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摄影

 zzm1008图书馆 2014-05-25

专题摄影

张韬磊、靳福堂在《专题摄影》中认为:“专题摄影是通过多幅照片来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地、深入地反映出事物发展进程和结果,能够细致、深刻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它是画报、报纸和杂志甚至电视、电影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专题摄影

  • 译名

    Feature Photography

  • 简称

    摄影

  • 分类

    摄影主题

1 结构与拍摄

  一、专题摄影的结构与拍摄

  美国<生活>摄影编辑提供这样的思路,记者送来的专题摄影,

  通常要求有8个方面:

  1、故事的开头--全景

  2、中景、一群人

  3、近景,一个人或某个局部的特写

  4、肖像

  5、故事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东西

  6、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故事发生的过程

  8、好的结尾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地域经济报道著称,它的版面编辑则希望

  在一年专题摄影中能看到这样的内容:

  1、人们的食、衣、住、行;

  2、地方的政治、宗教领袖是谁;

  3、生存环境地貌;

  4、这些人用什么来赚取生活费用,赚钱用来干什么?

  一个专题稿有好的开头与结尾,中间由有逻辑的图片穿起来,这种

  结构是最基本的。说8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只能拍8张照片,可以是

  5、6张,也可以是二、三十张。

2 人物和故事归纳

  二、拍摄的所有人物和故事归纳一条主线之间

  有人说,专题摄影要寻找照片与照片之间的逻辑联系,逻辑关系的

  紧密程度是结构的关键。有些摄影者都知道一个专题远景、中景、近景

  的搭配,却忽视细节、忽视逻辑。比如一个稿子会出现两张照片构图不

  同却讲同一件事,同一个细节。还有的出现遇样的画面讲不同的事情的

  问题。

  关于拍摄专题摄影给摄影者带来许多创造与想象的空间。几乎所有

  的摄影手段都可以运用到专题摄影中,摄影者视觉创造的能力得到发挥。

  最主要的是要形成个人风格。萨尔加哆巨大的美,尤金·理查德不

  稳定构图,都让人过目不忘。

  几年前,摄影界有人提出一个视觉趣味点向多个视觉趣味点发展。

  我理解多个趣味点不仅是趣味点统一,也可以是强烈反差。我们的摄影

  者的问题在于崐视觉不够大胆。

3 两种思维

  三、专题摄影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劳动,无样板可言。我想为摄影者提

  供两种思维。一曰"破坏性思维",二曰"反差思维"。

  破坏性思维是指在结构与拍摄上都不跟着事先脑子中的固定模式走

  --无论是自己的模式还是他人的模式--不能事先决定结构拍摄风格

  ,把被拍主体放进去,而应让被摄主体决定专题的结构和摄影。

  "反差思维",就是要在一个专题稿中表现旧与新,传统与现在,苦

  与乐,成功与失败。而在摄影手段运用上,注意光线、色彩、虚实的反

  差。

  李晓果在拍摄专题的时候,曾与编辑讨论"形"与"神"的问题。在"神"

  似之后,他一直为"神"兼而苦恼。如何"形神兼备"如何摆脱形式的束缚

  追求专题摄影传达出的"神韵",是走向成熟的摄影者思考的一个命题。

  "神韵"最主要的构成莫过于专题摄影的气氛了。气氛烘托主题、强化主

  题。任何一组气氛强烈的专题人们过目不忘。

  以萨尔加多著名的<淘金者>为例,1986年,巴西赛拉·佩拉达金矿,在一个不到足球场大的场地,5000人密密麻麻拥挤在脏泥

  浆中淘金。全部照片的影调呈灰黑色,每个画面雕塑感极强,无论是场

  面还是特写,无论是表现冲突还是无言苦做,萨尔加多营造出的气氛是

  压抑、紧张、巨大的没有尽头的悲苦气氛。在拍摄中,萨尔加多花了大

  量时间去了解认识拍摄对象的劳动生活及内心。拍摄开始了,他置身于

  这些被称为"泥猪"的人之中,近得能听到"泥猪"们的呻吟与喘息。看到

  这些著名的影象,我似乎能看到萨尔加多在脏泥浆中手握相机的情形。

  气氛中,有事先可以预知的气氛,也有要到了现场后突然才能感到

  的气氛。这需要摄影者用心去体会,用相机去营造这些气氛。摄影者在

  拍摄专题时独到的对气氛的把握,创造出符合主题的强烈的、真正的气

  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