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污染成身边隐形杀手

 育则维善余言 2014-05-29

26 (1)

玻璃幕墙成为光污染主要的来源之一。《国际先驱导报》 资料图

《国际先驱导报》 记者 宿亮 发自北京

英国伦敦摩天大楼“芬乔奇街20号”的产权方2月13日宣布,设计师提出新的方案以解决这座被戏称为“对讲机大楼”夏季折射聚光炙烤人行道的情况。

拥有巨大弧面玻璃幕墙的“对讲机大楼”2013年夏天成为伦敦“最火热”的建筑,其反射光炙烤对面人行道上的一辆捷豹轿车,导致后视镜和车身局部熔化。《独立报》称,设计师打算在大楼3层和34层安装一系列水平遮阳铝片,避免建筑再次向周边地区发出“死亡射线”。

针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缺陷而采取亡羊补牢措施的建筑师,在追求标新立异的设计风格时,越来越注意避免“光污染”。

无处不在的光污染

原始社会,光赐予人类热量,由此形成许多对光的宗教崇拜。随后,人造光开始出现,极大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和时间,人类文明得以发展。享受光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光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开始显现。

著名印象主义画家文森特·梵高曾经在作品中多次以星空作为主题。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画作《星光灿烂的夜空》和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的《夜间咖啡馆》都描绘了璀璨的夜空。梵高笔下,星空、明月夺目耀眼,人间的点点油灯光顶多算作微点缀。

当代城市居民对梵高的画作无法身临其境,城市灯光照明让这些自然的光芒相形见绌。对普通人而言,这就是最明显的“光污染”。

而就严格意义上看,光污染包括城市建筑和夜间照明产生的逸散光、折射光和刺目光。特别是当这些光对正常生活产生干扰和影响时,就形成光污染。

学者将光污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工白昼”,主要指夜间强光照明带来的不适感;第二类是“白亮污染”,主要指建筑材料等在白天反射、折射太阳光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类是“彩光污染”,主要指迅速变化的彩色光源带来的影响。另外,汽车尾气造成的化学光雾、工业、医学中的紫外线等都属光污染范畴。

英国“对讲机大楼”造成的折射光就是光污染的典型案例。根据当地媒体的实地检测,折射光的最高温度超过90摄氏度,完全可以把一只生鸡蛋煎熟。

与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相比,光污染并没有得到较高程度重视,这与光污染本身的特性有关。

就污染的形式来说,光污染对个体的直接影响有限,由于个体可以选择性地与光污染保持距离,就更容易忽视光污染造成的危害。不仅如此,光污染没有污染残留,随着光源消失而自动消除。因此,不少人把光污染称为“隐形杀手”。

26 (2)

危害不可低估

其实,不少光污染虽然不像“对讲机大楼”一样明显,但这些过度用光造成的光污染,对正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危害同样可怕。

首先,过度光照危及人体健康。不少科学家认为,长期疲劳、偏头疼、视觉障碍、偶发性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等疾病都与光污染有直接关系。特别是长期暴露在频闪光下,如日光灯、电脑显示器、手持电子设备屏幕等,罹患类似疾病的可能性更高。

夜景照明环境下,人体生物钟节奏被打乱,工作、生活和休息都无法正常进行。尽管人类对光线并不像夜间活动生物那样敏感,但医学研究人员表示,眼下城市里照明的亮度已足以影响人类健康。路灯或建筑物照明设备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卧室窗户上,即便拉着窗帘,也可能会干扰敏感人群的昼夜节律,导致他们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下降。

现代建筑中常常使用的玻璃幕墙等能够反射光的材质则会改变建筑内的温度,干扰人类的正常生活。

当然,一些“隐形”光污染也不容忽视。随着人类科技提升,书本纸张越来越白,这种状况下,眼部视觉神经收到的刺激越来越强,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其次,过度光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觑。夜间室外照明会扰乱动物的生物钟,对其迁徙、觅食、繁衍和睡眠周期都是极大的破坏。

一些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长时间的灯光影响候鸟作息,光照环境改变甚至导致候鸟在迁徙过程中迷路。据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部门推测,每年受到光害影响而死亡的鸟类达400~500万之多。而一些依据自然光选择时机排卵和孵化幼崽的动物,如海龟,在人类光照的影响下无法进行正确判断。

此外,过度光照还会影响城市气候和环境。一方面,城市照明耗电量极大,消耗大量能源,能源紧张背景下,光污染的危害由此延展到其他领域,特别是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另一方面,室外夜间照明产生的反射光、刺目光还容易对交通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信号灯等灯光标志的工作效能,甚至影响汽车等交通工具驾驶人员的安全。

26 (3)

公众认知与政策法规并进

从本质上看,光污染防治和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防治没有区别,同样需要从立法、规划等方面着手;从过程看,光污染比其他污染治理更难实施。

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于光污染的认识还远逊于其他形式的污染。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机构在上海联合开展的一项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光污染的认识情况并不乐观。近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半数受访者听说过光污染,但对具体内容并不了解;接近15%的受访者没听过光污染;只有3.2%的受访者表示对光污染“非常了解”。

对那些生活中直接受到某些外界光源影响的受访者来说,超半数选择“忍受”,很少有人选择与造成光污染的当事人进行交涉或投诉。

由此可见,在光污染危害的宣传和公众认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立法进程不断完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不少省市地方政府也开始制定相关法规,借鉴国际照明标准、采用经济杠杆对光污染进行治理。不过,由于行政体系较为复杂、行业环境尚不规范等原因,中国针对光污染的治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人造光是人类发展进化历史中的重大进步,防止光污染并非杜绝光照,而是更好的管理和利用人造光,避免过度光照。

正如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一样,人类经历漫长岁月学会掌握火,并让火造福生活,人类也应该更多的研究和避免光污染,让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