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孩子教育之辩

 海韵风清 2014-05-27

有一句俗话叫做:宁当鸡头不做凤尾,我喜欢反过来说:宁做凤尾不当鸡头。为什么?

对于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孩子来说,成绩第一名可能弊大于利。为了保持即得的地位,做题时和考试时为避免粗心丢小分而过于谨慎可能会使他的灵感渐渐消退。其他如虚荣心,自满,缺乏耐受挫折的能力等可能都会随之产生。把孩子放在他一开始处于中等偏上的小环境中可能更有利于他的发展,这样,一方面他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无论你在一个地方有多么优秀,在更大的环境中仍然有许多人比你强。另一方面,他知道努力,争取更好。当然,首先是要对孩子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对他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把握。不能要求他做超过他自己能力或通过努力也达不到的事情。家长应该是一个舵手,不断调整行船的方向,在孩子面临挫折时给予鼓励,自满时稍稍打击一下他的情绪。

我知道有这样一班中学生,他们从来不死读书,他们没有人请过家教上过补习班,他们每个人都有让别人佩服的专长,对某方面的知识的钻研和理解甚至强过老师。他们花在课内学习上的时间不到一半,但是成绩却很好。有人会说他们聪明,其实他们更多得益于后天得法的教育。

孩子的天资是有差别的,但这个差别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要比他们后来的分化小得多。后来的分化是由后天的不当教育造成的。我想,作为父母,首先要承认差别,只有承认差别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不对他们提出暂时还达不到的要求。在孩子的每个阶段,只向孩子提出他伸手可及有可能达到的目标。如果他达到了,就表扬他,缓一缓再提出下一个目标。如果他经过努力没有达到,也要表扬他,肯定他的努力和某些进步,和他一起查找原因。当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满足父母对他的期望的,做父母的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健康、自信地生长不仅对孩子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对家长乃至对社会都是极其有益的。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经商疏于照料,每次考试,五门功课加在一起只有一百多分。但正是这个孩子热心为班级出力,手工活做得令人惊叹无人能及。这样的孩子未必不能成才。

有一些家长会给孩子加餐,甚至提前教孩子学习高年级的课程,这样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也许能比其他的孩子优越,但到中学后,由于家长的能力和精力受限,更由于学业越来越重,他不再有多余的时间去提前学习,孩子失去了优越地位也因此而失去了优越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变得厌学。    千万别让孩子丧失求知的欲望。每天挣扎于各种题海中,面对那些机械乏味枯糙的试卷甚至周末都没有空闲的孩子怎么还会有求知的欲望?怎么还会奢望有时间去放纵自己的心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