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底价拍卖:捡漏时机还是陷阱

 Jennyluo777 2014-05-24
杨千的《水珠女人之四》曾在2008年春拍中拍得42.56万元,而此次无底价拍卖仅拍得7万元。 杨千的《水珠女人之四》曾在2008年春拍中拍得42.56万元,而此次无底价拍卖仅拍得7万元。

  编者按:“保真”风潮之后,近期多个艺术品拍卖会又兴起了无底价拍卖的热潮。近日,在北京保利举行的某场无底价拍卖会上,众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十分实惠,诸多作品在1000元至5000元区间被买家竞得,就连张晓刚[微博]、姜国芳等人的一些代表作品也都以较低价格成交。由此看来,无底价拍卖是个捡漏的大好时机。可有人说了,无底价拍卖早已有之,只是因为保利等“龙头”的加入才引起重视,其实更多的是档次不高,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拍品,那么,无底价拍卖究竟是捡漏的好时机还是拍卖行只为吸引买家的陷阱呢?

  无底价拍卖屡屡拍出白菜价

  在某拍卖公司近日的“小拍”上,无底价的拍品既有拍出500元“白菜价”的,也有拍出几万元的。如一组清珐华彩文房、一个民国矾红开光八仙净水器,都以500元成交。而一套19世纪仿绿鲨鱼皮杯碟以2万元成交,一个青花莲塘纹将军罐也拍出了1.8万元。

  无底价拍卖是相对有底价拍卖而言的,一般拍卖会上的拍品都会有一个底价,它是由出卖人和拍卖行共同商定的最低出卖价格,通常情况下,底价是保密的。如果场上所出价格低于底价,拍品就宣布流拍。而无底价拍卖是无估价拍卖,拍卖公司对拍卖品并不提前设定底价,由竞买人自己竞相报价,最后由报价最高者购得。

  以某拍卖公司为例,竞买者只要交纳5万元的保证金就可以领到一个号牌。到无底价的拍品上拍时,拍卖师不会像往常一样报出一个起拍价,而是由场下竞买者自由报价,若无人竞价,就以第一口价落槌。如果有人竞价,则第一口价叫出来后,就按照往常的竞价阶梯加价,1万元以内的,每次加价1000元;超过1万元的,则第二口价1.5万元、第三口价1.8万元,以此类推。

  北京保利推出的第19期精品拍卖会,有很多名家的代表作也加入了无底价拍卖的行列,让买家兴奋不已。其中张晓刚的早期作品《女人体》,曾于北京保利2008春季拍卖会现当代中国艺术日场中以16.8万元的拍价成交,而此次无底价拍卖,以10万元的落槌价易主。杨千的《水珠女人之四》也曾在中国嘉德[微博]2008春拍中拍得42.56万元,而这次仅拍得7万元,前后差价几十万元,让界内人士惊呼“捡大漏”。此外,参与无底价拍卖的姜国芳、宋永平、陈文波、沈晓彤等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均在低于市场价许多的情况下被买家竞走,以至于北京保利的无底价现场被戏称为“回馈新老客户”。 【详细】

  为什么突然之间“无底价拍卖”就热了起来呢?

  天问拍卖公司总经理季涛[微博]认为,国内的文物艺术品市场目前到了调整期,作为拍卖企业,在市场下滑、收藏者信心不足、人心犹豫不定时,重新聚拢人气是十分重要的。几家拍卖行不约而同加大了无底价拍卖品的数量,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国外拍卖行对于艺术品的定价水平比较高,判断得比较准确。中国的拍卖行在这方面有欠缺。如果一不小心定了个超出市场承受力的高价,反而容易造成流拍。‘无底价拍卖’让竞拍者自己去定价,比较省事,而且成交率通常都是100%。然而,同样是无底价,放在国外可能未必管用。西方的艺术品市场比较稳定,无底价反而让他们觉得怪怪的。而且,无论你把底价定得多低,竞买人通常该出多少钱就出多少钱,他们很相信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但中国的藏家比较‘感性’,‘无底价拍卖’有神秘感,会激起很多‘捡漏者’的参与热情。”

  无底价拍卖真是捡漏的好时机吗?

  正方:确实有漏可捡 但可遇不可求

  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运营总监巴振宇向记者证实了这种说法。从2008年起,北京博观一共推出了六场“无底价”的中国玉雕大师作品拍卖会。“几乎每一场都会有成交价低于市场价和委托人预期的情况出现。比如2009年,玉雕大师翁伟民的一件翡翠作品是8000元成交的,当时它的市场价格应该不低于3万~5万。”

  虽然很多竞拍者抱着“捡漏”的心理,但总体而言,“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实上,同样的艺术品,“无底价”反而更容易拍出高价。“无底价的场次,明显比有底价的要热闹很多。更多的情况是,因为人来得多,价格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争’高了。”季涛说。

  【详细】 

  反方:结果不可预测 投资更具风险

  “无底价拍卖”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使它具有更大的风险。很多人认为,一个显而易见的推理是:既然敢于“无底价”,那么拍品说不定是“有问题”的便宜货或者伪劣品。巧合的是,去年在“无底价”拍场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陈鉴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图》和倪瓒款《乐圃林居图》,都有自己的克隆版本。前者的同名之作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而后者的同名之作在2007年北京保利曾经拍出过671万元的高价。李逵和李鬼,分不清哪个是真迹,哪个是仿作。

  “拍卖公司既然让拍品‘无底价’,就是因为它没把握,也不敢保证品质。买家哪怕用1亿元买了幅有问题的画,拍卖公司也不会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北京隆荣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建业[微博]说。 【详细】 

  无底价拍卖是把“双刃剑”

  对于无底价拍卖,业界目前仍有不小的争议。巴振宇认为,“无底价”,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一面是吸引客户的一种有效手段,一面则是拍品品质的把控难度。对买家来说,无底价拍卖是“淘宝”的好机会,但对于拍品品质也不免心存疑虑。要使买卖双方和拍卖公司皆大欢喜,这就需要“专业”——即拍卖公司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他表示:“就珠宝玉石拍卖领域来说,拍卖公司需要具备珠宝、玉石相关知识的专业水准,并且能够在征集拍品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在第一阶段就杜绝假货、次品,将有特色、小而精的玉雕作品作为无底价拍卖的主角。既能吸引藏家,又能提高成交量。然而有些人会质疑无底价拍卖的真实性——真的是‘无底价’起拍吗?有没有什么猫腻?而这,就需要拍卖公司的职业操守了。” 【详细】 

  “无底价拍卖的所有拍品均不设定底价,由竞买人自行报价,采取‘价高者得’的竞价方式。至于拍品的成交价是否接近市场的价值,的确也有很大的风险。”实际上,有些收藏家认为无底价拍卖意味着捡漏、廉价等,还有人认为是恶意炒作。岂知无底价拍卖亦有潜在的风险。

  对于这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新形势,投资者该如何趋利避害呢?

  “买家要提高自身鉴赏力”

  无底价拍卖中,大多数的拍品都是中低端艺术品,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竞拍人如果以“捡漏”的心态进入的话,就很容易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宜,买到品质无法保障的拍品。因此买家在入手前应对拍品有所了解,同时自身也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分辨能力。 【详细】

  当代作品通过艺术家本人鉴定才保险

  拍卖行“不保真,不保退”所带来的一系列诚信问题是长期笼罩在拍场上的乌云,而记者了解到在新公布的《拍卖监督管理办法》中也没有对这方面进行修订。所以,即便“无底价拍卖”中以中低端拍品为主,依然不能使真伪问题得到解答。因此有专家建议,对于希望通过“无底价拍卖”入门拍场的新手来说,能够通过艺术家本人鉴定的当代作品会是比较保险的选择,当然好好磨练眼力依然是必备的功课。

  纸杂文献方面目前肯定会有漏

  “赵涌[微博][微博]在线”的董事长赵涌告诉本报记者,在无底价拍卖中,大家需要格外注意拍品描述。“如果竞拍人够多,那么捡漏就不容易,目前邮票、钱币做到了。纸杂文献方面目前肯定会有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