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锦麟:压力太大 和华仔一起给江志强"设套"

 把尔裁为三截 2014-05-28

记者/付超 小钢 责编/安琪

【编者按】袁锦麟大步走进演播间,见到挂工牌的工作人员他就赶紧伸出手握手。一脸初来乍到的谦卑。由于进场人群太乱,还在等刘德华姚晨的时候,节目导演把他请到大门口重新拍了次进场,他很配合的重复了一遍。从编剧变成导演,他不说《风暴》的时候,你就觉得他是娱乐圈里的路人甲。 [详细][高清]

  袁锦麟年纪已不小,《风暴》却是为数不多的导演作品。虽然作为导演拍片不多,但《风暴》结尾近四十分钟如灾难片的中环大战,却狠狠的拔高了华语警匪片的动作尺度。

 一个非著名导演何德何能,能让江志强愿意砸钱追投资,刘德华甘心贴片酬?解套的工具,还是袁锦麟之前擅长的活计——剧本。谈起《风暴》这种不惜代价的破尺度,袁锦麟的回答是,“之前当编剧,导演想改戏时,总问我为什么这么写;现在当导演,轮到我问两位老板,如果我们把它拍成3D、毁掉中环,会怎样?”

 把“为什么”变成“如果”的袁锦麟,就这样从编剧变成了导演。

《风暴》的两大老板——刘德华、江志强

Part1 第一天开工压力大得不得了

  虽然纵横编剧界十余年,但作为电影导演,袁锦麟的经验却很少。《风暴》追加投资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全3D拍摄也意味着砸钱,袁锦麟自己也承认,作为一个新导演,这次很幸运。他还不忘开玩笑说,“别看很多所谓的新导演,大家在行业里头都很久的,不可能什么都没做过就当导演。”至于江志强义无反顾支持的原因,“我跟江老板合作多年,他对我有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是经过时间考验的,靠得住。”

  靠得住与否,是江志强需要担心的问题。作为一位电影产量不多的导演,袁锦麟要操心的,是影片拍摄时的各种片场状况。那在片场怎么HOLD住全场?袁锦麟的办法是最笨的那一个——试。比如片中刘德华倒车那场戏,街道很窄,所有人都说拍不了,但袁锦麟愣是凭借着新导演的初生牛犊之劲,把它给拍成了。再比如从半山到中环的动作戏,也是靠这股轴劲给生生搞定。“以前的港产警匪片,都是在闹市区拍两分钟,就跑到郊区或者一个仓库去了,我们香港人其实看得蛮不舒服的。”袁锦麟这样给自己的轴劲解释,言语中带着一点点小骄傲。

  除了拍片的琐事,袁锦麟的另一个压力来自刘德华。因为他的身份不仅是主演,而且还是监制,作为导演,不得不顾虑。袁锦麟承认,“第一天开工的时候压力很大,大的不得了。”但在合作过后,他对刘德华竖大拇指,“他事前跟我们讨论剧本的时候,磨得很仔细。到现场,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场你就是导演,我交给你。'他不理会我的镜头怎么摆,就负责演。很多演员被让重拍,会要求先看遍刚才的镜头,但刘先生不会说'先放一遍给我看看。'他不会这样。”

  刘德华不仅敬业、不逾矩,甚至还和袁锦麟一起,设下跟江老板要钱追加投资的“阴谋”。谈到这段趣事,袁锦麟又忍不住笑了,“当时我就跟他说,我去要钱不好,你说最好。两位老板真的很喜欢创新,最后折中的方法,就是我们俩一块去找江老板说了。”

今年贺岁档与陈木胜正面PK,袁锦麟说,“贺岁档很长,观众不会只看一部电影。”

Part2 从朋友到对手,没跟陈木胜取经

  袁锦麟有过很多头衔,MV导演、特效指导、执行监制、电影策划等。当然,其中最著名一个,则是编剧。而他最长期的合作伙伴,就是同样在贺岁档供奉了一部《扫毒》的陈木胜。

 从2003年的《双雄》开始,袁锦麟几乎就成为陈木胜的御用编剧,两人随后还合作了《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保持通话》。在《风暴》中,你其实不难看到两人创作一体的水乳交融——同样的警匪、爆炸、枪战,以及打不死。

  谈起陈木胜,袁锦麟的定性是“好朋友”。“人跟人很奇怪的,合不合得来就是没得选,我们感兴趣的都是同一样东西,所以合作那么久。”除了信任,袁锦麟表示,自己也很尊敬对方,“因为他不会分心,在拍一部片的同时,就一心一意,不会分心搞另外的项目。”

 信任和尊敬是一回事儿,彼此之间的竞争,则是另一个层面的友情展示。看过《风暴》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片中大量的爆炸和枪战场面,袁锦麟拍摄时有没有向擅长于此的陈木胜取经?对此,袁锦麟的回答是,“我拍《风暴》的时候他刚好差不多同一时间在拍《扫毒》,大家都很忙,所以我这次也没有参与《扫毒》的编剧。”表面上看不置可否,其实暗含否定意味。

 这才是真友谊的表现方式吧?在一起合作时,大家用心努力完成工作;分开各自经营,也用心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袁锦麟对这个说法很赞同,他说,陈木胜跟自己聊天的最后一句话是,“一起努力吧。”

袁锦麟和陈木胜合作了很多电影,他来编剧,陈木胜导演。

Part3 我是独行侠,没什么圈子

 入行十多年,为何为何导演作品这么少?袁锦麟坦言,不是没机会,是之前“没什么兴趣当导演。”

  十几年的编剧生涯,袁锦麟就是个独行侠,他没像其他人那样加入编剧协会,和被奉为香港编剧男神的韦家辉也"不熟","我都是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没什么圈子。“刚入行的时候,香港电影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到‘已死’的地步,但袁锦麟认为,“片子还是太单一了,你让我拍,我也没什么兴趣,所以那个时候是没有当导演的想法的。”

  真正触发袁锦麟当导演想法的,还是编剧这份工作。谈到自己的编剧习惯,袁锦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的剧本都是很细致的,会把动作场面的细节都写出来,车子怎么开、影子怎么从人身边过去、用什么声音效果、人怎么飞出去都会写,写的时候如果刚好想到哪首音乐,我会把配乐都写出来。”

  作为一个编剧,袁锦麟的这种习惯无可挑剔,但对收到本子的导演们来说,这是个很头痛的事情。袁锦麟坦言,“有些导演会觉得,你加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你作为编剧应该管的范围。”潜台词很明显,有点儿多余了。

  这种多余,就是开篇提到的为什么,它反过来作用在袁锦麟身上,就会产生“如果我自己拍,会是什么样?”的效果。除了这种创作方面的考量,袁锦麟真正下决心自己拍片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因为“父爱”,他坦言,“进这个圈子这么多年,我最不好受的事,就是自己写的剧本拍不出来。你很想看到自己的儿子生出来是什么样的,但他死在肚子里头,连样子都看不到。这种感觉不好受,也是一种推动力,推动我去拍《风暴》。”

《风暴》里林家栋、刘德华无法单纯的用“好人”“坏人”来定性,两个人都停留在了灰色地带。

Part4 很骄傲:炸中环,实打实!

 《风暴》的剧本,从题材上而言,跟袁锦麟之前跟陈木胜的合作并无二致。但在人物塑造上,多了份尝新。无论是刘德华还是林家栋,两人都不无法用传统的“好人”和“坏人”来界定。

  袁锦麟坦言,自己喜欢写人性的东西,这东西放在什么类型片里都可以,《风暴》是部警匪片,是因为生死一瞬间更能彰显人性。他甚至开玩笑说,“你看我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就是黑色和灰色。”的确,在《风暴》里,刘德华从好人滑下坏人;林家栋从坏人再往好人方向转变,最终,两个人却都只停留在了不分好坏的灰色地带。

  问他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人性,袁锦麟的编剧才华像被瞬间抽空,只是朴实地招供,“可能是这么大年纪了,看了这么多人,太明白表面跟内力是不一样了的吧。”

  至于片中一些可能会被人认为是BUG,或者感情上不能理解的桥段,袁锦麟也一一作了解释。归根结底一句话,在尊重角色的前提下创新。比如,刘德华枪指胡军,最终还是没能违法扣下扳机。袁锦麟说,“如果是我,我可能就开枪了,但他本身是个守规矩的人,他不会开这一枪。观众也许会对他不开枪失望,但我是编剧,我必须从角色出发。”至于吕良伟结尾的突然现身、化身为大BOSS,袁锦麟称,这是挑战观众和自己的一种尝试,“观众的观影经历建立很多年,我想走一招险棋,改一下。”

  袁锦麟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剧本上,还折射在画面中。片子原本没想拍3D,但在袁锦麟的坚持下,拍摄刘德华在大楼里和胡军火拼的戏份时,试了场3D。结果效果出来后,刘德华和江志强都觉得不错,最后追加预算,全片都拍成了3D。

  包括从半山到中环的动作戏,没有人认为能实地拍成。袁锦麟不信邪,通过大量排练,训练每辆车的停车位置,群演走位,最终在一个星期天早晨7点到9点的两个小时内,实地完成了拍摄。谈到那段戏,袁锦麟还有些后排,“时间太紧了,你知道香港的交通很繁忙,你等它一分钟都不得了,后面都吵着要叫警察来。而且政府批准你拍,只是让你拍,不会帮你封街,所以我们整个计划要很精准。”

始终觉得,一个编剧,能把好人和坏人都在结尾里写成处于灰色地带挣扎的人,他一定是对人性不太友善的。这就像无期永远比死刑更痛苦一样,在生不如死面前,死亡的确是件太好的解脱。
袁锦麟也承认,社会面前,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取决于他受的教育,但“人性本身有好也有坏,看你以后怎么走。”潜台词还是,“人都是会变坏的。”
其实……这个结论真的……好劲!至少十分戳中我心,甚至不谋而合。能坦然面对自己心里阴暗的人,其实都不是个坏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