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之一----------“前蜀”
前蜀版图
前蜀(907年——9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王建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十国之一。前蜀疆域辽阔,东控荆襄,南通南诏,西达维州(今四川理县),北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占领了今天四川、湖北、陕西以及甘肃大部,贵州全部以及云南部分地区,方圆数千里。
前蜀是唐朝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早在891年,王建就开始统辖全川。903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917年,行刘备在成都称汉故事,改国号为汉[1],次年又恢复国号蜀。
王氏父子共统治两川35年。前蜀初年,王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在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的情况下,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大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强国。可是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后唐趁机伐蜀,蜀军溃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政制
前蜀建国后,典章制度主要由宰相韦庄制定。韦庄熟习唐代制度,因此前蜀的政制充满唐代遗风。前蜀宰相是同平章事,大多由中书门下侍郎兼领。唐代以中书令为宰相,地位崇高,前蜀的中书令则多以宗室兼任,并非专员。
前蜀枢密使亦是机要官职,自韦庄之后掌握朝廷大权。唐代内枢密使以宦官担任,前蜀起初则以士人担任,后来担心将领不受控制,也起用宦官担任枢密使,朝政渐坏。此外,大学士亦参与朝政。
宫廷中,内飞龙使一职掌握禁军,往往干预朝政。地方上掌握兵权的,有节度使、团练使、观察使等,属下有判官和掌书记。地方官制中,州有刺史,下有参军;县有县令,下有主簿,大体上和唐代相同。
另说“前蜀”
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后入为禁军﹐光启二年(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攻占成都﹐据西川。干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场斗争中被杀。光天元年(918)﹐王建死﹐子王衍(899~926)继位。
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