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秋养生(长夏)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5-27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秋养生(长夏)

    今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是8月7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从理论上讲立秋之后,天高气爽,气温由热逐渐下降,但实际上近几年气候变暖,即便立秋了,仍旧酷暑难耐。
    从传统的养生观念而言,秋天养生关键在于一个“收”字,要保养好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那样“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但在立秋时节,往往余暑未消,既有秋老虎发威又频繁降雨,以致湿气过重,湿为阴邪,好伤人的阳气,又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邪之一,湿气通于脾,会使脾脏的功能下降。在我国传统的五行养生理论中,还把立秋后的一段时节称之为“长夏”(包括立秋、处暑、秋分),长夏对应于五行当中的“土”和五脏中的“脾”。明代大医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主一身之肌肉,脾主运化”,长夏时期养护好脾胃很重要,所以必须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脾在志为思,思虑过重会导致脾气的凝结,气机不畅,饮食不下,胃脘痛疼,先伤脾而后伤心,养护脾胃的良好前提是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遇事冷静,想不开或想不通的事就要学会暂时放下,转移注意力以求心静,切不可纠结其中。
    长夏时节的饮食要多样化,首先要做到营养摄入的平衡合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少食肥甘厚味、助热助痰之食物,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冷饮和瓜果的摄入要慎重,多喝汤和粥,可根据个人的喜好、体质和健康所需,加入枸杞子、荷叶、冬瓜、大枣、山药、……。长夏时节要多摄入健脾利湿、生清降浊的食物,如小米、薏米、绿豆、豆腐、萝卜、冬瓜、丝瓜、海带、芹菜……。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绝不吃发霉、腐烂变质的食物,吃海味要新鲜,少喝酒,因为酒也主湿。

    因为长夏的气候特点,湿、潮又冷暖多变,湿寒很易隐藏在身体内而诱发感冒,同时也是一些皮肤病(湿疹、汗癣、疥疮……)、关节炎、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要做好预防,配合上适宜的中医养生,在饮食中根据具体情况加入茯苓、白术、藿香、百合、麦冬、沙参等,最好是进补些西洋参,即滋阴补气、清热生津、宁神益智,还可除烦躁、清虚火、提高机体免疫力。
    长夏时节的起居养生也不能忽视,居住环境要通风良好、防潮防湿、温度适宜,另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