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顺支迁徙分布概况

 董子世家 2014-05-28

泰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据考古发现,境内在新石器中晚期就有人类居住。唐末时,县内有十八姓徙入,董姓属之。至1990年底,境内董氏约l万人,按全县人口数量排序,董姓居第十一位。泰顺董氏出自  陇西郡,系豢龙衍派。据谱牒记载,第一世先祖董轩,字志昂,官太保,于周威烈王时(公元前425~402年)肇基陇西。大致经历陇、晋、苏、粤、赣、豫、鄂、浙等省的辗转后,其中一支于唐代迁入泰顺。关于董氏进泰前的世系和迁徙情况,因年代久远,加上“文革”期间大部分旧谱被毁,而无法详考。l990年,值浙南、闽东董氐联合修谱之际,仕阳镇董源村的董朝乾先生集浙闽两地40多村房谱,综合整理成手抄32开本《董氏宗谱》,简略记载了从第一世祖董轩公至八十一世的世系及迁徙概况,洲岭乡瑞岭村修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的《董氏谱谍》也在.“源流序”中作了相应记载。尽管两谱有些内容前后存在矛盾,但对后人寻根问祖和联宗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载,董轩公迁基陇西后,至西汉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其第十三世孙董可,迁到山西太原府文水县西境村;十七世董昌登(行和十五,字景心,讳德席),于东汉和帝三年(即永元三年,公元91年)携子董会(字克仁)迁广东信州府青远县崇村;传到二十四世董掌敬(行四八),于东汉建康元年(144年)同子董通景(行富四),徙广东惠州府龙川县河京村;三十一世董则梁(字均见)同子董国(字广成,官兵部侍郎)于魏甘露三年(258年)十月,迁居江西广信府贵溪县流平村;三十八世董政豪(讳五,官布政使司),于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冬,迁浙江嘉兴府海盐县部境村。其子董坚显(行原一,又名宁,讳晃),时任金华同知,因爱兰溪(属浙江省)山水明秀,遂徙兰溪定居。董坚显的长子董均普(字文祥),迁河南彰德府(现河南信阳),他的长子董信光,又从彰德迁河中虞乡(现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万岁里,唐至德间任宰相的董晋就是董信光的儿子,其后裔的一支现居住在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董坚显的次子董均远(字文宝,为校书郎,系第四十世)有五个儿子,其五子董尧机(行俊十一)官授礼部尚书,居黄州府黄坡县(现湖北省黄坡县)。尧机公也有子五,他的次子董舜抱(讳荣,字德显),于唐天宝元年
(742年)在温州(时称永嘉郡)任太守,二年(743年)十月,他的三子董景(又名瑛广,为四十三世)开基温州新河巷。传至四十六世,董宣和兄董安迁平阳麻园径口董家燠。约在唐末,五十二世董良委(讳得成)与兄董良英(讳得委),从平阳麻园径口迁泰顺宋溪(现泰顺东溪乡秀溪村)。到了梁开平四年(910年),五十八世(宋溪第七世)董则元同胞弟则利(董小舜长子、三子),嫡堂弟董则恭、董则敏(董小光长子、三子)及父董小舜、叔董小光迁居吴屿(今泰顺县洲岭乡前埕村)。在吴屿时,则敏公第五世孙董禄,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董隆、次子董全、三子董旺。其中,三子董旺(六十三世),又于宋真宗至仁宗年间(998~1063年)迁罗阳交 蛘 口燠底。其余子孙当时仍居吴屿和洲岭的苏 蛘(两村相距近)。到了南宋绍兴年间(113职-1162年),吴屿的董氏已发展至“玺、仁亮、绮、宏、余、琚、宁、珞”八房,成为境内董姓主要的聚居地。董氏定居吴屿期间,不仅人口数量有了较快增长,而且在宋代还出了多位科宦畅达,功成名就之人。如,淳化二年(991年)科第,官闽长乐、赣苹乡知县的董禄;被赐封为光禄大夫的董兴;神宗二年(1069年)科第,官封临安府知府的董隆;宋末廷试授陕西西安府华州同知的董万彤等。因此可以说,吴屿是董氏入泰后古代最为兴盛的一个时期。族人曾用“峥嵘豪屋出群英,董姓原来在此兴”的诗句赞誉吴屿先祖。后来,董氏相继离开吴屿分迁各地。当今,生活在泰顺境内的所有董氏以及播居于浙南、闽东南部的多数董姓和丽水遂昌县部分董氏均为吴屿第五世董禄公后裔。现概述如下:
  长子董隆,有五子。长子董灏后裔至七十一世孙董万彤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从陕西省西安府华州辞官,肇基闽福鼎安仁村,为缙阳支开基始祖;次子董濞旧谱载迁董家山(该支未详);三子董潮后裔七十五世孙董文骤(隆公第十二世孙)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自吴屿徙瑞岭(今属泰顺县洲岭乡),为瑞岭支始祖。另董潮后裔八十五世孙董世宦,董世伦、董世表兄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苏 烊 (今洲岭乡)迁居处州府(今浙江丽水)遂昌县葛坪村立业;四子董汉后裔七十-七世孙董继兴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迁居董源(原章坑乡,今属泰顺县仕阳镇),为该支始祖;五子董满生一子居福建福宁马营,传至七十二世孙董达仁徙居芦洋后相承六世,至七十七世孙董孔昭肇基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下砚村,为该支始祖。
    次子董全据老谱载居泰顺 烊 望(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吴屿三房祖墓碑,碑有吴屿分派,罗阳、蛘 望、石邦裔孙重立等字迹)。该支世系已失考。可考的 蛘 望支祖为董旺以下十八世孙董天道,由罗阳霞阳分迁。    ‘ 三子董旺,有子三。于北宋真宗、仁宗年间(998~1063年)从吴屿迁居罗阳交 蛘 口埃底。其后裔分徙概况:六十七世孙董敬有五子,其四子董积之曾孙董丹九,  (曾任北京河涧府静海县知县)迁溪里(现泰顺县罗阳镇)。其余世孙散居各地。董起道居三魁布袋士丘(今属泰顺县三魁镇);董起策居彭坑 烊 (今属泰顺县 烊 溪乡);董起春、董起岳居泰顺雅阳;董乐国徙闽福鼎岩前;董育国、董云国迁福建霞浦柏洋坑口溪边;董起节居戬洲(今属泰顺县三魁镇);董饶国居泰顺县龟湖西山;董一捷于明天启年闻(1621~1627年)迁居苹峰 烊面(今属仕阳镇);董起锡居江渡(今属罗阳镇);董环曾孙董荣八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迁龟峰下树(今龟湖镇龟林村),其后裔董先枝迁上宅 烊 (今属角.湖镇);董显回有四子,三子董世昌为坪溪(现罗阳镇南外)支始祖;七十七世孙董佳,有四子,分元、亨、利、贞四房。元房孙董仪孚居赤坑仔(今属罗阳镇)、董绍榜居泰顺县彭溪富  烊、董全孚居寮下(今属罗阻镇)、董臣孚居三魁彭家堡、董严孚居泰顺雅阳埠下、董如世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迁居白琳(今属闽福鼎)、董绍使居玉窑冈(今属闽福鼎),为该支始祖;亨房居城南和可溪(今属  烊溪乡):利房董应恒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居严山(今属仕阳镇),为严山董氏肇基始祖。董绍义居梨坪(今属滑I岭乡),董格孚、董如孚居武  蛘(今属三魁镇),董一命居上庄(今属洲岭乡),董一眷居坪溪(现罗阳南外);贞房居城南,董一师居外华(今属洲岭乡上舟  烊村).、董一重同子董宗玉启刘宅(今属三魁镇),四子董民则为霞阳(今罗阳镇)吏祖,支分平阳、苍南等地。八十三世孙董子富、董子声兄弟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由闽南安迁浙江平阳薛镇,其孙董应壬分迁北港镇猪肝岭明山洋及赤溪白垮各支,董荣和居平阳四十.二都明山前和浙江青田(隶属丽水市)西天坑及浙江瑞安五十都下寮,董望里居浙江苍南望里镇二十五都江南六板桥,董明如居平阳五十三都张家山并二十都西村,董明世居平阳蒲门荷包田,董君伯居闽福鼎溪底及大坪七斗冈,董瓒卿居福鼎歧腰,董明所居福鼎梅溪及平阳二十五都洋心,董明进居平阳五十一都青街,董近泉居平阳四十二都马山埙,董振所居平阳十八都后蟠龙,董应所居福鼎梅溪旋徙瑞安梅头,董质所和兄董振所居平阳二十三都将军南洋,董碧山居小岭头(今属地未考),董子煌居闽泉州安溪,其长子董思泉之子董弼楚由闽安溪迂苍南观美乡风鹤村,次子董友泉、三子董晓泉兄弟从闽安溪迁平阳双溪,董代起居平阳山仔头,为该支祖。
  董德星、董国铃、董国余居泰顺联云黄山背等地和莒江斜坑(今属泰顺县百丈镇),董如英居泰顺筱村西岙徐岙),董崇骏居平阳二十都新洋,董天泽居福建霞浦县柏洋董墩,为该支祖。董天道居 烊 望(今属仕阳    镇),董日焰同子董永泓居龟 烊 (今属仕阳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