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思维有什么特点?

 司敬雪书院 2014-05-27

____一个日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眼中的中国思维

 

 

许锡良

 

日本的汤川秀树(1907__1981)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由于最早提出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是由于交换某种媒介粒子而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而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有一本科普性的随笔集《创造力和直觉____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里面对中国思维方式与西方方式有过详细的讨论。借鉴外人的眼光当成自己的镜子,也许会更有利于帮助好好认识我们自己。

自世界文明进入近现代科学研究领域后,有一个不言而喻的观点就是:近现代科学是在欧洲发源并且发展起来的。东方,特别是中国没有产生过近现代科学的东西。日本作为东方国家的近现代科学是直接移植欧洲科学文明的结果。东方,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他们的传统文明不仅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而且甚至不利于接受近现代科学。中国人的思维中缺乏逻辑,日本人的思维接受西洋文明后才变得有逻辑。而印度是东方古代文明中少有的具有逻辑的一个文明古国。但是,这些地方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

 近现代科学首先是要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具有分析的思维,其次是要建立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有寻找规律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源就是来自于对世界奥秘探究的好奇心,及由此产生的宗教,对神的向往与想像。近现代科学发源所具备这些条件,中国文化中都是不具备的。但是,由此就认为中国人思维特点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一点帮助也没有是不公允的。

那么中国人的思维在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方面有哪些帮助呢?中国人的思维有比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上十分有帮助。西方的科学重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注重方法与技术上的操作与实验,要求用精确的数字来把握所认识的对象,同时通过归纳法概括出一般性的原理与规律。特别是在伽利略与牛顿时代,思辨的、演绎的人们和技术的、归纳的人们建立了紧密联系,使得这些科学家们既是实验家,又是理论家与思想家。但是,中国人的思维基本上说是浑沌的、粗疏的,同时也是凭直觉性的整体性把握事物。这种整体把握如果是建立在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归纳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当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后,那种仅仅靠分析性与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达到技术进步与新的科学发明就不太容易了,这个时候古代那种思辨的思维再次在现代科学中复活了,仅仅靠实验已经无法单独完成科研任务,因为“任何研究领域进步的结果,就是事实和理论之间的一个越来越大的距离:前者是直接证实了的,而后者则是解释事实所必需的”(汤川秀树著,《东方思考》)。但是,如果单独存在则不可能产生近现代科学,而且也无法帮助在科学上有新的发现。另外,再加上“中国文化往往是崇古的___无论是从好的意义上还是从坏的意义上说都是保守的”。(汤川秀树,《东方的思考》)在科学发明创造上有着先天性的不足。

科学思维,既需要有数量的分析,以实验作为基础,观察与经验也同时不可缺少。同时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抽象思维与想像力也越来越重要了。科学越是达到高尖精的程度,越需要使用抽象思维能力与想像力。但是,中国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严重不足,第一是不习惯用实验与数据分析,第二是缺乏抽象思辨能力与想像力。“在这些方面,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不能说是擅长的。他们不懂彻底的理性主义。”但是,中国人擅长的是“直觉”,直觉思维的长处就是能够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科学发展到现在直觉是越来越重要的。甚至“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换句话说,这里更重要的与其说是铲除矛盾倒不如说是在整体中发现和谐。”(引文同上)抽象思维能力比较缺乏,真正纯粹理论性的东西不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兴趣。而且中国人的思想也没有表现出纯粹理论的兴趣,缺乏严密的逻辑。而“直觉”又只有在一向被忽视的新事物浮现出来时,才能够有真正的创造。

科学研究中既不能够没有观察与实验,同时也不能够没有想像力的作用。因为有时若隐若现的事物还缺乏统一性的时候,凭想像,凭直觉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我们只能够凭想像与猜想,然后再去验证。但是,中国人的思维的一大缺陷就是严重缺乏想像力。虽然在《西游记》与《庄子》中不乏高度而丰富的想像力,但是,中国文化总体来说是缺乏想像力的。他们只顾及世俗的东西,特别是可以享受的东西。日本人的想像力也不是特别丰富。这也许是东西方的差异之一。

中国人的思维的另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害怕犯错误。但是,就理论物理而言,“当回顾理论物理学的历史时,我们说得过分一些几乎可以称之为错误史。在许多科学家想出乴有理论中,大多数是错误,因而没有生存下来。只有少数正确的理论才继续生存。”一个害怕在探索中犯错误的文化是不可能会有什么进步的。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也有过类似的论述:“科学是可以犯错误的,因为我们都是人,而人是会犯错误的。”“人们尽可以把科学的历史看作发现理论,摈弃错了的理论并以更好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历史。”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性的,暂时的、猜测的:它们都是试探性假说,而且永远都是这样试探性假说。”可惜,中国人不明白这个科学的道理。他说:“据说中国流行的生活态度都认为犯错误是丢面子的。如果这确实是真的,那么根据我对科学的看法就要要求改变这种态度。甚至应当代之以另一种相反的态度。如果有人发现了你的一种错误看法,你应当对此表示感谢;对于批评你的错误想法的人,你也应当表示感谢,因为这会导致改正错误,从而使我们更接近于真理。.....我无法判断那种认为犯错误就丢面子的态度是否真是中国人民的性格。”“这种态度是同科学态度不相容的。”(选自卡尔.波普尔著《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中文版前言。)波普尔与日本的汤川秀树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看法十分相近。可以看成是中国人的一面很好的镜子。

 中国人除了直觉思维外,还喜欢用类比的方式思维。“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擅长的一个领域。表现类比的最古老形式就是比喻。在许多事物中,古代思想家的论证都依靠类比或比喻。”(汤川秀树,《东方的思考》)中国人缺乏彻底的理性精神,也就是在说明事物的时候不会深入细致地找到建立在逻辑上分析上及实验数据上的确凿证据,在这个基础上寻找因果关系,而是满足于把事物之间的关系用一种显而易见的形式作个类比。比如,人为什么要有等级?因为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为什么要有男尊女卑?因为男人是阳,女人是阴,阳为太阳,阴为月亮。其光芒与热量是不同的。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人体内的阴阳失去了平衡。人的体征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金、木、水、火、土之类,他们生克相生。在整体上把握的同时,中国人的思维是满足于一种粗枝大叶,似是而非的整体状态。

另外,中国人发明创造少,与中国文化强烈的尊古倾向是密不可分的。“特别说来在中国尊古倾向是过于强烈的。”强烈的尊古倾向,意味着缺乏发现的意识,也缺乏增殖新的东西的愿望。一切依照古制,崇尚古人,却不知道古人也是会犯错的人,他们有时偶然的一个发现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在缺乏逻辑分析,缺乏实验验证,缺乏有所创新的意识的情况下,一个古老民族徘徊不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保守与崇古并不意味着必然就是坏的,有时就人的生命来说,文化总会带有某种古老的情怀。但是,就科学而言,创新及有所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科学的生命之所在。

中国人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唯一办法就是向西方开放,引进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从而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20085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