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练太极拳之开合呼吸后

 wan mu chun 2014-05-24

常人呼吸,每分钟约十几次,相当于医家所谓的“一息五、六至”。习练太极拳之开合呼吸后,一般约每分钟七、八次呼吸,大约放慢一倍时间。由平常人的呼吸每分钟十四次降到七次,便是太极功夫呼吸所致,得自于内外合一,得之于自然天成。章乃器的气功呼吸,是单独练习静功而得之,不能以太极拳阴阳虚实之变换相合、相求者也。

 

太极拳呼吸的较高层次与水平,已经不再是每一拳式伸展一吸,每一收缩一呼,亦不可能于每一发力时,呼气或大声呼喊。此时之太极拳习练,外动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内外呼吸则守中抱一,轻呼微吸,以似有似无之呼吸之动,孕含深不可测之内静。此即谓“动中之静”。

 

外呼吸是人(及其它生物)机体与外界空气之气体以及微量的水湿、灰尘、细菌等的交换过程。内呼吸则主要是人体内经络的能量、细胞液、体液以及气体的交换过程,特别是生物电、生物磁、生物微波等的综合流转、交换、代谢、积蓄的过程,是在唯物哲学基础上的西方生理科学所未曾研究过、未曾论述到的生物、生命理论领域中的重要存在,是人体生命能量场的理论与现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中的“内功”、“气化”、“经络”等内容的传承。经络以通达为补益;能量的积蓄与存储,既有非意识控制的自然运作过程,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激活与强化、深化、系统化的主动作用进程,可以大幅度地激发人体中随意机体、半随意机体和不随意机体的能量场之生、化、和、蓄、深、藏、动、发。中国几千年承传至今的意守丹田之腹式呼吸,即是丹田呼吸的准备与基础。丹田呼吸,则是腹式呼吸的优化和深化。

 

内外呼吸合一,互相融合、转化,是人的机体与外界环境最优、最深的关系构成。修练自身的内外呼吸合一的关系构成,人体的肢体、心神,可静、可动,流转自如,天、地、人、内、外、虚、实可以完全合一,是人生的另一层次、另一境界。

 

为人有意求此,则必须以全身内外松柔、呼吸绵长为基础。其人如果长年累月绷紧肌肉,或心情紧张,以物理规律作用,则必然是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能量消耗大于储存,难能持久,而必然需求自然性地加快、加强外呼吸,以增吸氧气来满足能量消耗的需求以及达到人体生命动态能量场交换过程的相对平衡。其内呼吸将相对削弱并受控于外呼吸,甚至于弱化、消退而致常年阻滞、经络堵塞,而损害自身的健康与生命。

 

习太极拳求内外呼吸合一,必须经过学练和积累。儿童时期以后的人,已经不可能再有健康胎儿的纯天然的内呼吸,以及通过内呼吸构建人体的极其复杂的生物系统、感觉系统、信息系统、情感系统、思维系统和能量系统之全过程。但是,得其法,能坚持,却是可以学会内外呼吸均衡合一的。其要点之一是:后天呼吸之习练,由短暂而细长,由外呼吸而内呼吸,由粗略而柔润,由鼻口呼吸为主而以丹田呼吸为主,而达内外合一。

 

腹式呼吸,是内外呼吸之过渡、联结、合一的阶段。没有长期的、自然的腹式呼吸练习和习惯,任何人都是学不会丹田呼吸的。

 

习练太极拳初始,大抵以虚实动作配合呼吸;但时日既久,肢体动作、招式拳架,则须逐步与内外呼吸有所分离。拳式快速、变速,加速时,呼吸仍须调匀;加速、发力时,当然仍可呼气、出声,但在快速盘架子的全过程中,练拳者则须调匀呼吸,丹田始终存意,在以意领气、发力时,尤宜注意留一、二分心意在丹田。

 

调匀呼吸除维持内外呼吸合一之外,须求呼吸的时间相同。一般情况下,青少年的外呼吸为吸多呼少,老年人则吸少呼多。调匀呼吸,老少即可除此习。

 

丹田呼吸或其极致“胎息”,是中国功夫习练过程中的最高呼吸境界。得丹田呼吸功效时,人的外呼吸就似有似无、细柔绵长,一呼一吸,通达内外经络、头顶足尖,在静坐或站桩过程中,经常发生自身肢体的非意识的动作,而且大都会左右相同,即左右经络同等、同变通畅之外在表现。一段时间以后,如以意略加引导,这类无意识、无主动性的外形体动作,就可以形成不同拳式,就可以有不同联结,更有不同速度。到这个阶段以意动而出的拳式,已非太极拳架子的一百多式或八十多式或三、四十式所能限,有时发出其它拳种的拳式亦有可能。这可能是内家功夫的另一种层次。

 

穴位呼吸者,人可以借身体表面的穴位群,从大气、日月、天地、山水、林木等吸收能量之谓也。区区在下有这样一个见解:人的穴位,是能量转换接发网点。其最者,在上为百会,在中为丹田,在下为涌泉;习练静功者,可三取;习练太极拳或其它内家功夫,则只取丹田足矣。

 

人体的生物能量,包括生物电、生物磁、生物微波等,一般都是相当微弱的,但其存在、运动却无疑义。现代医学仪器能够测出心电图、脑电图,即是实例。任何人通过长期的、持续的呼吸、功夫的修练,一日如能有五、六小时从容为之,其生物能量当可大幅提升。在质、量、动、静等各方面,都能深化、增加。太极拳十三势的最后一势,名之为“定”。其主要内容,即在以其呼吸为导引的自身的内外合一,以内为主;动静合一,以静为主。此时之动,就能达到“静中之动为真动”的高境界。

 

练习太极拳,置呼吸而不顾、不用、不练、大抵只能得其形体架子的动作;只以缓慢的太极拳招式之虚实吞吐,配合肺部的一呼一吸,恐未能尽得太极功夫之真也。

 

学海无涯,事在人为耳。

 

注:已发表于《武林》杂志

 

大凡习武之人,必懂呼吸,古称吐纳,太极拳也不例外。呼吸之法,各派不同,太极拳初步呼吸,尚鼻不尚口,与平常鼻吸口呼不同。至艺高时,胸腹之中气,可分上下两层,俗称先天气和后天气,吸气时由鼻而入,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逼上,此境界曰气通。凡习练太极拳至相当程度者,均能达之。

观有练习太极拳者,也有些许时日,却无有气感,原因与呼吸有相当关系。十三势行功心解日‘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意思即;呼吸与动作当求其互相配合,应吸则吸,应呼则呼。吸则为虚,呼则为实,否则虚实不分,如何灵活?此乃太极拳真谛!不可不知。

太极拳既讲虚实,必讲呼吸,大抵在盘架子时,呼吸方法如下;收手为吸,出手为呼;升为吸,降为呼;提为吸,沉为呼;开为吸,合为呼;动步转身及各式过渡动作为小呼吸。在推手时;棚------为吸,按------为呼,被掳为自然小呼吸。如推手时出现吸之不能再吸,呼之不能再呼时,当可循环变更,即吸之不能再吸改为呼,呼之不能再呼,改为吸。练习者可慢慢悟解体会。

太极拳属内家拳法,讲究丹田内气的运转,陈式太极拳以螺旋缠绕,胸腰折叠运行内部之气,它需要通过一个训练的过程。至于内部气的运行方式,分为两种。1先天往后天;即丹田气往下达于会阴,由命门沿脊背上行,经玉枕,天庭,祖窍,人中,喉结,檀中,脐轮入丹田。2后天往先天,即丹田由脐轮,檀中,喉结,人中,祖窍,经天庭,玉枕,沿脊背而下,过命门,会阴,回归丹田。以上运气,初练时非常渺茫,日久必有感觉。习者不可不知。太极拳经歌日‘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惯通’。注;内气的养与练是有区别的,练习着务要区分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