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的弥天大谎

 岱下书斋 2014-05-24

    长平之战是几千年中国古代史上规模首屈一指的战役。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亡过半,即双方死亡百万左右。是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然而《史记》记载的数字自相矛盾,我认为《史记》中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不可信。

 

   《史记》关于长平之战的描述:“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问,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于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其一;长平之战赵军参战军队有45万吗?

 

   《史记》记载“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那么,再加上边疆驻军、都城及各地地方军军队,按此推算,赵国总兵力应在60万至70万之间。赵国拥有不下于60万青壮年男子组成的军队,这个国家总人口得要多少呢?历史学者范文澜先生按照史料记载的军队数量,然后按照当时各国的兵役制度进行推算得出战国人口2000多万。按五人出一兵的比例,赵国至少应有300万人口。自战国中期以后,秦国人口军力及国力都居第一;楚国和齐国第二,赵、魏第三,燕、韩第四。由此可见赵国人口没有300万,即使赵国人口有300万,以当时的农耕条件也养不起60万军队。对于长平之战赵军有45万军队参战不可信。

 

其二:秦军能解决补给吗?

 

   《史记》记载长平之战双方军队达百余万,赵军在本土作战,补给线较短还有可能解决。而秦军在长平有60多万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城咸阳将近千里。2000多年前,60多万的一支秦国军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在冷兵器时代,后勤补给比战斗部队还多,宋朝的《梦溪笔谈》就平均以三民饷一兵,并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总数四十万的军队,战斗部队不过七万人,宋朝尚且如此,往前再推一千二百年以前的战国,运输技术应该更原始,后勤人数应更多。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解放军投入了60万的兵力,这个数量与长平之战中的秦军大致相当。但是,在60万解放军身后,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有整整543万农民。平均9个农民供应一个战士! 2000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万而已,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供应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三:秦国有足够的粮草物资打长平之战吗?

 

   长平之战秦国投入军队60多万,若每个士兵每天吃2斤粮食(打仗可是力气活,2斤可不多),秦军怎么也得有几万匹马吧,每匹吃十几斤粮草,粗略估算一下每天消耗粮草200万斤。秦国青壮年大部分都去打仗了,粮食必然减产,秦国连年征战储存的粮食也不会很多,六国也不会傻到卖给秦国粮食。当秦军包围赵军后,秦王又“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这时秦军不下百万,秦军的补给线上千里,中间的损耗很大。当时运输粮食都是用民夫,民夫也是要吃饭消耗的,所以补给线越长,这种中间消耗就越大。所以有后方储备二十斛米,运送到前线只有一斛的说法。因此孙子才提倡因粮于敌,认为吃敌人一锺米相当于吃自己两锺米。长平之战持续了两年,期间消耗的粮草就是个天文数字,秦国耗得起吗?秦军使用的武器绝大多数都是青铜器,一旦损坏,无法修复。一场战役武器的消耗是巨大的,以当时的锻造水平,秦国需要多少铁匠和矿产才能满足百万大军的消耗呢?

 

 

其四:5000骑能将赵军一分为二吗?

 

   《史记》记载“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5000骑可在赵军之间穿插,还可信。但将赵军一分为二就让人难以置信了,5000骑能顶得住40多万赵军两面夹击吗?

 

其五:25000人能断赵军后路吗?

 

   《史记》记载“秦奇兵二万五于人绝赵军后”,25000秦军能挡得住赵军突围吗?赵军突围“为四队,四五复之”,白天进行车轮战,夜晚进行袭扰战,即使秦军占地利,在如此激烈的阻击战中,秦军又能撑几天呢?

 

其六;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吗?

 

   《史记》记载“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从这两句中我们可知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总共战死5万人。《史记》中又记载“秦虽破长平军,但秦卒伤亡过半,国内空.....”,那么秦军在长平之战中死伤的不下30万人,这30多万人是如何死的呢?在赵括接任统率前,廉颇屡战屡败,最后只能坚守,所以不可能让“秦卒伤亡过半”。那么这战死的30多万秦军应该是赵括当统帅时战死的, “秦军详败而走”诱敌时秦军可能战死数万,那么其余的秦军是如何战死的呢?我认为应该是在赵军突围的时候战死的,赵军突围让秦军死伤过半,而突围又没有成功,那么赵军伤亡应比秦军大,这样算来赵军也不可能有40万人投降。“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从赵括亲自率军突围战死的情节来看,我也不相信赵军此前只阵亡了5万人,而还有40万人活着。从古至今有几个将领在他的部队打光之前,亲自去冲锋。像赵括这样一个四十多万大军的统帅是不可能在还有40万士兵的时候亲自冲锋的,如果他是这样的人,赵军根本就坚持不了46天。即使赵括想亲自冲锋鼓舞士气,他的护卫军也不可能让他战死。赵国军法:主将战死,护卫全部处死。从赵括亲自率军突围战死来看,赵军能战之军已经不多了。从长平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赵军尸骨带有货币和兵器,由此来看赵军投降了也没有缴械。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赵军根本就没有投降,他们和赵括一起战死沙场,长平赵军的尸骨是战死后被秦军掩埋的。秦军“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就是让其散布谣言,秦军坑杀赵军40万,一来给秦国上下一个交代(毕竟“秦卒伤亡过半”);二来威慑六国,长平之战“秦卒伤亡过半”,粮草物资耗尽,无力再战了。赵国45万大军就有水分,从以上二条可以看出赵国不可能有40万军队投降,白起也不可能坑杀40万赵军。

 通过以上六条分析,我认为《史记》记载的长平之战不可信。
说明:本文转自论坛导航 -> 军情观察 -> 军事天地 -> 军事历史 ,自转载以来,有众多馆友转载并发表评论,多有真知灼见,实出本人意料,非常感谢。亦有馆友据此批驳。在此说明,本馆藏之文章,均转自众馆友之收藏及网络文章,绝非本人杜撰,只为欣赏学习,若观点相左,见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