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博会在深圳:一座城市的文化野心

 啸海楼 2014-05-24

文博会在深圳:一座城市的文化野心


来源:时代周报

    小翅 制图

5月19日,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幕。十多年前,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举办文博会的设想,经过十年,深圳文博会确立了其“中国文化第一展”的地位,甚至带动深圳从许多人印象中的“文化沙漠”,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意之都”。这个汇聚财富的城市,从未停过在文化上的探索,更有借鉴意义的是,借由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它在文化上的这种探索,转化成了更具生命力和再生性的商业探索,这种深圳模式日渐成熟。

特约记者林杭王其越

5月19日,为期五天的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落幕。本届交易会中,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达到人民币2324.99亿元,延续了以往的巨量成交规模。

与此同时,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特意将开幕时间放在了5月15日,与深圳文博会开幕时间刚好重合。开幕时间上的重合,在过去的那个周末的活动中大量出现。政府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让深圳文博会成为了一个无墙的博览会。54个分会场,散布在深圳各个区域,像是一场文化的盛会。

经第三方核实,第十届深圳文博会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为人民币2324.99亿元,比上届增长近四成;超亿元项目190个,比上届增加28个。共有2263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比上一届增加145个;邀请了17081名海外采购商参会;举办30场“一对一”采购洽谈会。

资源支撑与全国视野

与同期在香港举行的Art Basel HK(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被认为是亚洲头号艺术盛事)相比,深圳文博会拥有更为广泛的资源支撑,这也是深圳文博会的突出特点,贯穿了它的十年。

—2004年11月,首届文博会在深圳举行,初步打造了集文化产品博览、文化产业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伴随着进一步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发展,深圳文博会的影响力与规模逐年扩大。十年文博,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今年的2263家。据统计,一至十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出口交易额累计超过1000亿元。文博会已成为各地展示文化产业、产品的“中国文化第一展”。

从筹备会议的级别可以看出,政府动用了尽可能多的资源给予支持。而今年的文博会的亮点之一,则是全国各省市全部参会,广东省各地市也首次全部参展—各省份展出单元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策划,省际之间的交流和交易也非常活跃,签约金额等经济效益也成为亮点。实现了“两个满堂红”,是文博会最成功的地方之一。领导的视察,也是文博会受到关注的标志性事件,每年都有高层高调到访,已成惯例。

以其他同类展会以艺术机构为单元来展示艺术作品不同,深圳文博会是以省级单位进行展示,体现出文博会的全国视野。深圳文博会给予了各个省份相对平均的展出机会,这与全国书展的展览方式类似,每个省份的出版集团都拥有一个板块来布置他们的展品。这样按省份展出的做法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各个省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有利于促成省际之间的交流和交易。

当然,由于按省份划分展区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和品质的不统一,视觉品质仍有待提升,如果深圳希望打造出一个更为国际化的博览会,应该考虑让博览会更适于国际惯例。

事实上改变正在发生, 比如,今年的文博会采取了国际惯例:分出专业场和公众场,让专业观众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完成交易,而公众也能有机会进入博览会,观看到中国最勃兴的文化产业,这是文博会实现的变革。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文博会进一步拓宽了海外招商渠道,与中美商会、英国商会等16家境外机构达成海外招商代理合作。展会期间,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17696名海外采购商参加文博会,创历届新高。本届文博会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161.38亿元,占总成交额近7%,同比增长逾30%。

深圳文化试验样本

为什么是深圳?各个省份的最新文化产业成果为何会集中在深圳展示和交易?这由深圳特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所决定。深圳文博会也是这一现实的折射。它不仅具有最具活力的交易环境,也是中国最散发光芒的特区,在政治上具有特殊的向心力。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城市,深圳在经济上的成就为人瞩目,但在文化上被认为没有对等的成就,这一度成为经济重镇的“原罪”,但就是这个城,举办了一个具有文化产业风向标的博览会,并且永久定点在深圳举行。

如果说深圳文博会给中国的其他城市什么启示,它以博览会带动城市文创发展的模式,直接让这座过去的“沙漠城市”成为一座具有创新活力的“创意之都”,就非常值得研究。在这一条启示背后,也还隐藏了一条政治逻辑:一座汇聚财富的城市,是否能够通过有形之手的控制力,来催发文化和创意?

在深圳的历史上,它作为实验田的意义一度被提及。如果将深圳文博会作为一个样本,它的十年以及这十年所带来的启示,也就具有更大范围的价值。

与中国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全国书展相比,每届深圳文博会期间,政府还会在全市一些有待被文化激活的区域开设分展场。这些点状的分展场所构成的创意空间,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创意网络。也许一个创意空间很难被一届文博会激活,但每年持续进行的文博会所具有的关注度,以及政府每年在投入上的追加,一步步催生了类似深圳创意园、华侨城创意园、大芬油画村等文创聚落。

文博会本身的内容每年也有创新。

,以游戏、广播、动漫、设计为代表的新业态,已经替代电影等传统业态,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第一军团。

在新业态的展示交易方面,文博会在主展馆与各专业馆中,突出展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的新型业态模式,让传统文化产业与市场接合。据主办方透露,第十届文博会新业态内容参展比例达到70%。其中,文化和科技融合型产业的成交额达1182.88亿元,占总成交额超过五成,同比增长八成多;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产业成交额达230.48亿元,占总成交额约一成,同比增长近七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