2)减少胃酸分泌;
   3)促进胃肠蠕动:
   4)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
   5)消除相应病因: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

      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有鼻腔和咽部慢性

      感染应予以清除、慢性支气管炎者应避免将痰液咽下;停服某些刺激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阿斯匹林等非

      甾体类消炎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重点】】
    是指胃粘膜除有浅表性胃炎病变外,胃腺体明显减少,脉管间隙扩大,胃粘膜层有全层性细胞浸润,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即胃型上皮变为肠型上皮.这种性质的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肠上皮化生者更是如此.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 烟酒茶的嗜好等都容易损害胃粘膜的屏障机能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

1、病因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换言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

      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说明此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

   4)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其原因可能:一是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

      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

      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
    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也有影响。

   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从而

      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8)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

      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9)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0)诸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粘膜受损,以及

      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

      炎症变化。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 
   萎缩的程度,可分三级:   
      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   
      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切范围较轻度广泛。   
      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

            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
3、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4、治疗方法
  1)祛除病因,首先要彻底治疗急性胃炎,以及口、鼻、咽喉部的慢性感染,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

       炎等,否则细菌或病毒经常被吞人或直接刺激胃,可反复发病。   
    2)饮食得当,暴饮暴食、饮食过冷或过烫,喝咖啡、浓茶以及偏食等,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引发萎缩

       性胃炎。食物不新鲜、质硬、不易消化及不规则进食,都可对胃黏膜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损害。高脂、

       高糖、高盐、高油食物,油炸、腌熏、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均可增加胃的负担。另外,还要少吃碱性强

       的食物,因为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多低下甚至无酸,如长期食用高碱性食品,会使胃酸更缺乏,不

       利于炎症的改善(胃液中含盐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如果平时饮食中适当加些醋,则可刺激胃酸分

       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3)戒酒忌烟, 长期的尼古丁刺激,可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

       浓度越高,损伤越强烈。  

    4)稳定情绪精神,压力重、情绪低落或焦虑、怨恨、紧张、恐惧等情况常可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而

       诱发胃炎或使病情加重。   
    5)合理用药,有些药物对胃黏膜有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和溃疡。如解热镇痛药、抗生

       素、止痛药、抗癌药、激素等。另要合理选择治疗萎缩性胃炎药物,如胃黏膜保护药、助消化药、抗幽

       门螺杆菌药、H2受体拮抗药等。
    6)劳逸结合 患者应注意锻炼身体,提高体质,适应气候冷暖变化,全面调理身体健康。

【【慢性胃炎相关知识】】
1、A、B型萎缩性胃炎各自特点是什么,应如何鉴别?   
     根据萎缩性胃炎发生的部位结合免疫学改变,包括自身免疫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   

    A型萎缩性胃炎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抗体阳性。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发生在壁细胞,故病变以胃体部较重,胃体腺被破坏而萎缩,故胃泌酸功能明显降低或无酸,并因此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最后可发展成胃萎缩。
    B型萎缩性胃炎并非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呈阴性。其发病与十二指肠液返流或其他化学、物理损伤有关,胃窦部粘膜较胃体部粘膜通透性更强。由于胃窦的粘膜屏障作用比其他部位小,加以易受十二指肠液及其内容物返流的影响,故胃窦部最易受累。胃体部病变轻,故胃泌酸功能一般正常。胃窦部病变损害了幽门腺中的G细胞,胃泌素分泌减少,故一般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以B型为主,其癌变过程可长达10多年或更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