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佚事拾零
上世纪30年代诗人刘半农曾言:“做诗,要能把高尚思想以平常人的身份、口吻中表现出来,才显得出真本领。”又说:“诗必多做方精。”自认为三年中的诗作至少有一半要烧去,将来做出了10首也得烧掉9首,足见其创作态度之严肃(据其本人致胡适函)。 刘半农亦喜画。洪丕谟藏有其《紫藤金鱼图》,画金鱼3条,紫藤6串,墨分5色,栩栩如生。有“半农所作”朱印,另有“游于艺”闲章一。 林语堂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写大家族之兴衰沉浮。为去干扰,住乡间小木屋中,发誓不写完不理发。一年后,终于写完最后一句,放下笔来。得知消息来此的家人鼓掌祝贺。翌日,才理了发。 钱君匋喜搜集火柴盒贴,曾受友人赠与的山水、人物、古玩、花鸟等题材之火花,说可用于作画参考。 朱东润90岁时,还与孙子赛跑,自述长寿在于“守时”。传说他遵守时间几近刻板,据说,写《元好问传》时,晚上规定的休息时间一到,只要时针到了指定钟点,必搁笔不拖延,哪怕写到只剩半字也要明日再继续。 金性尧言:郑成功有联“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此联甚获吾心云云。 现代作家巴人爱书如痴。曾作诗:“人生乐事何?惟有买书多。桌上堆已满,架上放不过……转来又转去,总是书之巢,可笑书呆子,到底怎么个!”自嘲爱书、购书、藏书之感受,真切而幽默。 (来源: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