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榕八旬“城市农夫”楼顶种菜种出三项国家专利(组图)菜闻趣事我爱菜园网

 武器库 2014-05-28
E98444EF879899268922A4659213149B.jpg
15 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1.16 KB)

“少土栽培塑料管材五保种植畦”底层结构
E4158703AD002CF2A7B04074637AF7EC.jpg
夏老伯种菜不打农药,用粘虫板来防虫
E34E21D43F61613EE48C78238EDCD9E2.jpg
夏老伯曾种出“屋顶葫芦王”,现在作为留种用
3683CC8F6DBA193B5B0506D8FB244774.jpg

夏老伯自学了电脑,种菜之余就在电脑前整理资料

  东快记者寇思琴/文刘朔/图

细绳牵起的藤架上,瓜果茂盛:绿的黄瓜、红的西红柿、大串密密麻麻的葡萄、壮实的芦瓜……远远看着,你仿佛都能闻到它们果肉的清香。

如果告诉你,这样美丽的果蔬园,就在福州市区一位80岁老人家的楼顶,你信么?夏智汛老人在他90平方米的楼顶,可没少捣腾出一些“惊艳”的事。比如,他用8-10厘米深的土壤,种出了一个90多厘米高的大葫芦;比如,为解决少土栽培能够高产,还能实现屋顶种植的安全、环保,他开发出了三个国家专利。

没地的城里人想过“农民瘾”在顶楼捣鼓出“空中果蔬园”

昨日,当东快记者在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三位环保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夏智汛老伯家时,老人正在客厅与老伴在一个电子秤边,称他们早上刚从楼顶采摘回来的空心菜。

“老头子要这样来算他那片小菜地的产量。所以我每天摘他的菜做饭前,都得先把菜称一下重量!”夏老的夫人陈雅琼笑着告诉我们。

夏智汛年轻时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而陈雅琼也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毕业生,两位老人退休前都在工作。退休近20年来,他们舍不得丢掉与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土地和果蔬,于是就变着花样,在自家建成的楼房顶上,捣鼓出了“空中果蔬园—生态养生园”。

陈阿姨说,他们刚退休回来时,村里周边还有地,他们可以种些果蔬。后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周边的地都被房子和道路占据,他们就没地可种了,这才打起楼顶的主意。

“我们搞了一辈子的农业,沉淀了很多实践经验,虽然这些也都出过书;但总觉得吧,这学习要与时俱进,就想在新的生活环境里再捣鼓出一些新理论、新方法,看能不能让没地没空间的城里人,也能吃上自己种的果蔬。”夏老伯说,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初衷,开始建设他“空中果蔬园”的。

果蔬园在福州小有名气隔三差五常有人来参观

夏老伯的“空中果蔬园”,最近两年在福州城小有名气。夏天满园瓜果飘香的时候,几乎隔两天就有人慕名前来参观,他接待过的专家团、环保组织,多得自己都数不清了。但最让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看重的并非它的产量,而是“生态循环”种植法。

“别看夏老伯的种菜、栽瓜果的那些架子和盛土种植畦,看上去都很简陋,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他都靠这些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啦!”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柯文沣老师介绍。

在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众多环保有识之士眼里,夏老伯“空中果蔬园”采用的少土栽培,节水又环保,就是个了不起的闭合生态循环系统。“因为果蔬园,他们家几乎没有垃圾清出门!”省环保协会秘书长郑棣健感叹。

让果蔬“吃”厨余垃圾和粪便形成闭合的有机生态循环系统

在夏老伯家的洗手间里,有一个特制的便桶,大小便都被分离收集起来,再倒进楼顶上那一排的蓝色大塑料桶里去发酵。等这些粪便经密封发酵1-2个月,几乎没有味道后,他再倒出来,当浇灌果蔬的肥料用。不过,这有机肥一般不直接灌到果蔬上去的,而是在对果蔬们进行“暗灌”“滴灌”“微灌”时,倒入水里,一起慢慢引流进土层下面。家里的厨余垃圾,只要能分解的,也都统一放在大桶发酵,最后当有机肥埋进了楼顶种果蔬的土层里。

“我的浅土栽培还有灌溉方法,那都是很有讲究的。”除了微喷、滴灌等方法外,夏老伯还介绍了他开发的专利。如暗流灌,他揭开一层装在特制器具里的泥土,让我们仔细看了种植畦里的分层构造,解释起他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的项目—蓄水排水种植畦、少土栽培种植畦暗流灌水装置、少土栽培塑料管材五保种植畦等技术要点。

如今夏老伯家的“空中果蔬园”已经很成熟了,园里每年都会种植30多种不同种类的果蔬,而且产量很高,送自家亲朋好友,十几口人都吃不完。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夏老伯最盼望的还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这一套楼顶、阳台的少土栽培技术,能让更多城市人受益。这也是接下来,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想为夏老伯推广,让更多城里社区居民受益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