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再现”中点问题:怀柔五中 高希赢
2014-05-28 | 阅:  转:  |  分享 
  
“再现”中点问题

怀柔区第五中学高希赢2014.5.16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即把基本知识按时间顺序整理了一遍,学生们处理中低档题时问题不大。但是,面对难题和综合题时不易找到突破点或者方法过于繁琐、用时过长。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需要思想方法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交流展示学生掌握特殊图形及一般图形中点问题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题目的探究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通过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过渡到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几何综合题经验,逐步提高解几何综合题的能力

通过每道题的小结与回顾,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增强学生解综合题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运用既得的经验策略分析应对具体问题,并进一步优化既得的经验策略,对于遇到的障碍养成及时诊断,及时反思总结的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快速利用线段的中点构造基本图形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二、学习过程

活动1:展示交流

1.如图1,已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是

的中点.作正方形,使点、分别在和上,连接

,.

(1)试猜想线段和的数量关系是;

(2)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你的结论;























设计:此题是从特殊并且重要的图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揭示中点问题的通法。由于等腰三角形具有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因此若是题目给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的条件,通常情况应该作出底边上的中线,这样就能把等腰三角形转化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因此如果题目中有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的条件,那么最好的辅助线是做出斜边中线,这样就能得到两个腰长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把直角三角形问题转化为等腰三角形问题,从而实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互化,可以获得更多的条件,为解题提供思路.

活动2:总结解题策略

在解题后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总结探求思维起点、突破解题障碍的方法,总结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注意点.

①仔细分析题目条件,找到关键词

②注意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构建

③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联想基本几何图形中的性质,可先从特殊并且重要的图形入手。(具体,从哪个条件作为首个突破口,要根据题中所给的具体信息,哪个条件易于建立重要的基本图形,从而找到已知与所求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就先从哪个条件出发)活动3试试

2.如图①,已知点O为菱形ABCD的对称中心,∠A=60°,将等边△OEF的顶点放在

点O处,OE,OF分别交AB,BC于点M,N.

(1)求证:OM=ON;

(2)写出线段BM,BN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

(3)将图①中的△OEF绕O点顺时针旋转至图②所示的位置,请写出线段BM,BN

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





















设计:本题是一般图形中的中点问题,由于前面已经学过此类问题的通法,希望通过本题来加强认识,可先让学生仿照上例的做法试着做本题,然后讲解.

分析总结:图①中由于点O为菱形ABCD的对称中心,三角形的中位线能将线段在位置上进行平移,同时还能将线段的长度在数量上进行缩放,因此中位线是中点问题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它能将分散的条件巧妙地集中起来,或使隐藏的条件显露出来.

三、实践应用,总结提升

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BE=EF.G为DF的中点,连接EG,CG,EC.

(1)如图1,若点E在CB边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EG与GC的位置关系及的值;

(2)将图1中的△BEF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在(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设计:本题是一道一般图形的中点问题,希望通过这道题揭示此类问题的通法.由于线段本身就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中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因此若是题目中出现了线段的中点,则应充分利用线段的中心对称的性质,将别的条件依托中点构造成中心对称图形,这样就能将分散的条件巧妙地集中起来,这是中点问题最常用的一类辅助线.另一方面,由于三角形的中位线能将线段在位置上进行平移,同时还能将线段的长度在数量上进行缩放,因此中位线也是中点问题的另一个有力的武器,它也能将分散的条件巧妙地集中起来,或使隐藏的条件显露出来.因此一般图形的中点问题的通法是:利用中点构造中心对称图形和作中位线这两种方法.

(一题多解,多解选优,发散思维)

(2)通过比较,思考自己的解答有何优点和不足?(主动反思,借鉴完善,增强自信)注重实践,升华思维,提高水平)、师生小结

这节课对思维和识图能力的要求更高,但万变不离其宗,仍然可以用中点问题的一般方法去应对。“直角”“等腰”的特点,见中点就会想到它具有的特殊性质。

平行四边形.



















北京市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数学教学设计









4























图1







图②



图①































































































































































































































图2



图1



























献花(0)
+1
(本文系数学12358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