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这个字字型比较复杂,写法也五花八门,但如果不了解正确的笔顺,是很难把这个字写好。比较糟糕的是一些网络上的字典都想当然地把这个字的笔顺弄错,甚至1997年4月7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都不准确。
说起这个字的笔顺,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我小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垂”这个字时说先写“撇,横,接着竖”。也搭上我悟性差,每次写那一竖都不够长,写到最后都要再补上半笔,于是这个八画字就在我手下变成了九画。后来长大了,觉得总这么补半笔也不是回事。为什么这个字总写不好呢?由此想到翻阅古人的字帖,终于找到了答案。
“垂”正确的笔顺是这样的:撇、横、横、竖、竖、横、竖、横。也就是说先写短撇,之后写短横,然后是长横,接下来左、右两个短竖,再写下面的短横,倒数第二笔才是贯穿上下的长竖,末笔为最下面的短横。
之所以说这个笔顺是正确的,依据对古代字帖的临摹。在《灵飞经》中“垂”字这样写,三横关系为金字塔形,这和我们当前见到印刷体的“垂”并不一样。印刷体的字型是受行书的影响。

在唐寅行书的“垂”字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字型以及笔顺。长横中间左右两竖的收笔都清晰地指向下一笔。最关键的是下一横,大家注意到下一横的收笔是向上指的,为什么向上指呢?实际上是去找下一笔——也就是长竖。

再来看王羲之草书的“垂”,笔顺和行书相同。长竖和末笔短横相接,这也说明这两笔是连续的,应该最后写。

同样怀素草书的“垂”也能清楚看地到笔顺的先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