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方剑术探讨

 MG9 2014-05-25

所谓剑术,便是用剑的技术。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中国剑术。由于受到黄帝的影响,剑自古就被认为是王者之器,于是中国的剑术也被染上了这样的风气,即用剑还留三分力。不是为了体现君子之风,而是为了在招式用老的时候可以变招。剑招是从枪招中脱离出来的,所以剑术的基本法门就是枪术的基本法门——拦拿扎。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它包含了天下所有的剑招。中国的剑术,追求的是能够以小胜大,即技术性强。古代人民总结出来的套路其实都有用处。中国武术通行的打法其实不多,那些套路大部分是应对特殊状况的,如乌龙绞柱便是在己方倒地,而对手离自己不远的情况下使用的。套路其实是一套算计好的打法,就是说,当初前人在编这个套路的时候就已经把对手的反应算进去了。也就是说,套路就是一个预先设置好的组合拳,按照这个套路去用,只要打上了对手就逃不了。剑术套路也是这样。不要小看每一个动作,它都是前人无数次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扯远了,回到剑术上来。由于剑术是从枪术脱胎而来的,所以一般比剑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电视剧中打的噼里啪啦的场景,都是两把剑贴在一块滑动,远不像练习时那样大开大合。而当两把剑碰撞出响声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要分生死了。注意,这里我说的是生死,不是胜负。因为兵器不比拳脚,拳脚就算挨上一两下只要不是致命的部位基本上还能活命。兵器则不然了,挨上就出事,拿捏不好一下就给弄死了。拳谚有云:“千金难买一声响,一声响处见阎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两剑相撞发出声响,就说明一方要变招了,不像再胶着了。而对方能否接下便是生死的关键。如果对方接不下,自然是对方死。而如果对方接下了,我方招式用老,对方便可轻易杀死我。总的来说,中国的剑术充满了诡计,对技巧的要求十分的高,这样才能把剑用好。而且中国的剑讲究剑意。什么是剑意?其实说白了,剑意就是你把生活的沉淀转移到剑招上便形成了剑意。为什么一位大宗师和一位初学者练同样的一套剑,出来的效果却不同?这固然有姿势不到位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没有剑意。如果你没有杀过人,却非要练习杀伐剑意,那显然是不现实的,练出来也只能是吓唬对手,没有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中国的剑术是一种多方位的结合体,不光能实战,还能陶冶情操。

西风剑法
下面就来说说西方的剑法。由于西方人的体型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崇尚速度、力量的格斗风格。因为西方人的先天优势,使得他们可以使用相对更重的重剑。而由于西方骑士的发展,剑术也不仅仅局限于使用剑。因为骑士盔甲的缘故,骑士甚至可以抓住对方的剑刃。这样就使西方的剑术更加直接,或者,更加暴力。西方的剑大多很重,因为重量决定攻击力。于是我们会看到,西方的剑术多是集中全身的力量于一击,即每击必出全力。有些甚至要靠敌人的招架才能站稳。这全都是因为剑太沉得缘故。西方剑重心靠前,这样虽然劈砍有力但不易控制。于是西方人便加重了剑墩,使重心后移。这样固然方便控制,但是不能从剑上很好的感觉出对方的劲,就不能对敌人的下一步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西方的剑术没有套路。这样格斗时就全靠剑士的发挥了,这时,体力、力量、速度就变得格外重要,就不会出现像中国剑术那样以弱胜强的情况出现了。但是西方的剑却有一个中国剑没有的优点,即能够马上作战。由于重量的缘故,西方剑已经可以勉强算是重武器了。再来说说西方的细剑。西方的细剑类似于我们今天击剑所用的剑。这样的剑多了一个护手,这样就使剑多了几分变化。因为真正的用剑高手都是会使用剑尖和剑镡的人。剑的精髓就在于剑尖和剑镡的变化。而西方的细剑无疑强化了剑尖和剑镡的作用。细剑主要的攻击手段就是刺,这是最符合剑身特点的进攻方式。由于细剑的重量相较重剑轻,于是细剑就变化出了更多的技巧但是很可惜,仍然没有人总结出套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